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觉设计是人们交流观念、传递思想的重要媒介,在现代社会通过丰富多样的载体发挥其效能。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发展,高校灾难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我们要借助视觉设计思维的传播特性,丰富高校灾难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运用视觉设计思维实现高校灾难教育传播的理路:(1)立足优势学科资源,重新审视灾难教育终极目标;(2)整合和优化高校灾难教育资源形式,推动灾难教育手段创新;(3)强化多方主体合作,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信息传播网。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校灾难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言 《科教文汇》2009,(5):40-40
目前我国学校灾难教育令人堪忧,接二连三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学校加强灾难教育,捍卫生命尊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地球的怒吼     
海啸、火山爆发、飓风、山崩……这些自然界的灾难曾经一次又一次并将继续不断地侵袭我们的家园。面对这些灾难,我们能做的只有更准确地进行预报和采取更好的防护手段。  相似文献   

4.
阻击小行星     
我们可以想像,一些稍大的行星若与地球相撞,那么它对地球上的生物来说将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而我们人类有责任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春天不同寻常,因为此时此刻,人类正在和SARS病毒进行恶战。这一灾难是对政府的一次严峻考验,它也同样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 SARS首先考验的是民众的科学理性和公民精神。人类永远会面临种种可知和不可知的危机和灾难,我们无从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危机和灾难的态度和方式,让我们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了解SARS,从容面对SARS。  相似文献   

6.
39亿年前,太阳系刚刚诞生不久,各大行星曾经遭遇过一次毁灭性的小行星群撞击,这场灾难一直持续了2000万年,甚至可能长达2亿年。至今我们还能根据月球、火星、水星、金星上未及痊愈的伤口——环形山,想像出当时的惨烈情景。我们的地球也未能幸免于难,只是由于几十亿年间地质活动频繁,现在已经很难看到灾难后的痕迹了。科学家试图对造成这些环形山的毁灭性撞击做出合理的解释,有人将罪魁祸首定为土星和木星,也有人将灾难归咎于天王星和海王星。坚持第一种看法的科学家们认为袭击我们的“宇宙炮弹”来自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他们对太阳…  相似文献   

7.
张鑫娜 《百科知识》2021,(12):11-12
当人类深陷于灾难之中,隐藏在人心深处的恶便如同决堤洪水一般倾泄而出,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人性之恶远比灾难本身更可怕.但是,当我们读完迟子建的小说《白雪乌鸦》,我们也会发现,灾难中除了人性之恶横行之外,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善念,便宛如暗夜里的一盏明灯,也能在末日景象中带给人们一丝温暖.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灾难夺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摧毁了无数幸福的家园.悲痛和哀悼过后,我们应思考如何能更好地预测灾难的发生,进而对灾难做出早期的预警.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人为灾难因具有不可预知性、不可抗拒性及造成毁灭性后果等特点,使得其对社会公众的心理行为产生巨大心理冲击。文章描述了突发人为灾难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群体行为表现,阐述了突发人为灾难对个体和群体心理影响的特点,重点分析了突发人为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实施,以及开展长期灾后心理援助的模式。我国近年来突发人为灾难多发,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的研究与应用将会有力地提升全民预防和应对突发人为灾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97年,我刊就以《地球上最后的统治者》为题,探讨了在地球遭受新的大灾难后会出现什么情况。文章认为,人类无法抵御这场灾难而会绝灭,有超强适应能力的老鼠却会躲过灾难而幸存,因此,我们把老鼠称之为地球上继恐龙、人类之后的第三代霸主。当时之所以持这种观点,主要是与人类相比,老鼠智力虽然比不上灵长类,  相似文献   

11.
自救物品包     
正现在灾难越来越多,比如四川老是地震,最近又发生了泥石流。虽然老师和家长们经常告诉我们自救的方法,但当灾难来临,我们就算保住了性命,如果没有东西吃,如何维持体力,没有水喝又怎么办?我想发明自救物品包。它的颜色非常鲜艳,有黄色的、粉色的、橘色的……这种亮亮的颜色可以让救援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你。  相似文献   

12.
周丹  刘中民 《预测》2023,(1):61-68
灾难事件的发生发展往往伴随着衍生、次生灾难的动态演化,并在医学救援的过程中进一步交叉、替换、叠加、扩大,从而形成灾难极其复杂的发展路径。本文首先对1990—2022年全球范围内40个特大城市中所发生的110个灾难案例逐一进行梳理,提炼分析各案例全生命周期的演化机理。接着,将决策实验室分析法与知识元理论相结合,以驱动灾难演化的核心影响因素作为情景信息的构成要素,构建用于灾难案例分析的情景要素表达模型。之后,创新地应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加以推演,形成灾难医学救援动态推演模型,从而分析灾难不同路径的演化概率。最后,将“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作为实例,对模型应用的合理性加以验证,构建形成可推广应用的灾难医学动态救援推演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地球曾经的灾难假如我们从几千公里外观望地球,我们会看到一颗晶莹剔透的蔚蓝色星球。但当我们从1万米的高空望下去时,看到的却是山川密布的陆地、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的生命,大约是在38亿年以前开始出现的,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环境大灾难,发生了许多次生物大灭绝,才发展到今天的形势。因此可以说,灾难与生命同行。同样的,人类是因灾难而诞生,因灾难而发展。实际上,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战胜各种灾难的历史。所以也可以说,灾难与文明同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网络化很快实现。基于网络病毒的特点与危害,不具备网络实时防病毒的软件对我们的计算机而言那是很危险的,那将会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破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网络化很快实现。基于网络病毒的特点与危害,不具备网络实时防病毒的软件对我们的计算机而言那是很危险的。那将会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破坏。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突然爆发,数万生命陨落、家园顷刻间轰然倒塌,多少老人、孩子被孤零零地留在了这个世上……哀兮!痛兮!灾难来得如此突然,我们怎能不哀、不痛?手足离散令我们痛彻心扉,地震灾害对于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以及面对灾难时人类的缈小与无助,则更令我们感到恐惧。哀痛、恐惧……在种种极端情绪的笼罩下,各种言论被激发出来:"预报地震,专家不如青蛙准"、"应该枪毙几个地震局长"……相信这些网络上"讨伐"地震局的说法大家都不陌生。除了百姓的愤怒与恐慌,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更是引发了地震工作者内部,长久以来便已存在的,对于"地震是否根本不能够预报"这一理论分歧新一轮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8.
5月12日,汶川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亿万中国人的目光在瞬间聚焦.这一场灾难触目惊心,狠狠击打在中国人的心坎上.然而,这不仅仅是一场灾难,因为在深切哀悼受难者的同时,我们也试图寻找着启示.在抗击汶川大地震灾害中,解放军不畏艰险,展开救援,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的军队在新的历史时期依旧是最可爱的人.一场灾难对人民军队来说是考验,但同时也是我军形象再塑的契扎  相似文献   

19.
拒绝地震     
《共振的魔力》一文中提到,由于叶绿素与某些可见光振动频率相同,植物可以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由此说明若一个物体与一种波的振动频率相同,物体就会吸收这种波。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共振来消除地震对我们的灾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树立正确的灾难新闻报道观念,重视民众的知情权,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倾注人文关怀,反思灾难这五个方面着手,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与大量的作品分析,对如何做好灾难新闻的报道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