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在分析高职学生可迁移技能内涵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指出专业技能的培养仅是高职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应重视对学生可迁移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能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顺利完成某种职业任务的一种动作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可分为专业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受传统应试教育和当下大学学历教育的影响,现在的高职教育仍然没有完全从学历教育转变为职业能力教育,这让很多高职大学生在理解、获取、掌握职业技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经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日常管理为载体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技能、以社会实践为平台造就大学生可迁移技能是高职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可取路径。  相似文献   

3.
对高职教育能力体系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美琳 《职教论坛》2005,20(24):8-11
高职教育的能力可看作个体在职业工作表现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重在"做"和"行动".在高职教育能力培养中要树立能力课程本位观,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专门职业类课程和职业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实现对职业技能的促进和迁移.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的能力可看作个体在职业工作表现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重在"做"和"行动".在高职教育能力培养中要树立能力课程本位观,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专门职业类课程和职业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实现对职业技能的促进和迁移.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力观的高职课程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教育的能力培养可看作个体在职业工作表现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能力体系的核心。在课程模式构建中,要树立能力课程本位观,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专门职业类课程和职业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实现对职业技能的促进和迁移。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软技能”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企业用人单位的调查,我国高职教育应加强对学生“软技能”的培养,包括知识迁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质修养、心理素质等。培养“软技能”首先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软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其次,要进行从高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到课堂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观念贯穿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交流理解、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计算与信息、管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六个方面可迁移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最有效的合格人才培养方式就是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可迁移技能。课堂专题化讨论教学模式可以兼顾知识技能培养和可迁移技能培养,是培养学生诸多可迁移技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可构建实训项目模块,实施项目学分制管理。在教学中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设立“实践技能突出奖学金”,形成以提高实践技能为主旋律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突显高职院校以实践技能为主的教育特征,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储备人才,为企业、社会输送一线高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很重要,但提升高职生的职业技能也尤为重要,我们不能忽视可迁移技能的培训。笔者通过多年的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经历,认为将行为导向教学法融入职业指导课程中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职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使高职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与教师有机互动,在实践中训练高职生职业养成的技能,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高职生实现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0.
王飒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75-77
高职教育特色决定了高职教育要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抛弃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所以,作为高职管理类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安排尤为重要。在此环节中,可采用全程导入法,与学生的应职应岗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