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世界历史上册古代部份第四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八章“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叙述了西欧封建制度从形成、发展到解体的全过程。特别是第四章包含了形成和发展两个阶段,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社会制度、政治布局的大变革作了概要的叙述。因此,教学大纲中关于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阶级关系以及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生产关系进步等要求,都要在这章的教学中落实,而且还要为以后学习封建制度的解体伏笔。两章教材份量重、头绪多、时间跨度大、概念性强,对教学双方都有相当的难度,是一难教  相似文献   

2.
直观教具的运用对历史课是有相当重大意义的。充分而恰当地在历史课中运用直观教具,能帮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使他们在不断地获得牢固的历史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社会发展规律,自觉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我们历史教研组在这方面曾作过一些努力,有过不少失败的教训,也获得了一些点滴体会。现在把我们的一些体会写在下面,提供人家参考,并希望得到指正。一、在讲解新课中运用直观教具理解封建制度在欧洲的形成、初期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庄园经济的特征等概念,对于初中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在仔细研究了世界古代史第十四章“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一章教材后,认为讲授这一章教材可以运用一些形象的办法,通过必要的直观教具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旧知识以阐明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3.
初中课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一章,约有2800字、50来个知识点和2幅插图,以三大洲五个国家的历史事件为中心,叙述了战后世界的“两大运动”。教材的时跨虽短,但内容精,头绪散,国情杂,含意深,概念新。对于师生的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这里仅就全章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分析如下。一本章居于世界现代史“第二章”的位次,在教材体系上是很重的一章。它紧承了世界近代史的结束和现代史的开端,处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开始衰落、灭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刚刚建立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学《世界历史》的重点章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十七世纪中叶,当时西欧除尼德兰外,其他国家(如德、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东欧的沙俄还是一个农奴制盛行的落后的封建国家,亚洲的中国则处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日趋瓦解的明清之际。要在两个教学课时内,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使学生明晰地得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封建制度的结论,课堂教学非突出重点不可。这一章共有四个子目:“斯图亚特王朝  相似文献   

5.
本章教材写的是14—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大变革的历史,全章贯穿着一条基本线索: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14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随后,资本主义生产在西欧的一些主要国家兴起。新生的资本主义冲击着旧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新航路的开辟和伴随它而来的殖民掠夺,是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又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广阔的活动场所,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50年代初舒曼计划的宣布以及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由此开始的西欧联合对当代西欧以至整个世界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我国专门论述这一事件的文章尚不多见,仅见的论文是侧重从政治上分析其背景和意义的.鉴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主要出于政治需要,这种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但欧洲煤钢共同体本身是一个经济组织,继之而起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如果不从经济和政治的结合上搞清它的历史,就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的类型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均一改故辙,每一章都增设了引言,以开宗明义。这一做法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的大背景去鸟瞰即将学习到的微观知识其发生、发展乃至消亡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态地、立体地观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而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故引言的教学和复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要搞好引言的教学和复习,首先必须分清引言的类型。由于教材的编写体系、历史阶段和编撰者不同,教材的引言也呈现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特色。1.结构型引言。顾名思义,这一类型的引言揭示的是教材一章主体内容的结构和梗概,以高三使用的《…  相似文献   

8.
初中《世界历史》上册第六章的前两节,叙述的是公元五到十世纪时阿拉伯的历史。教材有系统、有重点地概述了阿拉伯国家发生、发展和分裂的过程。这一段历史比较复杂,教材的概括性也比较强,如果我们没有根据教材的系统把重点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段教  相似文献   

9.
要上好一堂历史课,首先要使学生弄清该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也就是弄清一定历史事件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这对于学生在已知基础上学好和掌握知识会有一定帮助。在格致中学夏云川老师指导下,我对第八章世界古代史的最后一章作了考虑,首先对欧洲中世纪史进行了提纲挈领的复习,画了一条时间带:  相似文献   

10.
一、抓住目录,把握总体 目录是课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教材的缩影和提纲,同时也是课本知识最简要的线索。利用目录复习历史的方法是:翻开目录,仔细回忆每一个编、章、节、子目的内容,对于每章每节所叙述的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内容、作用、影响,每一个历史人物重要活动作全面回忆;同时,记住目录的顺序,找出编、章、节、子目的关系,遇到  相似文献   

11.
高中世界古代史第八章——"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全篇份量重,内容多,承上启下,是世界史中重要的一章.怎样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三课时全部讲完,并结合教学参考资料中的要点,吃透教材,讲述清楚,达到予定的教学目的?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提纲挈领抓住主线讲每一章课,必须抓住主线.所谓主线,就是整章课文所要表现的主要思想和中心观点.教学中关于材料的取舍,课题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要为主线服务.如第八章的主线,主要是反映欧洲的封建制度日趋解体和资本主义日益成长的过程.怎样把它有机地联系起来?我在教学时紧紧地扣住以下几个环节:(1)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的出  相似文献   

12.
修订本《世界历史》下册,把原教材现代部分的第二章《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风暴》、第三章《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和第四章《第三国际的建立》合并为一章,题为:《战后世界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修订后的这一章不是原来三章的简单缩写,与原教材比较,在观点和内容上均有一些变动,值得注意。下面对这章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谈几点体会。首先,我们感到新教材在有些提法上作了重大删改。如:关于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成就和历史教训,由原来的多层分析改为一层分析,既简明扼要,又抓住了实质,表达也更为确切。又如:在概括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过程的特点时,新教材引用了列宁关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这一论述,认为:匈牙利革命就是无产阶级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再如: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一节的导言中新教材在论述这些地区革命斗争的性质时不是笼统地说十月革命后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具体地指出它们是“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自决的运动”。它们“沉重  相似文献   

13.
由于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是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别编写的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也基本上是将其隔离的 ,这就容易造成中外历史知识的割裂 ,破坏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根据唯物史观关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我们在复习中应把中外历史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进行科学的联系、分析和比较 ,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一、把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世界历史事件 ,与中国历史联系起来世界历史是整个人类的历史 ,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过程 ,必然会对每个国家或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可能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某个方…  相似文献   

14.
新编中师历史教材与旧教材相比,配有较大数量的插图。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插图呢?对此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一、钻研教材,注意插图和教材内容的关系要用好历史插图,教师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熟悉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理解插图和教材内容的关系。新教材中,有的插图是为了揭示教材难点,有的是为了印证教材观点,有的是为教材重点服务,有的是两者或三者兼有。例如,世界历史第三课讲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待点,是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庄园经济,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但内容抽象难懂,教材就安排了《西欧封建庄园》和《…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1917年)》虽然只是高中《世界历史》下册(修订本)第十七章中的一目,但该章有关拉丁美洲部分,在拉美主要国家独立后近一百年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只谈及此一事件,足见它在世界历史及高中历史课教学中之地位.这里仅按课文顺序,对教材作些分析和补充.关于革命的背景课文用两个自然段阐述墨西哥1910-1917年革命的背景问题.前一段记述墨西哥独立后的历史发展梗概;后一段概括波菲里奥·迪亚斯独裁统治时期的社会和政治形势.下面,我们就先对这些问题作几点简要的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6.
高中新编历史教材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淡化史实发展过程,而侧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理论分析和评价。教材的这一重大改革是与高考能力要求相符合的,二者是同步进行的。但目前考生的复习方法远远落后于教育改革的形势,复习时的最大弊端是孤立记忆史实,而忽略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更谈不上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统摄史实,结果掌握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历史知识,而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基本线索,大大的影响了复习效果。 本文以《人民解放战争》这章教材为例,说明如何把握特定历史时期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7.
高中《世界历史》课本,有些章节因涉及面广,头绪较多,过于概括,而比较难教、难学。如:古代部分第八章“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部分第三章“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第六章“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第十二章“亚洲的革命风暴”……等等,无论从教与学来说,难度都是比较大的。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世界史难学”。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固然很多,如学生在学习世界历史之前,很少接触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学起来自然感到陌生,不象中国历史,人们自小传闻颇多;又如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一 [教材特点]初中《世界历史》现代部分共分六章,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始,以第二次世界大界为中心,讲述“二战”前后半个世纪的世界形势和历史事件。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讲述了1919—1939年前后20年的历史,这正是两次世界大战间的20年。这期间既是“一战”后的世界,也是“二战”前的世界,既是旧战争的结束,又是新战争的酝酿。尤其象是同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间歇,或是两个大战中间的休战,战争与暂时和平交炽着,战争势力与遏制战争的力量互相较量着。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世界大战的根源,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对立,并没有得到解  相似文献   

19.
新编历史教材份量较重,而课时较少,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又不足,面临这样的情况,怎样提高历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历史教学中一个急需研究的问题.上学期,我在市、区中心教研组的帮助下,对高一世界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章举行了一次公开教学课,下面就怎样上好这一课谈几点体会.要上好历史课,首先要研究每一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内  相似文献   

20.
王艳丽 《中学文科》2000,(11):73-75
记忆,是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大量的年代、人物、事件成了历史学习的拦路虎。要想方设法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提炼知识点,是提高历史记忆效率的一条重要路径。下面,我结合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举出若干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