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成就目标理论已经成为成就动机研究中最杰出的理论之一。但在现有的文献中,成就目标概念至少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期望的结果、期望的结果与原因的组合、总体定向;成就目标的测量工具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成就目标的测量工具,来探讨成就目标与其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在成就目标问卷中增加自我参照目标的项目,来检验成就目标的3×2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成就目标理论作为解释成就动机行为的社会认知模式之一,一直受到国内外心理研究的极大重视。本文在详尽介绍当代成就动机研究中三个重要的概念:成就目标理论、潜在能力理论和能力自我知觉以及最近提出的2×2成就目标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一个把成就目标与8种完全分离的成就情绪联系起来的理论模型,从而深化了成就目标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提出对成就目标的研究是成就动机研究的前沿课题,早期研究者把成就目标划分为二分结构和三分结构。近年来,Pintrich和Elliot等人在逻辑推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成就目标的四分理论结构,四种目标分别是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  相似文献   

4.
成就目标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就目标是目前解释学生成就动机的主要框架,自其问世以来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在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上还存在争议。对于成就目标概念的准确界定和测量,不同类型目标的作用,成就目标的实质及形成机制,成就目标的外部效度等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成就目标定向是成就行为的目的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特征上的稳定趋向,它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本研究采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地方本科院校303名大专生和105名本科生施测。研究发现不同专业、年级和自评学习成绩的大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的四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从Elliot and Thrash开启人格五因素和成就目标研究以来,人格五因素模型和成就目标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文章对人格五因素与成就目标的影响和影响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成就目标的研究是成就动机研究的前沿课题,早期研究者把成就目标划分为二分结构和三分结构。近年来,Pintrich和Elliot等人在逻辑推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成就目标的四分理论结构,四种目标分别是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自Dweck提出成就目标的社会认知理论以来,有关成就目标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这些研究大都针对成就目标的后果变量,如成就目标对学业成就的影响,而对成就目标的关键前因变量:智力现,则很少提起.文章主要就智力现的发展变化、形成原因以及适应与干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成就目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传统成就目标理论,并对成就目标相关因素方面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涉及成就目标与社会行为、与学习策略、与自我能力感知的关系等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成就动机中个体的成就目标定向对绩效的影响问题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根据Pinhich、Elliott等人提出的四分法,将成教大学生成就目标分为掌握——接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四个类型,阐述了各类型成教大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并结合Ames的TARGET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成就目标理论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成就目标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动机的内部关系。掌握性成就目标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创新学习的主要动因,但研究发现,大学生有随年级高掌握性成就目标呈降低趋势,而且有专业差异。为此,本文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学业认知对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学业自我概念、学业成就目标定向、学业归因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近20年有关大学生学业认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成就目标定向是学习者目标达成的重要动力机制,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业倾向,促进学生发展和学业质量的提升。成就目标定向的结构早期被分解为“成绩目标”和“学习目标”,并由此衍生出了“2×2结构”和“3×2结构”维度。研究依据行为动力学假说、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自我归因理论等阐释了成就目标定向的发生机制。研究认为,趋近目标定向可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有助于提升个体语言技能;掌握目标定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塑造学生的完美主义人格特质。未来的研究需开展大量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扩大研究对象的范畴,使用实验法等多元化的研究方法,验证成就目标定向结构模型的科学性,探明成就目标定向影响机理,强化教育干预与认知训练的实践研究,提升成就目标定向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成就测验的项目功能差异研究,主要包括介绍国外的项目功能差异研究的综合介绍性研究、利用我国的成就测验进行DIF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和影响因素研究、对我国的各种成就测验进行项目功能差异分析的应用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成就测验的项目功能差异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属于中等水平,且存在专业、年级和性别的差异。独立学院的课堂目标结构通过个人成就目标影响自我调节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6.
Achievement Goals and the Hierarchical Model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The achievement goal approach has attained prominence in 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literature and has produced a valuable empirical yield. However, the precise nature of the achievement goal construct is in need of scrutiny, as is the issue of how achievement goals and their antecedents combine to produce competence-based self-regul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address these important conceptual issu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hierarchical model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 approach–avoidance distinction, which has been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literature since its inception, is highlighted throughout.  相似文献   

17.
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与标准出发,以专业认证标准中目标达成度为导向,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中教学大纲修编及基于教育产出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教学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成就目标理论与大学生有效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lliot和Pintrich在逻辑推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将成就目标划分成掌握趋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不同的成就目标可激发学习者产生不同的动机过程,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动力和调节作用,从而影响其学习的指向与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国内外绩效考评研究现状基础之上,运用目标管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建立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和运作模式。从动态和静态考评两条线路出发构建绩效考评体系。即静态考评划分为4个子指标,即知识能力、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四个方面;动态考评分为培训、分解目标和临时工作3个指标。通过动态考评和静态考评的结合可使考评体系更为客观真实,从而保证企业的绩效考评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In a recent issue of Quest, Pringle (2000) asserts a number of criticisms of the achievement goal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claims that conclusions drawn by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are “overly optimistic.” In this response, we sugest that Pringle's paper is marked by a limit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many erroneous conclusions. Several issues of contention are discussed,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claims of achievement goal theorists are rightly optimistic. In particular, the assertions that the achievement goal area of inquiry is deconrextualized and reductionistic are challenged. It is also argued that the championing of the interpretivist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motivational processes rellected in the Pringle article is inherently biased. In contrast, we suggest that there is not one correct methodology or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and fostering motiv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at the achievement goal framework has much to offer with respect to this ques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