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家书画     
《中国教师》2008,(23):F0003-F0003
张放,书画大师董寿平先生的入室弟子,并赐字雪千;萧劳先生赐字旭芝。青岛人,自号长青漫人、漫佛、米大可、苍默、老翅、林石公等。斋号:大苍阁、漫佛斋。擅国画,攻书法、诗词,操二胡,犹爱漫画、音乐。其用图章均由著名篆刻家王十川先生治印。又师从萧劳、王叔晖、武中奇等书画名家。  相似文献   

2.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马国俊先生历时四年撰写的《书法散论》一书,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近日出版发行。业界人称该书的出版是马国俊先生为拓展中国书法新的研究思路所做的认真而切实的努力。全书20万字。著者独辟蹊径,站在教育培养新型的书法理论人才高度来统观书法,分别从书法认识论、书法语言论、书法史论、书法美学论、书法教育论、书法研究论等十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书法体系的构成。通过对这些不同面、不同点的深入浅出的疏理和归纳,总结出适应时代形势发展的中国书法的新途径和新趋势。全书史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剖析于右任先生同一内容的三同书法对联入手,论述了于右任先生书法的特点,分析了他的书体风格,以及风格的演变,进一步强调了他在书法艺术方面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沈杰 《教育》2006,(20)
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生于北京,满族。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师从贾尔鲁先生、吴熙曾先生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先生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沅叔先生推介,受业于陈援庵先生,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  相似文献   

5.
谷卿 《教育文汇》2012,(8):57-58
案头摆着安庆师范学院孙永玉先生的《安庆书法艺术》,一缕缕悠长的墨香和浓郁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热与书法热的兴起,书法研究也逐渐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6.
沈尹默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他既是诗人,也是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在诗歌方面的审美情趣决定了其书法创作的价值取向,同时他独特的书法风格又影响着其诗歌创作。沈尹默先生诗书双修的艺术人生,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建立在书家的文化修养和人品修养之上的,这是我们研究沈尹默先生书法获得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7.
梁永超 《现代语文》2013,(10):41-42
2013年4月13—14日,在书法圣地兰亭,由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语文学习》编辑部联合主办了"场景课堂——在兰亭上《兰亭集序》"主题研讨活动。13日下午是名师课堂,分别由三位名师执教《兰亭集序》,其中第三堂课由特级教师黄玉峰先生执教。  相似文献   

8.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创办于1985年,1994年挂靠中系成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所,1999年转为独立建制,并更名中国书法化研究所,是中国大学中首个系级建制的书法学科教学科研单位,欧阳中石教授任所长,刘守安,张同印任副所长。2005年成立中国书法化研究院,欧阳中石先生担任名誉院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汉字肩负着丰富的化负载,字形潜在着先天的艺术因素,并由此成为书法艺术的母体。书法始终以汉字为依托,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两重性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书法的实用性逐渐弱化,艺术性渐趋突出。书法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镕铸了书家的审美理想和生命意识,是中华民族化心理的集中体现。中国书法已臻艺术的由自境界,并已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日益为西方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由来及其独立的性格以及“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之于书法的意义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最主要的开创者——陈振濂先生为构建“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所做的艰苦探制.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了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独特优势,是迄今为止关于学院派书法创作研究较早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大鲁     
陈大鲁,1951年生于济南,山东省沂源县供电公司退休职工。自2001年即在沂源县老年大学师从郭公平先生学习书法,主修魏碑和行书,并在省市及电力系统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同时,参加了老年大学开办的诗词班和摄影班的学习,其诗词人选山东诗词学会主编的《齐鲁百年诗词选》。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10,(9):F0003-F0003
董经斌,笔名董奇让、董徵。别名敬宾,法名释德斌。1943年生于郑州一黄埔军人之家,幼承家训,酷爱书法。后拜当地父子双翰林第三代传人孙志刚先生为师,临习颜柳欧赵诸帖,打下了良好的书法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求索     
李少祥 《现代教育》2005,(5):103-104
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17岁就参加了自考,时至今日已经3年了。我也由小孩子变成了小伙子。回首3年自考路,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14.
我校自2007年创办以来就十分重视书法教育,目前我校是青浦区第一所上海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我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书法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具有书法特长的教师组成的书法工作小组。我校现有两名书法专职教师,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师生的书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以下几点做法与大家分享。一、坚持课程之路,拓展社团活动我校将"书法"纳入必修课程的设置,从一年级到八年级每周各安排一节书法课,分别由书法教师和  相似文献   

15.
    
蔡澜 《新读写》2009,(7):128-128
启功先生的书法,一向并不欣赏。但是,在办公室中却挂着老人家的对联。 粗笔之中,夹着非常瘦细的线条,虽然显得极不调和,但也变成启功书法的特点,这对对联没有这种毛病,看来很美。  相似文献   

16.
张伯英先生《阅帖杂咏》笺注董治祥编者按张伯英先生(1871-1949),字勺圃,系我国近代书法圣手、帖学泰斗,铜山人。一生耽于书法,造诣渊深。尤嗜金石碑帖,精品鉴,富藏幸,广见博识,辨析真赝百不爽一,素为学者所推重。尝著《法帖提要》七卷,洋洋百数十万...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次,贺师在教我们书法时,由"书画同源"说到吴昌硕先生的学画过程。吴氏50岁时,开始致力于绘画,曾问道于任伯年。任先生指点他:"以你自己写石鼓文书法的本领,运用到画里去,效果一定很好。"就这样一句话,经过吴昌硕先生的努力实践,开辟了蹊径,奠定了基础,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大画家。虽然,任伯年先生一直没有称吴先生是他教导过的,而吴昌硕先生到老,一直称只比自己大  相似文献   

18.
与罗杨先生闲聊是一种享受,与罗杨先生聊书法更是一种学习。对说罗杨先生的书法过去有启功先生的东西,现在变化很大的评述,他说:我原来在国家文物局工作,最早跟一位老先生学隶书。后来国家文物局请启功先生来编《中国美术大全》,我在参加名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卖字     
名作家沈从的书法是很有名气的,尤其是他的章草.深为书法爱好喜爱,很多人都想重金购买沈先生的书法作品,然而他总是惜墨如金。不过有一次,沈从先生却破例卖了一次字,卖字的钱  相似文献   

20.
<正>韩天雍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学博士生导师。他大学所学专业为日本语言文学,后在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攻读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沙孟海、刘江、章祖安诸位先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攻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学博士学位,师从欧阳中石先生。2003年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2008年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