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社会问题时有发生,社会治理迫在眉睫。社会认同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强化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的社会认同对确定群体符号边界以及社会整合的力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感知构成社会认同的重要方面,并通过不同的认同途径影响着社会治理。社会认同的发展是双向互动的过程,社会治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积极的社会心理助推社会治理的善治;消极的社会心理则会削弱社会治理的凝聚力。正确认识到社会认同与社会治理的协同发展关系有利于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变化中最主要的现象,社会分层是通过社会流动而形成的,我们通过掌握社会流动来掌握社会结构的变化、发展规律,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化的动力,文章通过对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分析,提出通过职业教育来改变现有的社会分层,促进社会合理的流动,从而促进社会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作者针对社会工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社会工程研究与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思维方式上如何区分社会革命、社会运动和社会工程,社会建设与社会工程的区别,社会工程研究的主要特点及核心环节,社会工程的模式设计及其方法论,社会工程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及社会工程与社会系统工程的区别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走向社会权利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管理是所有社会实现秩序所必需的制度机制。现代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在维护社会权利的前提下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对于中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建设来说,首先要面对的是社会多重转型的冲击,因此要维护社会的团结和谐,并为个人的平等发展提供制度化保障。因此社会权利导向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而消除现有的阻碍社会权利公平实现的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社会权利发展的制度环境,实现社会的再组织化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归正人员呈逐年上升趋势,他们出狱后的社会适应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成人教育促进社会归正人员社会适应的优势,对社会归正人员社会适应的困境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成人教育促进社会归正人员社会适应的对策,以期为社会归正人员社会适应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反哺社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这既是高校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与老龄人口社会服务的滞后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高校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向老年人拓展社会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社会需求,这是高校在老龄化背景下服务于社会的直接途径,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内涵及社会管理科学化的特征,提出了实现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途径: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的环境,培育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主体,创立社会管理的多元方式,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法律体系,建立社会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的成长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公民社会成长会对既有的生产关系形成冲击,非理性化公民行为,对于社会稳定具有极强的破坏性。积极引导公民社会成长,不仅有助于推动生产关系改革创新,同时还具有畅通民情反馈和民意表达渠道、消解社会矛盾、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和谐。辩证看待公民社会对于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双重作用,积极引导公民社会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公民社会成长对于社会稳定的积极功能,显然有助于促进社会内生性和谐和社会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9.
从实践生产力理论出发,马克思论及了社会分层的来源、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分层的异化以及未来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分层的理性存在,由之就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分层理论。从实践生产力理论理解社会分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根本特征。以往从阶级的简单要素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观念,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误解。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化引起的社会结构尤其是社会利益结构的重大变化产生出诸多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就有可能引发重大的社会危机,因此需要对这些变化了的社会结构进行新的整合,以形成新的社会的“稳态”,使整个社会能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建构一个和谐的社会。从社会利益分化与社会利益整合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在社会利益分化的过程中,以新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所构建的一个新的“稳态”的社会,它追求的是一种更高质量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以来,社会治理问题成为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生成的逻辑起点是解决社会矛盾、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社会治理体制的建构受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影响,其中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壮大是社会治理体制建构的内生动力,国家是社会治理体制建构的外生动力,国家与社会力量交织作用,共同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生成,也由此影响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制度化体系。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是现代法制社会的社会根基,中国正处于商事社会这一由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欲建立现代法治社会与国家,就要在中国构建市民社会,也就是要推动我国商事社会向市民社会的转型,而推动这一转型要启动一系列复杂的国家与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把社会规范的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夯实社会管理的社会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处置社会问题的能力;加强战略性社会管理,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社会支持的主体是一定的社会网络 ;社会支持的客体是一定的社会弱者 ;社会支持的介体是一定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社会支持的本质特征有社会性、选择性和无偿性。因此 ,就社会学语义而言 ,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离不开社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当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主要受政府组织因素、利益主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制度失范等因素的影响。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应积极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千方百计争取有力的社会支持,以及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励娜 《教育》2009,(7):56-56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沟通生活和学习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蕴含着系统的社会治理思想:对社会治理的根本要素——人;社会治理目标;社会治理原则;社会治理方法论;社会治理者的道德素养以及社会治理的其它诸多方面都有论及,形成了对社会治理系统的哲学思考,可谓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社会治理著作。《道德经》所蕴含的古老社会治理智慧具有现代价值,对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社会活力是各种社会要素相互作用所生成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创新的能力,包括社会生命力、社会意识力、社会竞争力、社会创造力等内容,具有整体性、复杂性、系统性等特征。社会活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社会转型发展期,应当从感性活动、利益调节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出发,促进社会活力的实践生成,以增加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一方面,社会建设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参与;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活动也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在公民社会理念的推动下进行社会建设,必须培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信任增量重建,促进社会建设中社会资本的积聚;重视公民参与,增强公众对社会建设的认同度;加强公民责任,注重法治与规则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斯文 《陕西教育》2014,(1):120-121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到都市社会、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中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这些变革推动着中国的社会进步,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