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41年延安处境艰难,但党报《解放日报》对美国极为关注。对该现象的解读可以发掘这一阶段对中共与美国关系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事关美国的消息社论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共对美政策变化及策略的形成与运用,苏联影响、领袖的政治远见和解放区被边缘化的焦虑是关注美国动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5,(4):67-70
通过对武陵山区地市级党报《团结报》的实证调查与研究,分析了该党报在信息扶贫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党报性质、功能、角色等方面,阐述了偏远山区地市级党报信息扶贫的功能和职责。在此基础上,对地市级党报信息扶贫的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对武陵山区的扶贫开发工程和地市级党报信息扶贫政策及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早年办报理念注重启迪民众基础上政治动员,此与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党报的政治宣传相契合。建党及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在中共早期新闻宣传体制创建中扮演双重角色。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新青年》的主编,报人陈独秀的声望、人脉乃至经验对中共早期党报骨干汇聚、党报体系形成发挥了作用。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注重党报新闻宣传制度化建设,通过历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及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明确党报领导体制,设置管理机构,严格宣传纪律。中共"四大"后陈独秀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强调地方党组织购阅及推销党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知识青年之所以选择延安作为行程目的地,是因为红色革命在陕北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共向外部世界不道余力地宣传延安,使其延安之行获得了足够的动力.在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路线上,以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为主的中共各级各类机构进行了严密的谋划和安排,使数万名热血青年的朝圣之旅得以成行,安抵终点.中共对到达延安的知识青年进行了妥善安置,使其不仅停留在快乐的生活体验中,而且在延安得到了成长.  相似文献   

5.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地市级党报振兴,必须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设高素质的新闻人才队伍。但从调查的结果看,地市党报的采编人员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下大气力解决,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主流媒体的引导水平,增强党报的权威性。而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就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符合新闻特点的、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思路,着眼于内强素质、外把关口,进一步营造促进新闻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
陈干群 《下一代》2012,(11):36-36
7月30日下午,随同第十一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营员们,一起参观了清凉山延安新闻纪念馆。清凉山,古为佛教圣地,屹立于延安城北,隔延河与凤凰山、宝塔山鼎立相望,风景别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清凉山是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  相似文献   

7.
追溯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缘起,视野不能局限在抗战时期的边区之内。"新民主主义"概念的提出,与"统一战线"下"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分歧有紧密关联,为了获得"统一战线"中的文化领导权,中共需要打破共产主义理论的传统结构,开拓一个新的理论格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开拓性,是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由空间上的并列关系,变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从而搁置了两种"主义"的争议,获得理论主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提出,既是针对中共之前文化政策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理论局限,也注意到国民党"民族主义"理论话语的偏颇和不足,为延安时期中共文艺思想的成熟奠定基础。国、共互动与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关系,启示学界,在认识延安文艺当中的问题时,应该注意到"域外语境"的存在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对1944年中外记者赴延安考察的应对并非当作一个孤立的个案处理,在面临美国政府要求向延安派遣军事人员之际,蒋介石权衡利弊,曾有以答应外籍记者赴延安考察要求而拒绝美国军事人员进驻延安的考虑。在豫湘桂战场失利的大背景下,蒋介石对中共在美舆论影响的高估及其对美国驻华记者与官员的不满,大大加深了蒋介石对此事的疑虑并予以强力关注。蒋之焦虑在于担心中共在美宣传使美国改变对华政策并与中共建立直接联系,使其不能独占美国对华军援。仅从舆论宣传视野考察,中共获得了极大成功,国民党遭遇极大挫折;若从国共双方对此事博弈的最终目的来看,中共的成功似乎尚留遗憾,国民党的失败也非完败:美国并未因中外记者对中共的正面宣传而改变其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中共各根据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面.而复杂多变的国内局势带来的社会动荡是根据地发展要面临的考验,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共各根据地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稳固革命政权.通过梳理《解放日报》中相关文献,不难看出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对乡村文艺宣传的重视,从组织架构、内容形式、演出安排、方针指导等方面齐头并进,同时...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中共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共在局部执政时期的重要“治党”举措,在坚持党的组织建设基础性地位的同时,通过重视中共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健全中共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和严肃中共基层组织纪律要求等路径,对维护中共团结统一和促进革命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支撑。 因此,对这一时期中共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史实进行系统梳理,能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丰富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是中共党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国外学者对这一时期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与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延安整风的目的、方法及与大跃进的关系问题,毛泽东领袖地位的确立等问题。他们在这些问题上分别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而且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他们研究的缺陷。从正反两方面吸取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这对于我们加强对延安时期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与延安精神问题,是邓小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可忽视。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在抗日、反蒋斗争实践中培育了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倡导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老骥伏枥,成为弘扬延安精神的伟大典范。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延安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渊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发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党和各级政府从注重民主理念和精神的教育、注重党内民主和人民主建设、注重干部廉洁奉公教育、注重干群关系等方面加强党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文学进入了后期创作阶段,呈现出一派新面貌,其重要特征是大多数作家均采用了大团圆的结局方式,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当时特定文艺政策及文艺受众的需求等客观因素有关,同时也与作家对自我身份的认定及对传统审美的认同的主观因素相关。这一文学现象有其存在的历史价值,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有缺陷。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以及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系统思想的基础奠定时期,延安的"文化革命"象征意义非同一般。总体说来,毛泽东延安时期文化领导权思想具备五点特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出发,建构一种革命的意识形态;以战略发展的高度,建设文化领导权理论;以《讲话》为文化思想纲领,形成奠定国家秩序的文本;通过知识分子改造,实现知识分子的有机化;以积极争取和批评教育为手段,获得文化领导权的"同意"。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是丁玲小说创作的重要时期,延安给作家提供了特殊的写作环境和不同以往的生活,使得作家的创作有了重大的调整。全文从文化身份、创作思想、创作主题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深入探究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转向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途径具有十分明显的历史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学术中国化为先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理论前提;以马克思主义的广泛宣传和深化教育为重要形式.考察和分析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特征,是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1935年10月——1948年3月)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大发展时期。延安时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这期间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普及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反腐倡廉,延安时期通过教育引廉、领导示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及以俭育廉等措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改进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