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十分注重自然段的教学.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求一年级“认识自然段”,二年级“能初步理解自然段的内容”.那么.在第三册教学中对于自然段的训练应把握些什么呢?根据大纲要求和从教材内容来分析,应当是从形式上的认识向内容上的理解过渡.也就是说,如一年级主要是从形式上认识什么是自然段,到了二年级(第三册)就应当从实际内容上领会自然段的意思.在段的训练中应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前后句不连贯,段与段之间衔接不紧。”这是老师给一些同学的习作写的评语。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这些同学在写作文时没有注意过渡。文章的过渡好像桥梁一样,它可以把不同的意思巧妙而紧密地连接起来,让阅读的人能够顺利地从一层意思转入到另一层意思,不至于让人感到突然和跳跃。那么,作文中哪些地方需要过渡?怎样过渡呢?一、文章的内容在时间、地点等方面发生变化,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或上下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变化较大,就可以利用过渡句来进行过渡。如《颐和园》一课,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是: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是…  相似文献   

3.
段落     
一、能力要求  1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懂得凡是几个自然段合起来讲一个意思时,便成为一个意义段。  3能给课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能分析每个段落内部的层次,概括每层意思。  4了解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能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具有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  5能听懂一段话,把握住内容要点,体会思想感情。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有关段落;清楚明白而有条理地说一段话,并把它写下来。  二、能力检测  (一)将下面三组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用序号标…  相似文献   

4.
一篇完整的文章 ,是由若干个自然段构成的 ,一个自然段就是一篇文章的现象也有 ,但在浩如烟海的文章中 ,所占的比例很小 ,即使就是一个自然段 ,其内部层次之间 ,也有个过渡问题。既然一个个自然段构成了一篇文章 ,那么 ,把上段写完了以后 ,怎样来写下一段呢 ?上下两段或者上下两个层次、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于是文章的过渡问题就产生了。过渡的方法很多 ,而经常大量运用的约有这样几种。平行过渡。上下两段或几段内容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就需要用这种方法。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 ,为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三个因素 ,文章…  相似文献   

5.
《做风车的故事》一课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安排在第五册的最后一组,这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段(自然段)的训练,即“读懂课文的每一段话”;“学习把一段话写清楚”。中年级段的训练是以低年级词句训练为基础的,同时又要为高年级连段成篇打基础。因此,段的训练要注意瞻前顾后,加强训练重点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体现训练的层次性,从而使训练相互联系,扎实有序。 《做风车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要指导学生在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如何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写清楚的,从而学习阅读自然段的方法,同时初步学习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抓好分段的起步训练龙城镇祖庄小学张凤英五年制教材第五册《李时珍》一课后面的作业中,开始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这标志着在前九组教材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段内部句与句、句与段联系的基础上,向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过渡。这是三年级段的训练的第二...  相似文献   

7.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第一自然段侧重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如何教出新意,让学生学得主动,读得有味呢?请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断实录。 师指板书(澎湃:却宁静 黑暗:却闪光)过渡: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依然宁静;海底一片黑暗却又有一些星光闪烁,真是奇妙无穷啊!那么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8.
自然段是文章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逐段读懂意思 ,就为读懂整篇文章打好基地。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习分析自然段” ,教学《海底世界》应着力引导学生认识句与句的联系 ,培养连句成段的能力。一、在讲读中认识句与句的联系段是由具有内在联系的句群构成的 ,如果忽略了它们的内在联系 ,就是把几个完整、通顺的句子放在一起也并不能构成段。因此 ,在分析自然段时除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外 ,还要选择典型段落 ,引导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句与句的联系。可按下面步骤讲读课文。先让学生认识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从哪一段看出?…  相似文献   

9.
分段 ,就是按文章的逻辑顺序 ,理清文章的思路 ,这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分段的目的是了解作者按怎样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 :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指导分段首先要掌握分段的依据 ,其次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段的标记 ,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内在联系 ,选出最合适的方法。一、最基本的分段方法是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再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或者是内容上联系的最紧密 ,就把这几个自然段作为一段。如果一个自然段写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 ,那么 ,这个自然段也可以成为一段。有些文章在内容或结构上有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介于句和篇之间,每一段的内容都是一篇文章内容的组成部分,读懂了一段话,能为读懂一篇文章打好基础。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必须有机地渗透自然段的概念,了解自然段中各句之间的关系,分析自然段内部的层次,进而抓住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为低中年级的过渡作好铺垫。 自然段反映了文章层次及作者的思路,只有了解了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脉胳,理解课文内容。 由于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较低,又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对一些中心较为突出的自然段尚不能捕捉到中心句,而对较复杂的自然段就更不能准确地概括出主要意思。怎样才能抓住自然的主要意思,在此介绍几种方法: 1.抓中心句 每个自然段都要表达一个主要意思。如果自然段  相似文献   

11.
其一、要根据过渡段表达的目的来 确定。如果表达的目的是侧重于对上文的总结,便可划分为上段;如果表达的目的倾向于对下文的启示,便可划分为下段。如《将相和》的第十五自然段:“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一自然段居“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两个小故事之间,衔接了两者内容。单从文字的表面内容看,是对蔺相如在渑池会上战胜秦工的简要总结及  相似文献   

12.
中年级语文基本功训练要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从阅读教学角度说,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段的训练,一是逻辑段的训练(包括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从作文教学角度说,主要是片断训练。五年制语文第五册段的训练的要求,从阅读角度说,主要是自然段的训练。它包括:了解一篇文章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整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从作文角度说,主要是练习写话、写片断,包括看图写话、记叙文的初步训练、常用应用文的训练等形式.写物、写景、写人、写事等内容。全学期段的训练的要求是有一个序列的。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小语九册课本《伟大的友谊》中有一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乌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个过渡段有两层意思:前一层是总结上文,后一层是提示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一位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这个过渡段的作用,先指出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然后让李生说出这个过渡段中哪句话是承上的内容,哪句话是启下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有机地指导下很快说了出来,并按承上启下的内容划分出相应的课文中的自然段。教材中的过渡段是文章中各种事物的焦点和接合处,通过…  相似文献   

14.
《海底世界》一文第2、3自然段,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学习这两个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提问:海底有光吗?“没有。”“有。”海底有声音吗?“没有”,“有”。显然出现了两种答案。一部分同学认为:课文中有两处这样写的,“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探水鱼在游动。”“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就说明海底有光,有声音;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大海500米以下全黑了,光线射不到海底。无论海面上有多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中进行段的训练,实质上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使其弄清段的结构关系,理解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读懂一句话和另一句话是怎样连接成一个自然段的,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现以自然段中句子之间几种常见的关系为例,谈一些粗浅的做法。一、并列关系。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自然段。这段话分三层意思,讲的是海底的情况。教学时,可采用抓特点的方法进行训练。先引导学生概括第一句“岩石上长着珊瑚”(把修饰词和比喻句去掉),第二句“海参到处都是”,第三句“大龙虾威武”。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6.
片断作文训练安排在小学三年级,它在整个小学作文训练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着力进行片断作文训练,对打好作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怎样使片断作文训练“到位”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五忌。一忌标度不明所谓片断,即只言事物的一个部分,一个侧面,数量上要求大于“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内容上要求围绕一个方面写,形式上只是一个自然段或一个意义段。因此,教师在中年级片断作文的  相似文献   

17.
语段教学是小学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五年制五册语段的教学主要是对自然段的理解,内容包括对自然段的认识,整篇文章由几个自然段组成,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子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在理解每句话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自然段的意思。其中,“读懂每一句话”是重中之重,是语段教学最关键的一步。为此,教师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三年级片断习作教学体会柳州市弯塘路小学刘解平“九义”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三年级读写训练的要求是,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一些方法;“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一段话写通顺”,“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  相似文献   

19.
小语大纲对三年级段的训练提出明确要求:第五册要求学生“了解一篇课文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整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第六册段的训练重点是:“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而所有这些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是凭借教材,依赖教材来进行的。训练的因素蕴含于一篇篇的课文之中。例如第五册《翠鸟》一课中的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教学这一段时,要通过让学生分析了解句子的意思,渗透连句成段的阅读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20.
首段的最后一句作为引出下文的过渡句,很恰当;如果能将其变化为“这只蝴蝶引导我回到了生命的春天”,放在文章的最后——就更有文采了。最后两个自然段太直白,其意应蕴含在蝴蝶的意象中——将第二自然段中的“重生”二字展开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