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童话是一道提高儿童学习知识能力的鸡汤,童话让儿童在游戏中启迪智慧,童话是儿童学习创作的源泉,童话让儿童学会了审美,在通话世界里懂得引入科学知识,那比枯燥的灌输好上一千倍。  相似文献   

2.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3,(16):16-17
之一:死记硬背只会使孩子变呆变傻 学习不应当归结为不断地积累知识、训练记忆力,也不是进行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是任何人都不需要的,它只会使孩子变呆变傻,并对孩子的健康和智力发展有害.我提出的目标是努力使学习成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精神生活才有助于儿童的发展,有助于丰富他的才智.我的学生学习时决不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3.
曾经听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有两个:一个是儿童世界,一个是成人世界,教师是被派到儿童世界的友善的使者。于是,我就一直努力地以使者的身份亲近孩子,并让他们乐于发现世界的精彩。几乎每个孩子都爱看童话,正是童话让生活中诸多的“不可能”变得可能。指导孩子写童话,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我弯下身子,站在孩子的高  相似文献   

4.
杨丽玲 《甘肃教育》2021,(5):191-191
“刚进校的时候,每个孩子眼睛都是水汪汪的,透着机敏与灵动,可过不了多久,孩子们眼里就没光了。”听完公开课,大家纷纷感慨。的确如此,为什么会这样?“不能用一堵高墙把孩子同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不能让学生失掉欢快的精神生活。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的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解密了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正>话题缘起:一个女生的家长在孩子读过童话后很担忧地对我说:“我很不希望她读童话,特别是看她读到‘王子和公主正在深情地牵手,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时我就很担心,现实生活哪有这么美好。”我想很多大人都误解了童话。童话是什么?是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月亮会和他们说话,风儿会和他们捉迷藏,花花草草会跳舞,小猫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是美好的,万物皆有灵!我们不妨走进孩子们心底最纯净、最美好的空间,通过童话了解儿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聊聊童话吧。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段读童话要读出童话的故事及趣味,中年级段读童话要读出童话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而高年级段则应该在童话阅读中实现对写法的感悟及对童话这种体裁的初步认识。要淡化童话故事的真假,以免影响学生对童话的兴趣,导致其思维和想象能力受到限制。要让儿童明白童话中的幻想和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一般地说,幻想世界中的事物都不违背现实世界中的自然和社会关系。教师要用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保持孩子们的童真,让他们放飞想象,就一定能让他们的心灵童话世界更美好。  相似文献   

7.
I.当教孩子闭滨和写作的时候,我们就应当让弦子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作的世界里,并且在其闸要让孩子体会乐趣和感到不疲劳而不是相反。我们怎样学习读和写@苏霍姆林斯基 @阿桂  相似文献   

8.
童话,儿童文学中一朵艳丽的花朵,浸润着孩子幸福的童年,激发起孩子奇特的想象。小学阶段理应是孩子接触童话、阅读童话、创作童话、培养健全人格的最佳时段。童话真正站在了儿童的立场上去叙述事情,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去诠释大千世界。小学语文教师要与学生静下心来走进童话的世界,一起阅读,一起感受曼妙的童年。那怎样进行童话阅读呢?  相似文献   

9.
孩子通常通过游戏表现自我、挖掘自身优势。当有一定价值的教育活动蕴含在游戏中,教育的效果会更有效、更持久、更真实。作为教师,我们应顺应孩子喜欢玩游戏的天性,找寻并创造童真童趣与丰富多彩的童话游戏,从而发掘孩子自身蕴藏着的丰富的发展潜能与价值,唤醒孩子体内天生向上、向善的精神,让真善美在孩子心中根植并自然而然地成为习惯,感受童话游戏赋予童年的生命活力和带给孩子的成长与快乐。  相似文献   

10.
我们既然已经知道有益的游戏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每个爱孩子的家长都应认真考虑:如何指导好孩子在家庭中开展游戏,并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对此,我以为下面几个问题是值得重视的。一、为孩子开展游戏创设物质条件首先,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家长不能仅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睡好,更不应该以过多的学习任务挤掉孩子的游戏时间。若是忽视了孩子“要游戏”这一基本要求,那就会使他们心情压抑,烦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学习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产生  相似文献   

11.
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学会汉语拼音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因为汉语拼音只能表音,声母、韵母本身都没有意义,音和形之间也没有直接联系,学习时只能靠机械记忆,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同汉语拼音又极少接触,因此学习起来会觉得非常枯燥乏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寓教于乐,把汉语拼音教学与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让他们学得有趣主动,学得轻松快乐。  相似文献   

12.
瞿敏洁 《考试周刊》2014,(78):51-52
<正>让儿童慢慢长大,让儿童在游戏中长大;让儿童快乐长大,让儿童在探索中长大;让儿童自己长大,让儿童在阅读中长大。这是教师奋斗的目标。我发现孩子们没上小学前是最快乐的,每天在幼儿园里唱唱歌、听故事、玩玩具、画图画、做游戏,等等,上了小学有了学业负担,快乐便慢慢少了。甚至有些孩子功课跟不上,每天都沉浸于补习中,就更谈不上快乐了。数学老师要想实现让孩子快乐长大的目标,首先要做的是在自己教学中,加强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3.
童话是儿童的天然精神食粮,儿童天性喜欢童话,但是据笔者调查,当童话进入课堂后却常常失去孩子的宠爱。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在教学中,童话失去了其最本质的精神,童话的快乐、幻想等特征往往被阻挡在了课堂门外,童话沦落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具,从而导致孩子对童话由喜爱变成了漠然甚至厌烦,童话对于儿童精神世界的滋养、对于儿童心灵的陶冶在教育中竟然成了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14.
在幻想的世界里,儿童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的舒展,心智也得到了最好的生长,而童话就是这幻想世界里的一员。教师要善用童话,让童话浸润学生的心灵,丰富习作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5.
焦莹 《生活教育》2011,(22):44-45
童话是一粒种子,后来会变成一棵树,童话的树色彩斑斓、四季芬芳,充满神奇与幻想。作为语文老师,在童话教学中,我以童话的情真意切丰富儿童的心灵,提高儿童的阅读素养;以童话的现实光辉唤醒儿童的心灵,增强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悟。  相似文献   

16.
童话——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具有丰富想象的,专为孩子们而创作的虚构故事,多少年来,它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去读它、讲它,也使他们从故事人物的真、善、美,假、恶丑中受到感染和启迪。一、以"走进童话世界,铸造童话精神,造就和谐儿童"构筑校园文化"走进童话世界"意为教师与幼儿一起走进孩子童话般的心灵世界,去读懂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童话精神是孩子的主体精神,"铸造童话精神"即将"童话文化"与"童话精神"  相似文献   

17.
雪子 《家长》2003,(Z1)
我的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孩子不到6岁,我就开始了单身女人带着孩子的生活。几乎所有的人都说,单亲家庭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然而,我却要让孩子正常健康地发展。今年我的儿子20岁,已到南京东南大学读书。回头看看我做母亲走过的路,我觉得给孩子仅有温暖还不够,更要理智地做母亲,那就是陪孩子走好每一步,做好孩子每一步的启蒙老师。我时时感到,对孩子的人生启蒙,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在孩子入小学前,我就给他讲童话故事。借助美丽的故事帮助他展开想像和思维的翅膀。他渐渐长大了,我就告诉他,童话是美好的,但也是虚幻的。接着,…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倡教改新理念的今天,在童话教学的课堂上,要渗透一种"游戏精神",使儿童以玩的心态接受童话作品,由游戏走向文学,追求快乐的体验,使儿童生活在幻想、乐观和浪漫中,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受到某种启发,发展生命,提升文化.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改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并提出童话教学要有游戏精神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安徒生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此话道出了童话的三个特征:第一,童话的创作来源是作者的一切感情和思想;第二,童话的阅读主体是孩子;第三,童话的文学价值是对儿童的价值引领和对成年人的价值讽喻。  相似文献   

20.
王萍 《儿童音乐》2014,(7):73-75
正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童话、游戏和幻想——这是儿童思维活动、高尚情操和志向的生机勃勃的源泉。长年的经验令人信服地说明,因受童话形象影响而在孩子心灵中产生的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使思绪活跃,从而推动大脑积极工作,并使活动的思维区之间产生活跃的联系。"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巧妙地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还能使学生在平等开放的课堂中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