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陌生化"又称"反常化"和"奇异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最先提出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事物。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建构,目的是通过某种刺激,强化阅读主体对将要对话的阅读客体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这个词语最早是1914年什克洛夫斯基在其纲领性的宣言《词的复活》中提出的。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成员之一的什克洛夫斯基,是从克服人的感觉自动化这一角度提出陌生化问题的。他认为,动作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带有机械性,对于多次感受过的事物,人们在开始的时候会用"感受"来接受它,但渐渐地就会对它习以为常,最后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就是打开一扇门,让学生睁开睿智的双眼去发现,去体悟,去探求,陌生化是开启阅读之门的钥匙。"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最先提出来的。"陌生化"是以一种新颖、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识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从而产生新的感受和新发现。"陌生化"这一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能独辟蹊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引领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是诗人创作的惯常手法,也是艺术性与文学性的代名词。诗歌翻译作为一种艺术再创造,也具有"陌生化"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创造译文的新奇性,更为了促进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互补,译者必须张开双臂、拥抱差异,以"陌生化"为取向,传达出那些使原作成为经典的特质。从翻译文学的再创造性和译者的主体性角度来看,诗歌翻译的"陌生化"取向不是指直译源语文本中的"陌生化"手法,而是指发挥译者主体性、运用"陌生化"手段进行艺术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俄罗斯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移用于文学翻译的问题在文学界越来越受到关注."陌生化"与文学翻译中的"异化"问题及陌生化的程度问题是本文主要观点所在."陌生化"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是"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可以共享的.适当的陌生化产生的距离是美的,但细部的背离应在整体的把握之中.  相似文献   

6.
1“陌生化复习”的提出“陌生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由俄国文艺理论家首次提出,指的是把与人太接近的事物或现象推陈出新,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陌生化复习”是尝试将“陌生化”理论引入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即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数学的复习策略,灵活运用陌生化艺术,把熟悉的内容“陌生化”了给学生看.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陌生化”是一种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感受,让习以为常而毫无新鲜感的东西变得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8.
什克洛夫斯基和布莱希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陌生化"概念.前者将诗语的"陌生化"上升到文学本体论的高度,视"陌生化"为一纯粹的美学、文学范畴,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之所在;后者则把"陌生化"作为一个认识论范畴,认为"陌生化"不是目的,而是消除陌生,达到对事物更深刻熟悉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手法是以一种新颖的、独特的信息,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高度集中,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势,使人的感受从麻木不仁和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种新的感觉和新的发现。语文课堂教学采用"陌生化"手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陌生化"是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以增加艺术作品接受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唤醒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介绍一种细节描写中对时间的处理方法——陌生化,让细节描写变得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11.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  相似文献   

13.
例谈“陌生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近百年来,它已经成为人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陌生化“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  相似文献   

15.
刘霞斐 《考试周刊》2008,(47):84-85
本文作者把"陌生化"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从英语教材的"陌生化"、教学方法的"陌生化"、教学身份的"陌生化"和教学课程资源的"陌生化"四个方面论述了"陌生化"理论对英语教学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对电影《西雅图不眠夜》中的情节、角色和语言方面的陌生化技巧进行分析,探讨了这部电影带给人们的审美感以及其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在任何一门语言中,词汇一直都是最活跃的因子。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新理念不断涌现,各类新词也自然被人们创造和使用开来。魅力源于陌生,用文学理论中的"陌生化"去诠释当下出现的一些新词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文章以生活中和各类媒体上最新出现的生动新词为例,对其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最终说明了"陌生化"理论,它既是人们观察诸多新词的创新视角同时也是新词被传播的极大优势。这些英语新词应该被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被运用到整个文学艺术界,并在世界范围产生重要影响."陌生化"是通过对传统的解构和翻新,使欣赏者和作品之间产生距离美的一种创作方式.本文从油画创作的角度切入"陌生化"理论,重新整合其中"油画语言陌生化"的内容,发掘其内涵,探讨油画创作中"陌生化"方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在阅读过程中,某个常用词语由于在特定语境中的独特使用,使读者产生陌生感,并由陌生、新奇引发思考,继而顿悟并产生阅读快感,这样的词语就是所谓的陌生感词语。在阅读实践中产生陌生感的词语往往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词语的陌生感属于"陌生化阅读"范畴。"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由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陌生感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文本体验的途径,又是实现有效阅读的一种方法"。而词语的陌生感是陌生化阅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读者对事物的感知难度,延长读者的感知过程,从而恢复对生活的原初感受,使得文学作品有着无尽的审美张力和艺术感染力。托尔斯泰就是善于运用陌生化手法的高手,其作品《霍尔斯托梅尔》通过叙事视角的改变、独特的情节描写以及对照手法的运用将读者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进行陌生化处理,引发人们对惯常生活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