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时,他们学习起来就会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并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或需要;当学生对化学没有兴趣时,学习就会被动、应付。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上好“绪言课”。作为化学科学启蒙的“绪言课”,课本上的内容设置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如何上好这节课,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除了让学生自己解决好课本上的问题外,教师恰当地设置几个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水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因此,促使学生学习以至自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一、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乐学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乐学。首先,教师要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不断翻新,课型有别,一课一个样。对优美抒情性强的诗文在“读”上下功夫,上成“教读课”;对便于自学的课文上成“导读课”;对故事性强的小说童话或解说性强的说明文可上成“讲说文”;对一些容易通过文字转化为图示和图画的课文可上成“图示画图课”;对细节和对话描写较多且有戏剧性的课文,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究“读、问、悟”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一、在“读”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课文,必须让学生先反复地阅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读”可以分为课前“读”,课上“读”,课后“读”,尤以课前“读”至为重要。所谓课前“读”,即为预习性自读。预习性自读中,学生要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性感知。通常做到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读、会写、会释);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画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让学生感动的语句;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创作作品的背景,提出问题。课上“读”就是教学中要做展示课题引导读,根据兴趣自由读,检查效果汇报读。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相似文献   

4.
郑友强 《福建教育》2023,(19):53-55
上好开篇第一课或“序言课”,对学生学好高中地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梳理高中地理各版本教材前言及相关内容,依据“什么是地理学”“为什么要学习地理”“怎么学习地理”的逻辑顺序,设计序言课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实现对学科课程的初步整体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做好学习规划。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课导入的学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 ,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课如同桥梁 ,联结着旧课和新课 ;如同序幕 ,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 ;如同路标 ,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政治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导入在组织引导、激情引趣、建立联系、展示目标、启迪思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而且还要积极开拓教学视野 ,挖掘教材潜在优势 ,精心设计导课环节 ,充分体现学科特色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一、用疑点导入 ,体现教育性“疑点”中的“疑”是疑惑、疑难之义 ,指不能确定或…  相似文献   

6.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唯有学生热爱上物理,对物理知识发生兴趣时,他们才会有积极持久的求学劲头,为此大家都把学习兴趣看作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如何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发生兴趣,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做到乐于听、愿意学、敢于提出问题,创造一种好的学习气氛,确实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设计新颖巧妙的导语 (1)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课题。 教师应精心设计提出问题的方式,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造成对问题“心求通、口欲言”的情势。 例如在讲“物体的平衡”时,课前可设置“不倒翁为何不倒”;讲“牛顿第一定律”时,课前设疑,“要甩掉鞋底上的泥巴,为什么要用力跺?”等等…… (2)用简单而又新奇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7.
写作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知识,掌握写作规律,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然而,在写作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该课并不大感兴趣。我曾对学生作过一次“民意测验”,要求学生如实地给自己的写作兴趣划分层次。结果,一个47人的教学班中,喜欢写作课的只有6人,占总数13%,大部分同学都是“不喜欢”、“没兴趣”。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教学方法呆板,“填鸭式的满堂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教师课前的导入,是给学生学习留下的“第一印象”。这“第一印象”极大地制约着学生的课堂情绪及学习兴趣。导入艺术的魅力能延续小学生兴趣高峰的时值,能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因此,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的心理从上课伊始就有效地定格于语文教学,教师应特别注意巧妙地设计导语。特级语文教师于消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O”为此,我在教学中潜心设计课前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简介作品影响导课法语文教材中的不少作品都选自名家名篇,这些作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相似文献   

10.
“序言”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课。上好“序言”课,对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依据教材,灵活施教,激发兴趣 对于解决什么是物理学的问题,如果简单地按定义去讲,就会陷入枯燥乏味的说教。常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序言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首要任务,根据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动力,对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影  相似文献   

11.
孙永宁 《考试周刊》2011,(7):170-170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无疑,在课的导入这一教学的起始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是教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心理愉悦——兴趣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伯恩斯坦),而要培养学生对本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都德的《最后一课》,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所上的“最后一课”是成功的,而韩麦尔先生之所以能成功地上了“最后一课”,他在课堂上所流露出的情感,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表现出“最后一课”的重大意义,韩麦尔先生用自己的服饰来表示这一课的不寻常,以自己满含悲痛的语言来表示自己失去祖国以及不能再讲法语的痛苦。韩麦尔先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统计,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只有15~20分钟的时间最为集中。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40或45分钟的课堂教学呢?教育家赫尔巴特告诉我们:“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为此,在课堂上,我们借助调动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具体表现在:一、趣味导课,奠定成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之初的导课虽然只有几分钟,却对全课起着决…  相似文献   

14.
巧置课堂“空白”,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留出一定时间(一两分钟或三、五分钟),将这种课堂“空白”巧妙地设置于课始、课中或课末。让学生质疑问难,或巧设悬念,引发学生思考;或讲到精彩之处嘎然而止,让学生去探究、求索。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主动探索知识规律,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一、“谜语兴趣”导课法。 即根据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自编或选摘与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谜语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记忆的一种导课方法。如在教学生“认识钟表”一课时,我一上课先出了一条谜语让同学们猜:“世上一件宝,黄金买不了。三针同轴转,你跑它就赶。一去不复返,珍惜记心间”。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猜出了谜底:“钟表”。我趁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正浓时便讲出新课要学的知识,转入课堂教学,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6.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115,自引:0,他引:115  
一、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任务”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知识穿插于每个任务。当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时,学生总是兴趣  相似文献   

17.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堂圆满成功的教学,同时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设计,或多或少地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一、在“课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尾”教学中,设计有趣的数学知识、活动、游戏等,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以达到会学不如乐学的境界。一位教师在教学《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课尾”是如下设计的:师:同学们,现在有一个顽固的数142857。他顽固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8.
一、“谜语兴趣”导课法。 即根据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自编或选摘与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谜语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记忆的一种导课方法。如在教学生“认识钟表”一课时,我一上课先出了一条谜语让同学们猜:“世上一件宝,黄金买不了。三针同轴转,你跑它就赶。一去不复返,珍惜记心间”。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猜出了谜底:“钟表”。我趁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正浓时便讲出新课要学的知识,转入课堂教学,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9.
王欣 《黑河教育》2013,(2):42-42
“兴趣足学习之母”。存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效果就会更佳,可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在英语教学中,课赏气氛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甚至对这门课产生厌学的情绪。闪此,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他们学爿英语的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0.
所谓“后劲”,即显露较慢的作用或力量。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后劲”的因素较多,有的来自学校教师方面;有的来自社会家庭方面;有的来自学生自身。其中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内因,是决定因素,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一、良好的兴趣品质我们老师通常给学生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外语学习的动力。1、从兴趣的发展来看,兴趣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三种水平。有趣是兴趣发展的最初水平。很多学生,尤其是刚开始学习外语的学生正是处于这个阶段,他们常为外语的新奇性所吸引,为外语课的气氛所感染而产生直接兴趣。第一次课学会了“G ood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