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普通话不存在语气词"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词,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以五寨方言为例,在考察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用法的同时,与汉语史上以及其它方言的用法做了比较,希求探究五寨方言"在"发展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2.
夏邑方言语气词“来”的用法很丰富,既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状态的持续等事态变化。也可以表示强调等情态语气。本文通过历史探源和方言比较,论证了该方言语气词‘‘来’’并非其他语气词的变读.而是动词“来”的语法化,是近代汉语语气词“来”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考察了该方言中合成语气词··子来,,跨层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山西汾阳方言中的助词“咧”有三种用法,其中具有时体意义的是进行体兼现在时助词“咧,”和将来时助词“咧:”,而通过对这两个时体助词的分析认为“咧,”可能是近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哩”在方言中的保留,“咧:”可能来源于近代汉语表示“将要”义的“了”,但在语音上又受到了晋语诸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中“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中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涟源荷塘方言中的语气词数量多.用法灵活,其特征符合汉语共同语语气词的一些规律。单用的语气词,每一个一般能表达多种语气。几个语气词的连用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徐颖 《文教资料》2009,(31):38-40
本文旨在考察赣方言区的抚州方言里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特殊语气词“是[si]”,“是[si]”的用法极其复杂.其词性、语法意义以及在句中的功能分布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本文重在分析“是[si]”充当语气词时的使用特点和语义条件,借以揭示抚州方言的个性,丰富方言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7.
“哩”和“还”是山西朔城方言中极具地方特色的语气词,不仅用法广泛而且有丰富的语用功能。针对“哩”和“还”两个语气词,主要从用法和语用功能两个维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安陆方言里,语气词“唦”有两个读音:唦1[■44]和唦[■51],它们分别用在一定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语气意义。语气词“唦”在全国分布的范围非常广,但还没有进入北京话,它是南方方言里比较典型的一个语气词。其类型学意义在于“唦”在不同的方言里声母和韵母的区别,反映了汉字在记录语气词方面具有语音上的模糊性特点。“唦”在不同的方言里用不同的汉字来记录,说明汉语语气词词形写法的不固定性。同一语气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地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呵、咆、殴、居等四个古方言语气词不见或少见于传世典籍及字典辞书。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使用语气词“呵”和“咆”,反映了汉代口语面貌,其意义和用法分别与“兮”和“也”相近。“殴”是具有秦国方言特色的语气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当于“也”,但表达的语气比“也”更加严肃和沉重,多出现在法律条文中。“居”是具有齐鲁地方特色的一个语气词,有时写作“其”或“期”,至今仍活跃在山东人的口语当中。  相似文献   

10.
李婷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6):26-28,32
“到”在安康方言中的用途十分广泛。本文根据“到”在安康市汉滨区方言不同句式中的不同用法,将其分为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三类,并分析了“到”字作为持续标记体的语法化过程以及共时历时比较。  相似文献   

11.
“VP—neg?”是黄冈方言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特殊问句类型。“VP—neg?”有两种基本句式:“VP有(没有)?”和“VP不?”。“VP有(没有)?”句式在黄冈境内用法较为一致。“VP不?”在各县市方言中的运用大致分为三种情形,其差异主要表现在“VP不?”式和语气词的结合上,构成的方式不同,其语义倾向和语用意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黄冈方言“VP不”和语气词的结合,表现为或连用或拼合,最终“不”逐渐虚化为语气词“呗”,其种种不同的用法,反映了黄冈方言“VP不?”句式由正反问句向是非问句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淮南属于北方方言中的华北方言分支淮南次方言区,是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结合地带,因此方言特征比较明显。“来”作为淮南方言中常用的动词与语气词,与普通话相比,有更为丰富的用法。本文以淮南市凤台县的语料为例来探讨“来”在淮南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3.
礼县燕河流域方言(以下简称为“礼县话”)中,“子”尾能接在语气词“是”后构成双音节语气词“是子”。在笔者所掌握的语料中,该用法是非常特殊的①。  相似文献   

14.
汉语“着”字在陇南方言中有着较多的变体及用法,其中绝大多数用法和现代汉语“着”字的用法相同,另有一些用法和现代汉语有区别,试就陇南方言中“着”字的各种变体、用法及其来源作一简单叙述,并着重探讨其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张蒙  王卫振 《时代教育》2012,(5):187-188
各地方言的语气词都各有特色,在不同的方言中各种语气词的用法与意义也都丰富多样。而青海方言中的语气词与其他方言相比更是特色鲜明,具有浓厚的区域特征。本文将青海方言的语气词与普通话作比较,分析了青海方言中一些特有语气词的意义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汉语方言分布较广,语气词各具特色。本文对西北各省区汉语方言语气词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成就与不足,以期对西北地区汉语方言语气词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宜都方言中,“哒”[ta]字是个比较常见的助词,主要被用作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三种。对方言“哒”字的进一步深入考察有助于我们对汉语普通话中与“哒”字相近的助词的理解和学习,同时深化对方言中助词的整体认识。笔者对宜都方言中助词“哒”的考察除了引用宜都方言的实例进行分析,还结合汉语普通话中有类似语法意义的词汇以及相近方言对“哒”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灵宝市地处于山西、陕西与河南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向南依靠秦岭,朝北临近黄河。灵宝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东府小片,灵宝当地对于地方方言研究不是很深入,当地方言的语法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灵宝话中的语气助词"喃",是一个特别有特色的词语,本文在它的形与意结合的基础上,对"喃"语气词的用法与语态进行了探究,为我们以后进一步研究汉语语气词的用法与功能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搜集文献用例并结合方言材料,探讨“老公”一词的三个义项在汉语史上的产生及演变情况。至迟在西汉,“老公”指“老年人”的用法已经广泛使用,可以自指也可以他指,到宋元之际,此用法逐渐衰落;宋代南戏作品中产生“老公”的新用法——指称丈夫,在元明清文献乃至现代汉语的南方方言中,此用法仍有保留。而在北方方言,自元代至明清,“老公”都是对太监的尊称。  相似文献   

20.
太原方言语气词“嘞”分布领域比较广,可以用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句尾或用在陈述句、疑问句句中。从“嘞”的诸多用法中,可看到它的功能和意义以及与北京话“呢”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