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看李煜     
李煜,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亡国之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在我所喜欢的文人中,李煜位列第一。李煜的词大多写于亡国之后,所以带有忧愁之情。但是这些词却愁得美,愁得吸引人。放眼唐、宋两朝,又有谁能像李煜那样伤感?李煜把自己的无限忧愁全寄托在词上了。有人说李煜假若不是皇帝,他的词可能会写得更好。但我觉得,李煜若不是皇帝,更确切地说,不是亡国的皇帝,他又哪来那么多的愁,又怎么写得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样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以说,李煜是时代造就的诗人;但也是诗…  相似文献   

2.
试谈李煜前期词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前后期词作贯穿着同一种底色——悲剧意识。亡国前他因为天赋的敏感和深思已形成了悲剧意识,亡国后的遭遇则是悲剧意识在他自己生活中的证照。他这种悲剧意识与他的天赋、早期遭遇和特殊的历史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虞关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人生绝笔.以哀怨细腻的笔触极致描写了自然中落花、流水、明月等的变与不变、永恒与无常的规律,表达了词人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推向毁灭时,洞见了生命的无常,极尽悲楚哀伤而成为千古绝唱.李煜的人生悲剧既是时代的悲剧,又是他性格的悲剧,其作为君主的亡国之悲只是一个外在的表达,而感伤的根源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忧患品格.  相似文献   

4.
南唐后主李煜是众所周知的伟大词人,在短暂的人生中创作了流传千古的绝唱。李煜的词可以以南唐灭亡为界限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尽管前期与后期创作有较大的变化但他的词始终蕴含着悲剧意识。我认为前期的隐性悲剧意识与后期的显性悲剧意识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李煜独特的性格、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与灭国之耻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是这样一个敏感多思的君王用他的词创建了一个让世人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独特世界。本文对李煜词中的悲剧意识的体现及形成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历史上诗词成就最高的帝王,他的大部分词所写的内容都以亡国之恨为主。抒发的感情多为亡国之痛。但是,他的一首《渔父调》却让我们看到了李煜的另外一种生活,另外一种人生境界,那就是道法自然的生活与境界。  相似文献   

6.
想起李煜     
常言“乱世出英雄”。然而,生不逢时,而又无意成为英雄的天才词人李煜,注定只能是一场悲剧的落幕人。于是,他的词就更加伤感,也更为流传了。年轻时的词人,风流倜傥,饱读四书五经,画惊朝野上下,且精通音律,才多遭嫉如曹植。为避来自兄长之祸,他只问读书和艺术。直至恶人恶报,杀父的兄长死了,而他的另外五个兄长也同样短命。于是,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只无系之舟,他被推上了从没奢望过的至尊王位。人称南唐后主。李煜不是当皇上的材料,他只工诗词,不谙经天纬地,又没有撞着好人,所以亡国是必然的。他沦为阶下囚。然而,成为阶下囚的李煜却还是词人,…  相似文献   

7.
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五则词话是针对李煜及其词作的。他紧紧把握住李煜词情感底蕴与哲理内涵,挖掘其深广的抒情境界、艺术魅力、根源、成因。从王国维的这种视角来看,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更为明显,这一切使李煜在中国词坛上具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杨建飞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26-28,44
南唐后主李煜,在他流传下来的30多首词中,多数为言愁写恨之作。这些词真实地表现了作为特定人物李煜心灵活动的历史,真率地表达了一个经历沧桑巨变、沦为囚徒的帝王的悲哀和悔恨。在这些词中,李煜的愁情恨绪时而变作春江流水,时而又化为大地春草。这些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形象,表现了李煜具有将抽象的愁恨形之于具体的形象的非凡才能。在汴梁,李煜只能在睡梦中重新回到以往如梦的生活中去。所以,他亡国入宋后的词,几乎每一首都写了梦。  相似文献   

9.
作为亡国之君,李煜的悲剧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李煜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原动荡、群雄并起的混乱时期,曾经无比辉煌的大唐帝国随着一个无赖军阀朱温的篡夺而最终寿终正寝,五代十国的帷幕就此徐徐拉开。当梁、唐、晋、汉、周在中原如走马灯般你方唱罢我  相似文献   

10.
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却有着一颗真淳、锐敏之心。曾为国主富贵荣华到极点,又身经亡国悲哀伤痛到极点,这特殊的经历使李煜在词上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给后代留下了大量传诵不衰的血泪文字。其中最能表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降宋悔恨之心的就是其不朽词作中最为人熟知的一篇——《虞美人》。  相似文献   

11.
纳兰性德的词幽艳哀断,风格近于李煜。这种悲剧意识的成因是复杂的:从主观方面看,是他性格悲剧、理想悲剧和自幼体弱多病三重作用的结果;客观上说呢,就是外界因素(婉约词的传统、友人的落魄、前期的完美生活)对他所造成的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煜复杂的人生经历,为其后期词悲情意识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词中孕含着亡国的悲痛、作阶下囚的哀伤,弥漫着强烈的悲情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情感特征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词情感特征突出。彻底享乐、坦直言情、极情尽致地抒写亡国感受,表现着他的真率;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诗人天赋,造就了他的敏锐;自然感发之情,世路飘忽之感、河山社稷之悲,合构成他情感上的巨大负荷。而这真率、敏锐、大负荷的情感特征,正是李煜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化 《文学教育(上)》2011,(16):115-115
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词中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词人过着非人的生活、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没有尽头,从而又折射出词人"幽怨凄惶"的悲凉人生。  相似文献   

15.
李康君 《教师》2010,(17):123-123
《虞美人》这首词,写在李煜亡国被俘后,抒发了他被囚禁于汴京时的“故国之思”。其中既有他为失去荣华富贵而流溢的哀叹,也有他因纵情声色以至山河破碎、羁押他乡的悔恨,情调忧伤、消沉。在作品赏析过程中,了解李煜懦弱的性情特点,对把握作品中的抒情意象和主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虞美人>这首词,写在李煜亡国被俘后,抒发了他被囚禁于汴京时的"故国之思".其中既有他为失去荣华富贵而流溢的哀叹,也有他因纵情声色以至山河破碎、羁押他乡的悔恨,情调忧伤、消沉.在作品赏析过程中,了解李煜懦弱的性情特点,对把握作品中的抒情意象和主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李煜的前期词与其性格是统一的,它们都受唐五代词风的影响,同时又是南唐社会的一个缩影,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了南唐必然亡国的命运。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讨论了李煜前期词与其亡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别号莲峰居士,又号钟山隐士,五代时南唐最后一位国主,世称李后主。他在961年继位,975年被宋军所掳,在位15年,期间政事不修,国势日颓。亡国后,过了3年囚徒般的屈辱生活,978年被宋太宗赐酒毒死。在政治上,李煜是无为的皇帝,在文学方面,却是位天才。  相似文献   

19.
李煜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与李煜本人内在的悲剧感情相联系。李煜前期的词在表面的奢华与享受中,其实是暗含其作为受压抑君主的心无法排除的悲伤,总透露着一种悲剧色彩;后期的词,则是直接、尽情地表现内心对人生悲剧的感受,前后期词中的悲剧感情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师:(播放音乐“月夜”,用舒缓的优美的语调导入)同学们,在诗词的海洋里,唐宋诗词犹如一株株璀璨的珊瑚,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今天我们就一起撷取最亮丽的两颗来共同欣赏。它便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一首是他的《虞美人》,另一首是他的《浪淘沙》。(教师板书课题)师:以前我们欣赏过他的哪些作品?生:《相见欢》师:能不能齐背一下?(生有感情地齐背)师:谁来介绍一下李煜?生(郑杰):李煜,字重光,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生(苏鹏):李煜是一名亡国之君。他以写词为长。他的词前期以写宫廷的享乐生活为主,后期过着软禁生活,以抒亡国之情为主。生(苏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