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考试》2007,(Z2)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相似文献   

2.
淳于髡     
正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参考篇目淳于髡①者,齐②之赘婿③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④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於是乃朝诸县令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  相似文献   

3.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相似文献   

4.
景公好弋②,使烛雏主鸟而亡之。③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④:“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君主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普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 【注释】 ①本文选自刘向《说苑·正谏》,题目是编者加的。②景公: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公元前547年-490年在位。③烛雏:人名,在《晏子春秋》中写作“烛邹”。④晏子:即晏婴,字仲平,春秋时政治家。在齐灵…  相似文献   

5.
“一鸣惊人”,意为只要大叫一声,就可以让四方惊骇。一般比喻人有大才,大作为,平常不显三露四,而一里有所动,就可以作出一番惊人的大事业。这一成语见于多种典籍。《韩非子·喻老篇》: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鸟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  相似文献   

6.
乐极生悲     
战国时,齐威王骄奢淫逸,不理朝政,国家弄得很糟。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能言善辩,想去说服齐威王。正巧楚国发兵来攻,齐威王派他去赵国求援,他果然搬来了救兵,解除了齐国的危难。齐威王特地设宴为他庆功,并问“你喝多少酒才会醉呀?”淳于髡回答说:“喝一斗也醉,喝十斗也醉。”齐威  相似文献   

7.
典故三则     
高曰:“今者主上兴于奸,饰于邪臣,好小善,听谗贼,擅变更律令,侵夺诸侯之地,征求滋多,诛罚良善,日以益甚。里语有之,‘舐噍及米’。……窃闻大王以爵事有适,所闻诸侯削地,罪不至此,此恐不得削地而已。”  相似文献   

8.
淳于髡。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载:“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他的原始身份是“赘婿”。何谓“赘婿”?就是“倒插门的女婿”.是古代的奴隶主为自己的女奴所招的男奴配偶.是一种没有人身自由的贱民,这种视同囚徒的贱民,要剃去头发(“髡”刑),用铁箍夹住脖子(“钳”刑)。从其名字来看,他大概受过髡刑。但就是这样一个贱民,却从奴隶中选拔出来.成为“不治而议论”的“列大夫”.还代表齐君做了出使诸侯国的外交官员,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然后逐一答题.淳于髡荐贤淳于髡一日而见七士于宣王①.王曰〔a〕子来, 寡人闻之,千里面一士,是比肩而立〔b〕百世而一圣②,若随踵而至也〔c〕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d〕淳于髡曰;“不然,夫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③,则累世不得一甲.及之睾黍、梁父之阴④ 则郄车而载乙.夫物各有畴,今髡贤者之畴丙.王求士于髡,譬若挹水于河,丁取火于燧也⑥.髡将复见之,岂特七士也.”(《战国策·齐策三》)[注释]①淳于髡:齐国人,滑稽善辩,为齐王所重用,任上大夫.士:指贤士,有才德的人.宣王:齐国国君.②圣:圣人,旧时指  相似文献   

10.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日庙数之制;三日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据此可知  相似文献   

11.
齐己《风骚旨格》有十体,以摩神取象之法,表现他对诗歌风格的体察与认识,今妄臆于下:“一曰高古。诗云:千般贵在无过达,一片心闲不奈高。”贵,宝贵;达,显达。奈,通耐,忍受。何能高古?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高古。可是仍必有诸侯存于心中。至无过达,则心中亦不存在,应是更高,然如自视为高,于心存之,则又非高古。要一片心闭,不受任何外物的牵累,连此之高,亦不忍受,则真高。能体察此真情之诗,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五)可谓高古。“二曰清奇。诗云:未曾将一字,容易谒诸侯。”容易,轻易;谒,…  相似文献   

12.
《豳风·狼跋》一诗,从《毛诗序》到清代学者,大多认定其为“美周公”,当代的研究者则多判为是对贵族“丑态”的“讽刺”。此二种说法似乎有道理。然此二种说法均与古代服制不符。通过对“公孙”的身份进行探讨,并从挖掘“德音不瑕”、“狼跋(定)其胡(尾),载走(跋)其尾(胡)。公孙硕肤”和“赤舄几几”的深层含义入手,证明这首诗是豳公之孙周朝某位王或诸侯的妻子、妾或情人赞美这位王或诸侯既庄重又有福态,品德非常好,且娶的妾光彩照人,很漂亮。  相似文献   

13.
在前一段材料中:“朝”,在这里应读作zhao,通“召”,意为召集;“诸侯之君”,指当时各地一些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会稽”,此处为山名,相传禹曾经在此山大会诸侯而计功,所以才得名,据后人考证,会稽山在今天浙江绍兴境内;“防风之君”,上古传说人物,当时的一个首领,另据《国语》记载:“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相似文献   

1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冬日捕鸟”一段:“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课文注释说:“就是脊鸟令鸟,头圆而黑,额纯白,形状有点像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所以浙东有的地方叫它‘张飞鸟’。”注释认为该鸟因像张飞脸谱而得名。我以为此说有片面之...  相似文献   

15.
姓氏觅源     
可能很多人都会问这个同样的问题 :“我的姓究竟最早是怎么来的 ?”据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众仲说 :“天子建德 ,因生以赐姓 ,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 ,因以为族 ,官有世功 ,则有官族 ,邑亦如之。”(《左传·隐公八年》)意思是说 :天子立有德之人为诸侯 ,依照他的出生地而赐姓 ,分封土地而赐给他氏。诸侯以字作为谥号 ,后人以此为氏 ;累世做官而有功绩 ,后人就以官名为氏 ;也有以封邑为氏的。如此说来 ,姓氏的起源当在周朝建立以后 ,出乎天子之手。其实不然 ,姓氏的起源较此说法要早得多。否则 ,周文王何以姓姬名昌 ?我国很早就有“同姓…  相似文献   

16.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相似文献   

17.
隐士古今谈     
隐士,顾名思义,一般指那些清高孤介,洁身自爱,声闻不彰,息影山林乡野而不入仕途的幽人高士。也有人认为还包括那些隐居都市而不肯做官的知识分子。故有“大隐隐朝市,小隐隐山林”之说。由于中国几千年“官本位”文化及男权中心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自然形成了土子们出士则显,不仕则隐的基本生存方式。土,为古代的一种官名,古时候置上土、中土、下士之官,其位次于大夫。《周礼·王制》云:“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土、中土、下士凡五等”。古汉语中“土”指作官,可通“仕”。所谓隐士也可作隐仕,即隐居不仕之士。据史籍记载…  相似文献   

18.
贵州版《战国策》全译本译文错误指正康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战国策》文白对照,全译足本中有一些错误,现择其要者指正如下。一、错译1、原文: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淳于髡曰:“……王求士于髡,譬若挹水于河,而取火于燧也。髡将复见之,岂特...  相似文献   

19.
正午牡丹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 ,偶传为钟、王、顾、陆 ① 之笔 ,见者争售 ② 。此所谓“耳鉴 ③”。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 ,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 ④为佳画 ,此又在耳鉴之下 ,谓之“揣骨听声 ⑤”。欧阳公 ⑥ 尝得一古画牡丹丛 ,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 ⑦ 与欧阳公姻家 ,一见 ,曰 :“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其花披哆而色燥⑧ ,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 ,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 ,则房敛 ⑨ 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 ,日渐中狭长 ,中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 ⑩ 也。【注释】①钟、王、顾、陆 :钟 ,钟繇。王 ,王羲之。钟、王二…  相似文献   

20.
钱穆 《今日教育》2009,(10):43-43
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举其特点有三。一者“悠久”。从黄帝传说以来约得4600余年。从《古竹书纪年》载夏以来,约得3700余年。夏472,殷496,周武王至幽王257,自此以下至民国纪元2681。二者“无间断”。自周共和行政以下,明白有年可稽。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从此始,下至民国纪元2752。自鲁隐公元年以下,明白有月日可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