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崭新的深度报道理念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必将成就网络媒体报道自成一家的风格,深度报道特有的观察视角以及使命感和责任感,符合网络新闻受众群体的需求品位,容易赢得网络受众的青睐,网络媒体能够提供有独特视角的深度报道,使受众从中认识到事件本身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2.
SoLoMo通过移动化、本地化、社交化满足用户参与互动的需求,在SoLoMo环境下图书馆通过网络传播平台,实现用户实时、便利、自由地获取知识信息.面对信息自由共享与著作权人利益的现实冲突,著作权合理使用的缺陷阻碍了知识信息的传播,在共享理念下解读著作权合理使用,为著作权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图书馆利用SoLoMo理念与技术创造出无所不在的立体知识空间和知识共享环境,为知识创造和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李佳骏 《新闻界》2004,(3):74-75
随着网络媒体的勃兴,网络专题报道越来越成为其进行深度报道的重要形式。然而网络超级链接,快速更新的技术特点,却使网络专题报道呈现出信息庞杂,深度不足的弊端。如何通过网络专题报道提供的海量信息达到深度报道所需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成为完善网络专题报道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韩燕 《新闻知识》2005,(5):54-56
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时,数字和网络技术也在新闻摄影界引起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使得新闻摄影在报道理念、报道方式和工作规范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变革,提高了新闻摄影与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的竞争力。一方面,数字技术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快捷的传输方式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二是打破专业新闻摄影界限,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视域下不同媒介的深度交融、媒体发布通道的多样性,为公众信息获取提供了较大便利。【目的】公众借助网络平台不仅能获取实时信息,同时还能在其中交流和互动,实现压力的释放。但需注意的是,全媒体视域下的自由性、多元化的表达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治理、社会安定和谐,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结果】通过对全媒体视域下网络公共空间的解构成因、重塑举措进行详细剖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举措。【结论】这些举措是打造全媒体信息交流与良性互动格局,重塑有序健康的网络公共空间的有效方式,希望能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劲松 《青年记者》2017,(11):77-78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融媒体报道产品数量大增,移动端竞争异常激烈.大量的可视化报道涌现,实时互动报道成为新的报道样态,传统媒体呈现出加速深度融合的态势. 深度开发运用“中央厨房”,为融媒体报道提供支持 与前两年相比,今年两会期间,媒体的“中央厨房”进入全面运行阶段,并得到深度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媒体的发展初期,整合、快速的编辑理念成为其与传统媒体抗衡的利器,但缺少一个重要的理念——互动.从两会网络报道的这些变化可以看出,网络媒体正在践行着网络新闻编辑的新理念,即深耕精编的理念、策划原创的理念、可视化多媒体的理念、互动引导的理念和新闻营销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比较法,以《南方周末》肉感写作的弹性报道理念为切入点,详细论述深度报道在新闻思维、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方面具体的操作技法。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希望对报纸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建议,为平面媒体应对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竞争寻求切实可行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9.
齐立森 《青年记者》2016,(15):70-71
网络节目主持的类型分化
  追溯网络节目主持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到其蜕变的过程。网络节目主持又称Net Jockey(网络骑士),是互联网信息传播过程中充当主持人这一角色的职业群体。①在国内,最早的、正式的网络直播平台是2001年的中国网“网上直播”栏目,这一栏目率先运用“聊天室”直播技术进行报道。2004年初,国外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成立,截至2015年7月, YouTube有超过10亿用户,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视频网站。2006年12月,以“快者为王”为产品理念的优酷网上线,国内播客网站开始进入视频时代。2012年2月,YY游戏直播创立,不仅提供高清流畅的游戏、电竞、体育赛事观看体验,而且实现了视频直播分享互动服务,造就了网络主播文化现象的空前火爆局面。从视频分享网站的在线点播,到游戏节目的实时直播,流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为网络节目主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报纸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网络的即时性、无限性、互动性、创意性.对报纸的组织和传播方式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网络也给报纸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理念,为报纸提速新闻时效、增强报道感染力、强化与读者的交流互动提供了诸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10年8月,浙江卫视对新闻节目进行了全新改版,并借助“基层民众”的力量推出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一度》。这档电视和网络视讯实时互动的新闻深度评论节目,每天都会对热门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调查、深度报道,并以专家点评、媒体快评、网民酷评的形式进行多层次评说,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媒体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下,美国传统媒体面临着重重危机,耗资多、费时长的调查性报道面临黯然退潮的态势。但ProPublica两获普利策新闻奖,却为调查性报道在网络时代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其为公众服务的理念、网络形式+正统理念+深度调查报道的新闻报道模式和公众捐助的资金使用模式是调查性报道生存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3.
“在线访谈”将网络的互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它采用了MPEG4等技术,可支持多人实时参与网络互动访谈。在访谈中,受众在观看网络视频直播节目的同时,不但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互动交流,而且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在线观看的其它用户乃至于直播室的主持人、嘉宾进行实时交流,实时参与直播节目。自其问世以来,被各网络媒体充分运用,人民网、新华网等都开设了网上访谈栏目,在正面宣传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巩晗  林渊 《新闻战线》2023,(4):71-73
直播连麦是一种多方连线、实时音视频互动的网络直播技术应用。人民日报新媒体在北京冬奥会连麦报道中,通过“直播连麦+新闻”模式构建了去中心化的语境,在脚本预设、话题流动、全程报道、重点突出等环节,让新闻生产与传播进入沉浸式的社交场景之中。直播连麦在未来热点事件、重大报道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报纸、电视从媒介自身特点出发,形成了各自的深度报道样式,出现了一些品牌栏目,在受众中产生广泛影响。作为新兴媒介的网络,有无必要发展深度报道?怎样发展深度报道?网络媒体也需要深度报道网络有必要发展深度报道,原因有三:首先,面对网络新闻的庞杂,网民常会感到无所适从,而深度报道可以使网民从信息海洋中解脱出来。网络媒体在版面扩张上具有先天优势,这种版面资源的丰富性,导致了网络媒体的编辑理念偏重信息的丰富、全面。在当前网络传播观念和规则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这种“海量”必然造成编排工作的相对粗糙。一方面,新闻罗列的做法往往…  相似文献   

16.
陈前 《新闻前哨》2011,(7):97-98
技术和理念推进广播实时反馈平台建立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播媒体拓展受众反馈渠道提供了新的可能。"互动"就是这些反馈渠道鲜明特点,曾经在广播电视媒介上红极一时的手机短信互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媒体只要为受众提供一个参与节目的短信号码,受众就可以根据自己对节目的喜好程度立即付之行动,  相似文献   

17.
吴丹 《东南传播》2011,(5):63-6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公共事件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传统媒体需要不断转变新闻报道观加以应对。在"我爸是李刚"事件,继网络舆论热议后,传统媒体积极报道介入,形成了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为推动事件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在议程互动过程中,传统媒体的报道流于表面,缺乏对事实真相的探求,未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需作出一些改进:比事实更重要的是真相,比速度更重要的是深度,要更注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一、报网互动:媒介融合的时代潮流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重塑了大众传媒格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力量渗透到大众生活,并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类通讯技术拥有海量信息平台与实时互动的传播优势.削弱了人们对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依赖,同时改写了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定义.<网络报纸:主流媒体的形成>的作者李喜根认为,我们看到的(报业)变化中,至少有60%源于不可避免的网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岳金宏 《传媒》2023,(8):97-98
<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广,适合碎片化阅读的资讯大大普及,新闻传播的互动模式也越来越普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报纸不能再满足于现状并停滞不前,必须以此为契机,顺应潮流,走出一条新道路。报纸要做强做大,必须做好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党报引导舆论的优势和特色。党报要利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扩大和加强舆论引导,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2022年全国两会新媒体报道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如期展开,各大主流媒体的融合报道展现出深度融合、全面创新的特点。在技术应用层面,各媒体将5G、AI、元宇宙等技术理念与技术手段融入报道的全流程;在智能互动层面,各媒体积极践行“智能互动+共情”的报道模式;在报道语态层面,各媒体持续创新报道语态,不断推出兼具趣味、文化与深度的融合作品。在多样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全国两会报道展现出虚实融合、交互共生、语态创新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