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儿童早期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他们进入青春期乃至成年期的社会适应表现或某些问题行为的发展具有预期作用.目前,对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实证研究,探讨了自我延迟满足的范式和自我延迟满足的心理发生机制;对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理论研究,探讨了自我延迟满足与执行功能的关系和自我延迟满足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对儿童早期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特点研究,探讨了3~5岁幼儿延迟时间发展的特点和延迟满足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1.延迟策略197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ischel界定了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定义: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具体来说,它是专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自我控制的能力。延迟策略(Delay-strategy)是指在延迟满足情境中,儿童会采取各种言行以帮助自己消除或减少因情境而引起的压力,从而延长等待的时间。在延迟策略的研究中,Mischel发现大多数儿童知道并能运用等待的对策。不同年龄幼儿在运用延迟策略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有些儿童任性、固执,一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会以哭闹、使性子、不高兴、耍脾气等方式来达到目的。一些家长的宠溺和顺从助长了儿童的坏脾气,使他们从小形成为所欲为的习惯。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儿童的欲望逐渐增加,而延迟满足欲望的能力没有相应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了解、重视儿童内心的欲望,在合理的范围内承认并允许欲望的存在,同时应帮助儿童克制不合理的欲望。延迟满足欲望必须战胜在等待过程中出现的内心焦虑和不安,自我延迟满足包含在时间和价值双重维度上复杂而相互冲突的列联结构,它反映的是个体在相互竞争的压力冲突情境中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儿童期良好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能预测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认知灵活性、计划性、有效地追求目标、学校学习适应性和应对挫折与压力的能力。在儿童时期,尽早开始帮助孩子控制欲望,培养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已有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可以较有效预测个体成年以后某些能力的发展趋势,例如:学业成绩,社会能力及个性品质.因而许多心理学工作者对自我延迟满足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近十几年来国内学者对延迟满足与家庭环境、个体特征、年龄、性别、刺激物的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我延迟满足研究将从更多角度探讨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影响因素,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不断创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3岁-5岁幼儿延迟时间发展的特点 3岁~5岁既是儿童认知能力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杨丽珠等研究发现:3岁-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3岁幼儿平均延迟时间短暂:4岁幼儿平均延迟时间显著延长:5岁幼儿平均延迟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6.
目前,延迟满足日益成为儿童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延迟满足能力的概念及研究方法以及延迟满足的意义,总结了影响儿童延迟满足的因素,探讨了教育儿童延迟满足的途径,对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8,(5)
延迟满足是社会认知心理学家米歇尔(Walter Mis- chel)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指一种个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是心理成熟的表现。延迟满足是自我调控系统的成分之一,是个体在缺乏外部强加刺激的情况下指导自己行为的必要成分。延迟满足能力反映的是个体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否控制自己  相似文献   

8.
1。延迟策略197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ischel界定了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定义: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具体来说,它是专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自我控制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延迟满足能力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文章从延迟满足能力的相关理论、研究范式、影响因素及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并对未来延迟满足能力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具有不同认知卷入程度的分心活动对儿童延迟等待时间的影响,本研究使用自我延迟满足范式,选取一所普通幼儿园120名3~4岁幼儿作为被试,随机分配到认知卷入度逐步提高的静等组、想象组和绘画组,结果表明静等组幼儿平均等待时间最短,只有1.26分钟;想象组幼儿等待时间有所延长,平均6.09分钟;绘画组幼儿等待时间最长,平均11.83分钟。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静等组、想象组还是绘画组,4岁儿童的延迟等待时间均显著长于3岁儿童。这证明增加认知卷入度的分心活动(如想象与绘画)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把奖励物的热表征转换为冷表征,从而促进延迟等待时间的增加。当儿童面对诱惑物时,成人可以让其进行想象等认知转化或艺术创作活动,能够有效地减弱儿童的冲动,提高其自我延迟满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高校音乐教育,使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从事一种或一类社会职业和社会工作能力,从而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文章探讨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音乐教育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等音乐教育实践性课程的理论研究,对高职院校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缺点,考虑将它们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采用模糊规则在线整定PID的K,、如、K,三个参数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整定PID控制能满足调节时间短、超调量小且稳态误差小的控制要求,对干扰的抑制能力也很强。  相似文献   

13.
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服务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遭遇发展瓶颈:核心竞争力缺乏。欲培育核心竞争力,必深入教学领域。而教学的最大障碍,则在于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滞后和缺失。数字图书馆建设为远程教育服务体系提供了创新模式。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核心,以本地/远程支持服务环节的无缝链接为导向,是形成远程教育服务新模式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开展信息素养培育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信息素养是人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信息心理及信息潜能等多种基本素质有机融合而逐渐形成的信息品质与内在涵养。当代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着诸多缺憾,亟须加强培育。高校要肩负起为国家培育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优秀人才的历史重任,需要按照信息素养培育的内在逻辑,制定信息素养培育的目标,明确信息素养培育的内容,构建信息素养培育的模式,加快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一种以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方式普遍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方法,对现有的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进行了研究、调整和改革.为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职业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键能力是一种能够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综合素质或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实施该教学法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揭示素质教育的本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潜能开发的教育。教师只有树立新的教育观,提高“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及进行创新性问题解决等能力,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前传统的工程训练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培养的需求,强化培训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国工科大学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难题。该文以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目标,提出了一种以"星光大道"为运作模式,以兴趣为导向,集趣味性、创新性、竞技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现代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和提升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学教学理念的新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古代文学教学应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学科定位,探索古代文学教学的新出路,建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古代文学教学的学科优势和潜能,使古代文学教学对时代的发展作出积极的反应,更能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论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只有进行相应的转变,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本就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转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