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和谐发展。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刷新”和谐教育观。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和谐发展。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刷新”和谐教育观。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和谐发展.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刷新“和谐教育观.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海宁的基础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并指出那将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渴望和谐的时代。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教育界舆论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6.
“五个统筹”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毫不动摇地做到“五个统筹”,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各个方面,其结果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就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它涵盖了三个基本点: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  相似文献   

8.
《云南教育》2008,(23):1-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院校有重要意义。一是构建和谐高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等院校办学以人才为本,  相似文献   

9.
"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个统筹”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毫不动摇地做到“五个统筹”,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各个方面,其结果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强调用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内涵十分丰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追求和谐、崇尚和平是科学发展观的两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实施和谐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一。学校教育应该承担起和谐教育的使命。和谐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使教育各要素和谐、有效地运行,形成最优的教育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德、智、体、关诸方面和谐发展的需求。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上海市第二中学在构建学生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育人机制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要在对学习型社会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建设学习型社会对继续教育发展的要求与影响,分析制约当前继续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学习型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德育体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德育建设工程,涵括非道德秩序建设工程、“三个文明”发展建设工程、公民全面素质建设工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等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德育建设工程的实施,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抓住工作的着力点,务实工作的立足点,把握工作的落脚点,努力形成全社会、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整体育人的格局,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德育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和谐教育思想历史悠久,和谐教育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所体现的和谐教育内涵丰富,和谐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适应自然的教育。夸美纽斯和谐教育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仍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基础教育要立足于“四个率先”实现的重任,大力推进改革,实现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进行先导性、开创性实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上海基础教育必须大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坚持教育公平,推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和谐,关注与国际大都市定位匹配,推进基础教育促进城市发展的和谐;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诸育和谐;追求教育内容统整,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建设和谐;加强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推进以教育领军人才为重点的师资和谐。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与构建,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它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以和谐教育为目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各环节和各层次的和谐。同时,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和谐表现,其根本途径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理念、科学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内容体系、扎实构建齐抓共管的合力机制和努力探寻丰富多样的和谐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社会流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职教育与社会流动相互促进:高职教育通过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提供社会培训,能够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社会的合理流动通过彰显高等教育“升迁”和“改善”功能,有利于扩大高等教育需求,进而推动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成人德育理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科学发展观为成人德育理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我国成人德育工作应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体现成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的大学在制定规划、安排课程、组织教学时,必须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工作,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既是我们的办学目标和应有理念,也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要实现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其中心环节就是要改变我们现行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和学习观。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和学习观为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外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建构自主、合作、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确立“终生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