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合肥词钞》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侄孙李国模编纂的一部专收合肥一邑词人词作的地域性词集。作为前清遗少,李国模编纂《合肥词钞》,一是为倡导传统词学,一是为整理乡邦文献,带有明显的遗民学术色彩。《合肥词钞》特别推尊在清代饱受诟病的合肥词人龚鼎孳,为后人重新评价龚鼎孳的历史地位和创作成就奠定了基础。《合肥词钞》还收录众多李氏家族词人词作,充分展示出这个家族的文采风流,也是人们了解李氏族人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心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失路之悲与故国之思是龚鼎孳诗歌创作的两大主题。龚鼎孳的诗歌以宴饮酬酢较多,这一特色曾受到学界较多的批评,但作者以为,正是在此类作品中,龚鼎孳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具有时代特点及个人特点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依据钱谦益、吴伟业等人的《定山堂诗集》序文,评述了合肥诗人龚鼎孳的地负海涵、天鸿藻的才气,体恤穷交、弘奖英俊的性情和笼挫今古、博物洽闻的学识。龚鼎孳在明清易代之际因迎降和仕清而被称为"贰臣",其文学成就也一直为评论者所贬抑。文章通过分析论述龚鼎孳的生平、仕宦经历与复杂矛盾的心路历程,认为应对才华横溢并在明清皇朝政坛和文坛均有所贡献的龚鼎孳予以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江左三大家”原乃以诗名世.故后世论者每亦以诗成就衡绳之。三家中龚鼎孳被认为难与钱、吴匹配之说大抵稍晚出。以文学史事而言.龚鼎孳在清初的文学业绩,不止在于诗文词之创作实践,更值得重视的还在于以其才情、声望、名位,际会时运,在觥筹折冲中总持京师风雅,营造起顺治、康熙之际特定历史人文时期一道奇诡的金台文学风景线。问题是诗人首要事必须具有性情、真性情,真诚情怀。龚鼎孳如果尚能自我弥补“情操”之失.予世人以不矫造饰非感,正在于其真挚地“修布衣之节”,善待后生英隽,急难相援危境中人。  相似文献   

5.
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才子诗人,龚鼎孳的诗作深刻反映了贰臣文人具有的独特心态。鼎革之际的进退失据,让其一生都背负着贰臣的尴尬身份。仕清后,龚鼎孳在诗中频频表露归隐之意,字里行间真切地传达出内心深处的愧疚和辛酸。  相似文献   

6.
清初词是清词中兴之始。清初开风气之盛、成词风之变者,在于遗民、贰臣、布衣。清初皖词三大家方以智、龚鼎孳、孙默分别为遗民词家、贰臣词家、布衣词家的代表。无论是创作、词事活动,还是选政之操,他们都引领风气之先,献替殊多。  相似文献   

7.
龚鼎孳这个以诗著名的文坛领袖,小品文成就虽不及诗词,但其在清初散文创作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龚鼎孳由明入清,生命轨迹涉及两个朝代,他的文风来源于明文,对明文吸收融合之后,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并且作为文坛领袖,引领这种风格的发展前进。他的古文小品特点古朴静雅、才情深厚、寄托深远,并且散发着一种淡淡的佛思。  相似文献   

8.
清初"江左三大家"命运趋同,诗风各异,龚鼎孳作为三大家的殿军,虽人格亏缺,但诗风清丽婉转,有其独到之处。他的主要以粤赣风物为描写对象的山水诗,写景细腻,用词精准,诗风清奇峭厉、幽深奥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三大家的山水诗中,因其题材醒目、诗风矫健而独占鳌头。探讨龚鼎孳的山水诗,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面把握诗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生成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9.
龚鼎孳是由明入清的贰臣,他在清初因维护汉人利益,受到以冯铨为首的北党打击,被时人看作南党成员,却在陈名夏等人失势后不降反升,受到顺治帝的重用. 但是作为一名身事两朝的文人,他的仕途沉浮与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文章试图通过梳理龚鼎孳在清初党争中的表现,考察他身为贰臣的复杂心态,从中窥见由明入清贰臣痛苦改变和适应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钱谦益降清     
陆咸 《教师博览》2012,(3):50-51
钱谦益是晚明的杰出诗人,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历史学家,《清史稿》称他"为文博赡,谙悉朝典",被时人列为"江左三大家"之首(另两人是吴伟业与龚鼎孳)。  相似文献   

11.
苏轼是古代一位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并作出巨大贡献的全能作家,而现代文学史中,有一位在诗、文、翻译、评论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并在处世、创作等方面都深受其影响的作家--余光中.可从"静"与非"静"、"随物赋形"、以"气"驭文三方面着手,来分析余光中的苏轼情结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独立的散文理论出现较迟。宋代是一个散文意识日趋自觉、散文理论范畴日趋明确的时期,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坛盟主,不仅撰就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而且有大量专为散文创作阐发的见解,其中不少论说还表露出着意区分诗歌与散文的意识,显现出对散文独有的文体特质的体悟。以文字而体现生命不朽的原则贯穿于他对散文特殊功能的阐述中,致用与说经则是他认为散文最重要的两大社会功能。对于散文在表现上的特质,欧阳修的认识重心落在“论议多所发明”这一点上。他提出论议发明必须区别于哗众取宠、求奇取胜的表现方式,并力主散文的论议以明晰精要为胜。  相似文献   

13.
韩愈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的关键人物,其诗文对宋诗、宋词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以奇崛险怪称名于中唐诗坛,但其对宋词产生最大影响的诗歌,却以细婉轻柔、冲淡自然、率意真切的作品为主。与之相类,韩文中的临山摹水篇章、赠序类散文中的写景咏物部分、韩集中的笔墨游戏、戏谑诙谐之作以及韩文中凝练出来的成语习语等,都成为宋词着力取法的对象。从具体词人来看,王安石、苏轼、辛弃疾、刘克庄等受韩愈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陆游是我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诸体兼擅的大文学家之一,他不仅是个大诗人和著名词人,而且还是极其重要的散文大家。陆游文学创作思想内容丰富,艺术风格多样,无论是其爱国主义精神,还是创作艺术,都对后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韦懿贞是广西最高寿丰产的女性词人.她出身永福名门,生活于晚清时期,享年八十岁,传世有诗词赋总集《倚松居烬存草》.由于地处僻远,作品传播有限,加之缺乏整理,关于韦懿贞词的研究颇为寂寥.韦懿贞的创作周期长,创作成果丰硕,虽然受传统伦理道德影响,自焚其稿,但在《倚松居烬存草》中仍收录词作39首,成为广西地域存词最多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描写自然景物,书写闺阁生活,表现女性情怀,清丽雅洁,自然天成.韦懿贞的词产生于桂北浓厚的文化氛围,具有强烈的女性特征,使广西词人结构更趋丰富和完整,推动了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汪东(旭初)先生乃海内公认名家,早年识孙中山并入同盟会,后随章太炎先生游学,为“章门四大弟子”之一。其创作之宏富,为同门中翘楚,殷盂伦、沈祖菜出其门下。身为章黄学派传人,最大特点不仅局限于精于考据,深通义理的治学门径,更在于独创辞章、感悟现实的传统品格。语言与文学并重才是章黄学派的内核。汪东先生年表之简编,涉及相关历史人物,以其词学和政治活动为线索,管中窥豹,或可为学人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周晓明是当代骈文作家,《瓯声集》是他的骈文与辞赋方面的作品集,其中的作品分为三类,即骈体辞赋、碑志颂赞、序跋书信。周晓明的骈文作品具有现代白描骈文的总体特征,句法方面多以偶句为主,词汇方面大量吸收现代白话流行语词,风格方面追求晓畅自然。  相似文献   

18.
论析小说     
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题裁,即文学分小说和诗歌两类。小说也称散文体作品、非韵文体作品。小说的主要描写方法是散文体形式描写方法或非韵文体描写方法。小说也分抒情和叙事两种。从古至今,小说像诗歌一样遵守一定的规律而发展,以后的发展也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律和标准。  相似文献   

19.
词谱作为古代词人填词制曲遵循模拟的格律范本,又兼具词选、词品、词论的作用。第一部词选《花间》词在历代词谱中的平均入选比例是相当高的,表明词谱编辑者特别看好《花间集》。《花间》词开辟了词体新天地,调式和唱腔优美动听,异体词较多,这是它倍受词谱编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是金元文学大家,他的词作兼豪放与婉约之长,继两宋诸大词人之后将词推向了一种新的境界.<摸鱼儿·雁丘>、<摸鱼儿·双莲>是其两篇主要词作,对"生死相许"的人间至情做了深层的诠释,并充分体现了元好问摧刚为柔,刚柔相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