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如果……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岁的儿子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09,(1):7-7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岁儿子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3.
鲁德亚德.吉卜林是英国文坛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可英国文学学者从不拿他与同时代的狄更斯和哈代相提并论,因为他们觉得吉卜林是个谜。在我国,吉卜林是以帝国主义作家的身份被读者接纳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方评论界出现了重新审视吉卜林的热潮。在这个背景下,以作家及其作品为例,对吉卜林的多视角阐释是有必要的。在文化视角下,吉卜林是个印度的孩子;政治上,他有与其时代相左的理念;精神方面,吉卜林则是个漂泊的无根人。  相似文献   

4.
一首《假如……,(本刊93年6期曾转载)诗里蕴含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儿子牺牲了。父爱难以割舍……罗迪亚德·吉卜林·这位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打开写有"吉卜林先生收"的皱匕巴的  相似文献   

5.
如果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岁的儿子的一首诗: 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被众人猜忌怀疑时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枉加辩论;  相似文献   

6.
<正>姓名: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获奖作品:《老虎!老虎!》获奖理由:其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作者简介: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1907年,凭作品《老虎!老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话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一生共创作了8部诗集、4部长篇小说、21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以及大量散文、随笔、游记等。他的作品简洁凝练,充满异国情调,尤其在短篇小说方面,更是无  相似文献   

7.
《吉姆》是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以及故事发生的社会大背景,本文从英控印政策、民族气节和异族通婚三个方面探讨这部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因素。吉卜林在英国文学史上仍是个十分有争议的作家,解读他的代表作对于完整地解读这位大师也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航海到拜占庭”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诗人叶芝(William BultetrYeats)1928年诗集“The Tower”《塔楼》中的第一首诗。笔者通过对该诗的赏析.展现了诗人注重精神生活与艺术修养的品格。该作品有深远的哲学思想,对当今世界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岁儿子的一首诗。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它代表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共同情怀。可是,所有为人之父,为人之母者,当我们阅读这首诗的时候,有几个人能无愧地说:我就是这样!倘若我们的所为使自己还不能这样自信,那么,从现在起,每天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们一起朗诵这首诗吧!  相似文献   

10.
如果……     
这是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写给儿子的一首诗。他的作品一向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这首诗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谁如命运似的推着我向前走呢?”“那是我自己,在身背后大跨步走着。”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两行诗。问答者都是“我”,意思是,人就是自己前进的动力,命运就在人的自身。这似乎是一个哲学命题。其实,泰戈尔就是一个哲学家,他的全部诗作都渗透着深刻隽永的哲理性。泰戈尔是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其得奖作品  相似文献   

12.
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独具风格的美国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以单纯、简约的文体著称于世,对现代小说创作具有深远影响。海明威在二十年代初开始创作,一九二三年发表第一部作品《三个故事和十首诗》以后,逐渐形成他特有的艺术风  相似文献   

13.
《轻盈的气息》是俄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蒲宁的一个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品中运用了特殊的叙述视角:前半部分采取的是全知全能型的外视角,后半部分则转为内视角。视角的转换使整部作品笼上一种“轻盈的气息”,使得小说就像一首诗,一篇散文,读来韵味无穷,并给人带来无尽遐思。  相似文献   

14.
丛林故事     
我向大家推荐的是世界经典名著《丛林故事》。这本书的作者罗德亚德·古卜林是英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1907年,吉卜林因为“精致的观察能力,新颖独特的想象力,雄浑的气势和杰出的叙事才能”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作家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鲁迪亚德.吉卜林是英国第一个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作家。他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常青树,却备受争议,文学界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本文通过阐述吉卜林作品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两面人"吉卜林在其作品中渗透的矛盾对立的思想特征,进而从文化、政治以及精神上多维度解读吉卜林,以期对吉卜林进行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乡村四月     
翁卷是南宋诗人,浙江永嘉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温州。他一生没做过官,一直在江南乡村生活,他的作品也以田园诗为主,这一首《乡村四月》就是其中的代表。“乡村”是江南水乡,“四月”是中国传统农历的四月,是初夏时节,这首诗描写的正是江南农村初夏的风光。诗的前两句写自然景象。诗人首先就抓住了江南水乡最鲜明的景色:绿原、白川,从视觉角度着眼,  相似文献   

17.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为马尔克斯颁发了诺贝尔文学奖。各国文学评论界都对马尔克斯作出高度评价。英国《泰晤士报》说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伟大的小说家”;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样是拉丁美洲的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堂&#183;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翰&#183;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阅读这部作品时,“如同阅读《堂&#183;吉诃德》《伟大前程》和《哈克尔贝里&#183;芬历险记》一样引人人胜。”  相似文献   

18.
低眉与抬头     
李良旭 《小读者》2013,(7):17-18
1907年,英国文学家吉卜林创作的《老虎!老虎!》,以“观察的能力,想象的新颖,思维的雄浑和叙事的杰出才能”而荣获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吉卜林一路风尘来到瑞典,下榻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酒店,准备前来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在酒店门口,吉卜林看到一个卖当地小吃的摊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瑞典小女孩伏在餐桌上正聚精会神地写字。吉卜林好奇地走了过去,他俯下身子,在小女孩身后仔细看着,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小女孩发现吉卜林站在身后,抬起头,眨着一双明亮的眼睛,问道:“先生,我的诗歌写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9.
崔护,字殷功,博陵人。唐代诗人,他的一生所写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却有一首流传最广,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好诗,也正是这首诗为他赢得了不朽的诗名。这首诗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题都城南庄》:  相似文献   

20.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岁的儿子的一首诗: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被众人猜责任编辑/心欣忌怀疑时,你能自信如常而不是去枉加辩论;如果你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如果你有神思,又不至于走火入魔;如果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于色,而在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