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职称制度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存在考核机制不健全,教师收入差别大;评审标准模糊,评审条件泛化;职称名额有限,影响教师间关系;职称制度功能异化,背离制度初衷等问题。基于发挥职称制度评价和激励的作用,提出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要理顺职称与待遇的关系;探索统一的职称评审标准;合理设定各级别职称比例;逐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功能探讨: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度分析是一种研究方法与范式,即通过制度主义视角重新审视高校教师职称制度.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及其改革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制度功能是否得到准确、充分、高效的实现.运用"制度范式"剖析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五大功能,厘清五大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可为今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提供政策思路与制度安排依据.  相似文献   

3.
蒋夫尔 《教师》2012,(24):9-9
记者日前获悉,新疆新一轮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把学术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业绩贡献作为职称评审的核心要素,按照“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要求。改变职称评价过于强调学历、资历、论文、外语的倾向,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据悉。此次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全区教育系统受益颇多。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召开职称工作会议,决定在郑州、焦作、许吕和省教育厅直属学校进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凡试点中小学教师申报副高及以下职称,论文不再作为必备条件,此举旨在为全省15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减负”。  相似文献   

5.
张泽芳 《考试周刊》2014,(52):15-16
职称评审制度是目前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手段,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涉及教师的福利、待遇、考核和聘用,受到教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等级设置不够合理、晋升岗位职数有限、评价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统一职务体系、创新评价机制和实施评聘衔接等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比如,今后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将大大淡化论文。改革具体来说,一是中小学不再分开评价,而是合并成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二是完善制度等级、层级,  相似文献   

7.
最近这些年,与“职称”相关的政策比较多,尤其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一系列关于职称的政策密集出台,诸如《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翻译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统计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由此不难看出,“职称”是一个热点问题,或者说是难点、痛点问题。在高校工作的同志,很重视职称评审,遥想当年,为了评正高职称,我也是很拼的。  相似文献   

8.
微话教育     
《江苏教育》2014,(7):M0004-M0005
<正>2014年1月2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人社部将在全面总结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改革试点。统一原来中学、小学分设的职称制度,形成一个统一制度。在这个制度里增加正高级的职称系列,使制度更加合理。完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师德、教育教学的工作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建立以  相似文献   

9.
部委     
《教育》2014,(1):12
正人社部: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2014年人社部将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据了解,我国从2009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起试点范围开始扩大。这项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五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虽然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已有长久的发展历史,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人事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逐渐暴露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职称评审工作的健康发展,背离了职称评审工作的初衷。如何科学地构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系已成为广大教师乃至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1.
职称为何变成了这模样《现代汉语词典》对职称一词给出的解释是“职务的名称”。对于现代中国社会流变中的职称制度来说,这是一个很不准确的解释。因为,从本意来说,职称不是行政职务的名称,而是一种标志学术水平级别的职衔,尽管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现行职称中已经糅杂了许多非学术性因素,实际包含了职位、学衔、资格、荣誉称号等多种意义,但它肯定不能等同于单纯的行政职务的称谓。深圳大学从事高等教育体制研究的杨移贻副研究员认为,如果排除中国的古代、近代社会教育体制中相近、可类比的学衔制度不谈的话,中国真正的职称制度发…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系,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考察重庆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现状,其在职称结构比例设置、评审条件设置、评审方法、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尚有欠缺。应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为核心,从职称评审准则、评审指标体系、评审方式、评审指南和监督机制等方面予以合理设计,从源头上保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1一作的公平正义.确保职称评审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系,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考察重庆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现状,其在职称结构比例设置、评审条件设置、评审方法、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尚有欠缺。应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为核心,从职称评审准则、评审指标体系、评审方式、评审指南和监督机制等方面予以合理设计,从源头上保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平正义,确保职称评审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4.
2017年,新一轮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河北省在国家职称制度框架体系内,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在激励高校教师创新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职称分类评价标准、推行职称代表作制度等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人社部将在全面总结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改革试点。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健全制度体系。统一原来中学、小学分设的职称制度,形成一个统一制度。在这个制度里增加正高级的职称系列,使制度更加合理。二是完善评价标准。新的制度体系提出的中小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研究》2016,(6):25-31
2015年我国出台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意见,这是自1986年以来,首次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系统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政策演变呈现出统一职称等级及评审标准、职称结构比例参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标准、从重点关注大城市教师到向乡村教师倾斜等趋势。但依据政策规定,中小学教师却面临职称结构不合理、西部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低于东部、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省际差距过大、乡村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学段越低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越低等问题。因此,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还需进一步明确高、中、初级结构比例,缩小省域差距、同等条件下优先通过乡村高级职称教师、合理设定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比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都逐渐认识到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在此通过调查河北省众多高校的大数据信息,综合分析当前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改革的措施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兰州市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制度的改革提出了设想、方法、措施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辽宁教育》2012,(18):12
天津:小学教师可评正高职称根据(天津)市教委近日下发的《2012年教育人事工作要点》,天津市今年将启动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小学教师也可评正高职称。这将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的中小学教师统一职称(职务)制度,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新的职称制度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等改革内容包括设置正高级职称,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根本制度是职称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对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标准体系,即职称系列标准、职称评定标准、职务结构比例标准等进行改革完善,从而提高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