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和不良亚文化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和不良亚文化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犯罪呈现出六点特征,分别是犯罪主体的低龄化趋势、"网上邀约"成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新动向、犯罪动机的两极化趋势、高智能性、隐蔽性和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而“犯罪低龄化”又是其显著特征之一,在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犯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造成“犯罪低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家庭教育而言,有的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从而有一种被人遗忘的孤独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学生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这一社会现象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价值观念的多元,高消费的诱惑,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的不正之风,独生子女教育的滞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失误等是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外部原因。生理、心理成熟年龄的落差,身心脆弱,经不起外界刺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等是青少年学生犯罪的主观原因。科技的发达、社会信息量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强,使青少年学生犯罪呈现智能化、低龄化和团伙作案的特征。因此加强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值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青少年学生中违法犯罪情况呈上升趋势和低龄化、团伙化、危害严重化等特点,因此要着眼于当今社会上的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成因,着重分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措施,希望能为从根本上制止这种社会问题提供向导。  相似文献   

7.
姜桂金 《考试周刊》2010,(26):215-216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被称为三大公害之一。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也呈上升趋势,表现出作案成员低龄化,作案手段行为方式智能化、成人化,犯罪性质恶劣和重新犯罪比例增高等特点。据有关资料,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已占全部刑事犯罪人数的70%,这样的案例数字确实让人触目惊心。我们应当认识到: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当代的青少年做为接班人,将成为跨世纪的一代人。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和四个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进入七十年代以后,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却象幽灵一样降临到中国社会。八十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又呈现上升趋势,为什么人民寄予厚望的青少年出了问题?人们为之忧惑、烦恼,并为之苦苦地思索对策。 笔者试就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提出拙见。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征有如下几点:第一、犯罪低龄化。第二、以追求物质享受为目的侵财型犯罪较突出。第三、受色情…  相似文献   

9.
刘叶 《宁夏教育》2007,(7):124-12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与之相伴而生的失业、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也促使青少年犯罪正朝着低龄化、恶性化、团伙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他们的犯罪是社会的大事,需要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和不懈努力。根据青少年的犯罪特点,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青少年犯罪问题。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十分突出。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年鉴》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在不断增加,并且犯罪动向非常让人担忧,呈现年龄低龄化、性质暴力化、手法成人化和智能化等特点。所以,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已经势在必行。在学校里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条有效渠道。那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法制教育的一条有效渠道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少年犯罪不断低龄化,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和完善非刑处遇措施两种应对方案。但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违未成年司法改革的轻缓化政策指向,非刑处遇体系的立法构建远水难解近渴,现实而紧迫的应对措施应当是实现非刑处遇的司法化。  相似文献   

12.
分析G市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可以看出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团伙犯罪增多,犯罪主体主要是逃学或辍学青少年且呈低龄化趋势。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体制原因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直接原因是农村教育与管理的缺失,主观原因是留守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不高。我们应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与监护体系,遏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伟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54-57,7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始终处于高发态势。文章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犯罪所具有的特征,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且给出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调查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上升趋势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是家庭教育、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治和防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略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无期徒刑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能否适用无期徒刑,理论界持否定观点的居多。无期徒刑适用的现有规则并未排除其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适用,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无期徒刑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选择适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刑事法律界所关注.如何有效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制订、完善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法律制度,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性环节.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还很不完善,应当借鉴国际社会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立法的成熟经验,在实体上,修改或者补充刑法,建立专门的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实体法律规范体系;在程序上,修改刑事诉讼法,设立适用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在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上,进一步强化、完善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犯罪预防及其治理的综合性立法;在司法体制上,确立少年法庭体制.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作为共存于家庭和社会的两大问题,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暴力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8.
目前,无论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严重状况。青少年犯罪主要有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性犯罪近年来呈增长趋势以及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等特点。青少年犯罪心理表现为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犯罪故意的突友性和犯罪手段的残忍性等几个方面。家庭在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发展中扮演最重要的社会控制角色是各种犯罪社会学派的共识,而不当家庭教育则是形成青少年犯罪心理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是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少年犯罪与成年人犯罪有质的不同。因此,少年犯罪刑事政策也应与普通刑事政策有所区别。明确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内涵和基本精神,才能使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制定不偏离方向。研究当前国外对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明确我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应然选择,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少年犯罪刑事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闲散青少年是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其存在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严重的发展态势,更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问题。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相关特点,对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主体方面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阐释,对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治工作进行有意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