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在《论书》中提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的观点,但并未详细解释,而且当下书法理论更重视对“形神”“风骨”等形而上范畴的探讨,相对忽视了其书法、书论的物质基础层面,即对“血气”观念的深入阐发。立足于血气论的物质基础,深入开掘其具体内涵:“血”是墨色光泽的核心源泉,“气”是笔墨、结体及笔势运行的动力;由此形成“以骨为体”“以肉为用”的血气表现形态,生成刚健有为、勇敢担当的血气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解释学方法,以“诗哲之争”为切入点,分析了《理想国》中教育观的冲突和融合。研究发 现:《理想国》中诗哲之争的背后是教育的主导权之争、正统的正义观之争,而本质上是人的欲望和理性之 争。这种理性和欲望之争一直是西方教育传统的主线,但柏拉图为解决理情的颉颃而提出的教育方案存在 固有缺陷,会导致理性对欲望的专制。因此,本文提出教育要超越理性和情感的对峙,以理性为指引,以情 感为动力,基于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培养他们形成社会认知、理解社会情感、改造社会的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既是对人类生存现状的观察;又是对人的生存、人的本质及人的价值的关注;也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和探索。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它跨越时空的阻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闪耀于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的著作文论中。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充分体现了西方人对人类自身意义的理性思考,那么,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礼记·礼运篇》、《太平经》、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声律》旨在实现对语言"声律"的探索,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是提出"声律"的发生要有"血气"的介入。文章论述了刘勰养气的两种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观察与体悟;对文献典籍的认识与感悟,以此说明养气有利于"血气"生成,进而促进"声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在哲学史上居承先启后之地位。如果说,《理想国》代表了柏拉图的政治社会理想,那么,《法律篇》则是柏拉图晚年所作的面对现实的对话体著作。在《法律篇》中,三位老人,即克里特人克列尼亚斯、斯巴达人梅奇卢斯、雅典来客(暗指柏拉图本人),夏日里在克里特相遇,讨论法律的优劣以及一个优秀制度应该有什么样的法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教育理念以理性说服为核心。其中,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中对“高贵的谎言”的论述,被认为是古典教育的经典论述。《理想国》和《蒂迈欧篇》相关文本表明:一方面,高贵的谎言建立在说服的宇宙论模式之上,由此证明高贵的谎言对真理进入灵魂来说是必要的;另一方面,高贵的谎言具有无法让真理稳固地存在于灵魂之中的困难,这一困难本质上是由柏拉图的形质论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公民教育思想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重要论述,贯穿了他构建理想国的整个过程。理想国是他对日趋衰败的希腊城邦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反思的结果,而在构建理想国时表露出来的公民教育思想以强大的理论魅力对我们今天的公民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崽子  周奇 《音乐世界》2012,(14):25-33
如果说相遇是一场意外,那么这7个人的相遇便是命中注定的精彩。即将开机的偶像剧《七个朋友》为我们讲述了梦想与爱情的故事,而在Easy杂志的独家专访中,他们7个人为我们讲述了各自的故事。Easy影棚也因为他们的到来,变得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什么     
《理想国》一书的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是一本哲学著作,更蕴含了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艺学等诸多内容。后人有“言必称希腊”之说,因为要了解和研究西方文化传统,一定需要追溯到希腊去寻找其渊源,《理想国》就提供了这样一种与先人对话的可能;同样的,西方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几乎都可以在《理想国》中找到一些最初的经典表达形式。阅读《理想国》既可以在提问与回答、定义与反驳的过程中锻炼哲学思维能力,又能得到一种语言的享受。我们高二、高三的政治教材中一再论述到正义和公平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去看一看柏拉图是怎样论述的吧——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奠尔的《乌托邦》虽然有近两千年之遥,但它们均可谓社会主义的早期学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形成了西方哲学的传统框架、奠定了世界学艺术评论的基础;莫尔的《乌托邦》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柏拉图是站在维护和改良奴隶主专制的立场土构筑理想国的;莫尔却是站在揭露和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上构筑理想国的。《乌托邦》源于《理想国》又高于《理想国》。该论从两位作的个人历史、所处的时代背景、内部、外部作用、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理论价值、作的学地位、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就其相同性、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是西方文明的先哲和巨人,他的巨著《理想国》是西方政治哲学和教育理论的经典之作。书中强调实现国家正义与个人灵魂的正义,重视教育的积极作用。《理想国》中的国家观和教育观对西方世界的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力探究《理想国》的国家观和教育观及其对现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撰写的《理想国》中系统地论述了他对于课程的有关主张。他提出了以理性知识为价值取向,以音乐体育以及理性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他的课程观对后世西方教育传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河岸》是当代作家苏童继《碧奴》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该部小说的主题可以用"寻找"二字概括。主人公库文轩因为"身份"的迷失而寻找自我,其子库东亮因为萌动的青春而寻找爱。这一"迷失"和"寻找"的过程让人联想到了卡夫卡《城堡》中的K和《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中的奥德修斯父子。但两代人终究又因为生活信仰的差异,一个在寻找中归于虚无,另一个则选择在寻找中继续坚守。  相似文献   

14.
《理想国》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阐述了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例如,重视学前教育,主张国家控制教育,终身教育观,注重幼儿教育,倡导男女平等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15.
尚九宾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5):102-105,112
柏拉图生活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衰败时期,腐败的现实政治促使他从一个哲学家的角度构建了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家。《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全面论述国家理论的著作,它奠定了其后西方政治学发展的脉络,也昭示了哲学理性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批判和引领作用。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以“善”的理念为原则构建了三等级结构的理想国家,并批判了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的弊端。虽然现实政治否定了他的理想,但是理想国的精神价值却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6.
简评柏拉图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名的思想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对后世影响颇大。其中有关重视教育,主张终身教育,注重受教育整体素质的提高等理念,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借鉴;同时,其消极方面如不赞成进行变革、剥夺平民受教育权等,也足以成为我们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公民教育思想实际上贯穿了他构建理想国的整个过程之中,理想国是他对日趋衰败的希腊城邦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国内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已成为全国人民必备的“年夜饭”,即使是众口难调也还得调,那么在国外,学者们自备的“年夜饭”将如何调理,显然还得靠大家共同“掌勺”,献计献策,施展自己的才华,亮出各自的拿手好戏,来个精神艺术“大荟萃”。 2001年1月19日,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教育组举办了多伦多地区留学人员迎新春联谊会。 晚会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接着《草原夜色美》、《北国之春》、《绿岛小夜曲》、《青藏高原》等歌曲唱出了学者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学者们心中对祖国的爱恋;《常回家看…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是古希腊思想巨人,其代表作《理想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包括政治、教育、哲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柏拉图在这部代表作中阐述了关于教育的许多问题,包括儿童教育、由国家控制教育、终身教育、男女平等教育等。基于柏拉图的《理想国》,系统探讨其儿童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理论体系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20.
《易·系辞上》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教育就是对道与器的传承与创新,因为需要传承文化才出现教育,但教育绝不只是为传承而出现,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创新,在于道与器的创新。如果说传承是一种复制,那么创新就是一种突变,突变可能有好也有坏,但没有突变,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