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喀腊大湾铁钼矿床Ⅵ号铁钼矿段位于阿尔金成矿带,矿床产于中元古界蓟县系塔昔达坂群卓阿布拉克组第六岩性段岩石中,矿体主要赋存于大理岩与玄武岩接触带,赋矿岩石为灰绿色玄武岩,初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改造型。  相似文献   

2.
复兴村金矿床位于白山-老岭成矿带上,主要赋存于元古代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质大理岩中,共发现了6条金矿(化)体,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贫硫化物细粒浸染型矿石,金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和岩浆岩,成因类型为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同时建立了找矿标志,认为构造标志、岩石学标志、矿物学标志、岩浆岩标志、围岩蚀变标志是金矿存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海城滑石矿规模大,质量高。矿田含矿层主要为大石桥组三段及局部二段。含矿岩主要为:白云石大理岩、菱镁矿大理岩、绿泥石化白云大理岩、黑云母片岩薄层或绿泥绢云千枚岩等。矿体严格受褶皱、断裂构造控制。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带特点为在海城地区寻找滑石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钼矿体主要沿矿带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围岩为花岗闪长岩及石英斑岩。含钼石英细脉、大脉带及细脉浸染状钼矿化是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巴音温都尔晶质石墨矿床为近年来发现的中型矿床,矿体分布比较集中。晶质石墨鳞片赋存于乌拉山岩群石墨化大理岩透镜体中,呈层状等间距排列。石墨矿体与围岩(石墨化大理岩)产状一致,呈层状。石墨化大理岩是矿体的直接围岩,也是含矿层位。成因类型属区域变质、热液叠加大理岩型晶质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6.
斑岩型铜钼矿是我国重要的铜钼矿床类型。车户沟斑岩型铜钼矿处于华北地台北缘边缘隆起带,且恰位于赤峰—开源深大断裂在赤峰段向北突出的弧形的顶部。赋矿主岩为花岗斑岩、正常斑岩、隐爆角砾岩,分布广泛,矿体是否富集与蚀变关系密切,主要富矿体是经过二次富集作用的隐爆角砾岩;矿区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钾长石化、白云母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矿石结构有浸染状构造、脉状结构、胶结角砾状结构、团块状构造。本文通过现有地质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观察,分析了围岩蚀变特征,探讨了蚀变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红花尔基钨钼矿床位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碰撞造山带南侧的红花尔基-免渡河隆起区,位于蒙古-兴安造山带之上。矿体围岩主要为黑云母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变质粉砂岩,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体与地层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受岩体顶部的节理裂隙带控制,形态为脉状、复脉状。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红花尔基钨钼矿床成岩和成矿发生在早-中侏罗世,为早燕山期成矿。矿床的形成与陆陆碰撞造山后伸展垮塌所诱发的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盘岭铜矿新一轮找矿工作,在大石桥组三段二层上部薄层条带状大理岩层中发现三个铜矿化带其中:II号矿带处于该层上部.受古火山口和层位联合控制,其上部为大石桥三段三层粉色白云石大理岩,处于氧化一还原过渡带有层控型铜矿体特征,这一层位见有海底火山喷气形成的硅质岩,这一发现,在辽东裂谷寻找铜矿具有广泛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武当-桐柏-大别地区(成矿带)(文章指青峰-襄樊-广济断裂以北,确山-合肥断裂以南,郯庐断裂以西,西至陕西省界(图1))已探明湖北银洞沟银金多金属矿、庙垭铌-稀土矿、大阜山金红石矿、黄麦岭磷矿,河南银洞坡金银矿、破山银矿、老湾金矿等一批大型矿床,近年来又相继发现了安徽沙坪沟钼矿、鲜花岭铅锌矿,河南汤家坪钼矿、千鹅冲钼矿、周庵铜镍矿,湖北七里坪铅锌矿等一批大中型矿床,其中沙坪沟钼矿是世界第二、亚洲居首的超大型斑岩型钼矿,结束了“大别山东段大无矿”的历史。另外,老湾金矿、银洞坡金银矿、竹山银洞沟金银矿等深部及外围找矿取得重要进展。这些重大找矿成果表明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潜力,具备成为国家重要成矿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刘举人屯钼矿位于辽西虹螺山~五指山金多金属成矿带内的八家子~钢屯多金属成矿带的北东端,与燕山期虹螺山花岗岩体关系密切,钼矿的成矿母岩为细粒二长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矿化蚀变为黄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为斑岩型钼矿。  相似文献   

11.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多不杂构造岩浆弧中,成矿与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和早白垩统美日切组地层中的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由于斑岩体的侵位,在岩体内及其围岩中形成强烈蚀变且分带明显,由含矿斑岩中心向外可划分出钾硅化带、中级泥化带、泥化带、伊利石-水白云母化-褐铁矿化带-角岩带或青磐岩化带(围岩是中基性火山岩时).矿化为细脉-浸染状,含矿斑岩全岩矿化,少量矿化产于围岩中,成矿为铜-金组合,为典型的富金斑岩铜矿.初步识别出(1)钾化带中主要发育M型、EB型、A型及部分B型脉;(2)绿泥石化带(中级泥化带)中发育B型、C型、石英-绿泥石脉及S型、G型脉;(3)在粘土化带(泥化带)中主要发育C型脉、G型脉及S型细网脉;(4)在围岩中主要发育B型、C型、D型及G型细网脉以及碳酸盐脉、M型脉等.矿区范围内发育丰富的热液磁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等,铜、金沉淀与热液磁铁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石中主要为黄铜矿、少量斑铜矿和辉铜矿,而黄铁矿很少,总体上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在石英斑晶及各种脉系中识别出三个大类和十个亚类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表明最高(达935℃、压力200MPa)的均一温度出现在石英斑晶中,这种由含不透明子矿物、简单多相、含硅酸盐子矿物、赤铁矿多相包裹体类型构成的具45%NaCleq盐度的多相包裹体可能代表本矿床最原始的成矿流体组成;这种成矿流体上升到3km左右、冷却到580℃左右发生沸腾,分离出超高盐度(60%~80%NaCl eq)流体包裹体和富气相包裹体,并导致大量磁铁矿的结晶和还原硫的释放,且伴随部分金属硫化物及部分金沉淀,形成早期的M、A型脉;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和分离出的流体包裹体的聚集,在500℃~480℃之间、22~40MPa之间、深度约1.5km发生沸腾,大量释放出的硫与金属离子结合,导致了大量铜、金的沉淀,形成如B型脉等一系列脉系及浸染状的铜矿化.在450℃~400℃之间、压力20~32MPa之间、深度1.1km左右又发生了明显的沸腾事件,形成了如C型脉、S型等舍铜脉系.在370℃~200℃之间、压力5~30MPa之间,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和多相包裹体为主,其盐度变化较大,可能是由于岩浆流体的稀释作用或少量大气降水参与循环所致,形成了D型脉及面状硅化.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是主要由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600℃~950℃)的具高氧化性、(超)高盐度的富合成矿元素的岩浆流体形成的,是斑岩矿床系列中正岩浆端元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矿区花岗岩化学特征的分析,提出细——微粒斑状花岗岩体是矿液的主要来源,矿化蚀变严格与岩体有关,钼矿体呈半环状赋存在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该矿床属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3.
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北东段、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部、塔源-呼中火山岩带的布鲁吉山1/5万水系沉积物钼多金属异常呈北东向带状沿燕山期花岗岩(局部为花岗斑岩)分布,面积大、强度高,长17Km、宽6Km。对主要异常部分地段进行1/2万土壤测量验证,异常再现良好,经槽探揭露地表发现多条钼矿体;矿体呈浸染状局部为团块状赋存在燕山早期花岗岩、花岗斑岩及其岩体内的石英脉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钼矿、黄铁矿、钼华;蚀变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白云母化。矿床成因类型具有斑岩型矿床特征,找矿前景十分乐观。  相似文献   

14.
矿体主要赋存在晚三叠-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岩体内,辉钼矿呈浸染状分布于花岗闪长岩粒间和细脉状分布在微裂隙中。蚀变主要有硅化、石英-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石英黄铁矿化、黄铁矿化,具备斑岩矿床的蚀变特征,推测矿床成因应属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5.
流体包裹体可以探讨金属矿床的形成机理和矿化规律,含金石英脉是研究成矿流体的重要载体。八卦庙金矿包裹体比较发育,主要为液体包裹体、含CO:包裹体,其次是气体包裹体。成矿流体温度变化范围是146℃~467℃,成矿早阶段的温度为370℃~400℃;主成矿阶段的温度集中在190℃~280℃,平均约250℃;成矿晚阶段的温度集中在130℃~160℃。成矿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型,少数属于Ca^2+-Na^+-Cl^-(-SO4^2--F^-)型。计算得到流体体系的酸碱度为弱酸性(pH值=5.6~5.8),硫逸度分布范围是-9.551~-19.265(平均-15.430),氧逸度分布范围是-46.011~-40.303。金主要以[Au(HS)2]^-的形式迁移,其次以[AuS]^-形式迁移,在成矿活动过程,随温度的下降和压力的降低,伴有沸腾.减压过程,是成矿溶液发生卸载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铅锌矿位于云南省楚雄市西舍路乡保甸村的大树地,地处哀牢山北段。哀牢山群第二段下亚段(Ptal2-1)片岩的为主要赋矿地层,矿床属海底喷流沉积-变质改造-热液叠加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7.
西拉木伦钼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华北板决北缘造山带,钼矿床主要产于西拉木伦断裂南部的加里东增生带和北部的海西增生带内,Re—Os同位素年龄显示钼矿床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早期和中—晚期.区内岩浆活动发育,钼矿化发育于岩体内部及接触带附近,与不同期次的花岗质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中生代成岩成矿物质的深部来源与背景是促成西拉木伦钼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邓格庄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第二大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细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邓格庄金矿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2O-CO2包裹体、CO2-H2O±CH4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H2O-CO2包裹体和次生的CO2-H2O±CH4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CO2-H2O±CH4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气液比变化较大,有时出现不同相比例的包裹体共存现象,而H2O溶液包裹体明显沿愈合裂隙分布;在成矿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原生H2O溶液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前(第1阶段)H2O-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h,TOT,至液相)为254℃至365℃,成矿期(第Ⅱ和Ⅲ阶段)CO2-H2O±CH4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h,TOT,至液相)为195~317℃,成矿后(第Ⅳ阶段)H2O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h,TOT;至液相)为156—219℃。成矿的初始流体富CO2,主成矿期有CH4流体加入,成矿晚期则演化为低温的水溶液流体。水/岩反应及流体不混溶可能是邓格庄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松岭区环宇铅锌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宇铅锌矿床产于环宇~那都里河复背斜的北翼,海西晚期花岗岩体与额尔古纳组(ε1e)绿色片岩、大理岩接触带附近,矿体,的形态、产状及规模严格受构造、岩体、岩性及层间破碎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溶解钼矿的方法酸溶解法、碱熔融法、半熔融法和钼矿的分析方法(比色法、容量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简单介绍与比较。归纳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使人们比较容易的了解各种方法的精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