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诗理想的统摄下,海子竭力吸收东西方文化资源,其中老庄与尼采对海子的影响鲜明地体现在其前后两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中.海子前期的诗歌呈现出一种和解与包容的气质,但他并没有继续顺着老庄之道进入逍遥无为的状态之中,而是转向了尼采的权力意志与超人精神,这种在生命的狂放与沉醉之中的有为超越成为海子后期诗歌创作的精神主导.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在整个新诗史上,海子的出现堪称一种奇迹,没有哪位诗人的抒情姿态比海子更为彻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紧紧围绕“幸福”二字展开,视野聚集于具有生命哲学深度与高度的生命存在的主题上。读罢此诗,我们似乎能清晰地审视到海子悲惨的处境及内心激烈的冲突——海子要寻找的幸福是那样简单,又是那样的遥远!他在痛并快乐的矛盾世界中挣扎着。我认为,这种矛盾的纠结在此诗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今天与明天“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诗篇开头用平易朴实的语言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诗人为什么要说“从明天起”而不说“从今…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诗歌史上,海子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15年来,海子的死给人们留下了巨大而持久的震撼;海子的死与海子的诗息息相关。从他的抒情短诗中,可以看出海子从“乡村乌托邦的建构”到“生死命题的叩问”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在整个新诗史上,海子的出现堪称一种奇迹,没有哪位诗人的抒情姿态比海子更为彻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紧紧围绕“幸福”二字展开,视野聚集于具有生命哲学深度与高度的生命存在的主题上。读罢此诗,我们似乎能清晰地审视到海子悲惨的处境及内心激烈的冲突——海子要寻找的幸福是那样简单,又是那样的遥远!他在痛并快乐的矛盾世界中挣扎着。我认为,这种矛盾的纠结在此诗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海子的生活理想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使他的诗作充满浪漫色彩,营造出了特有的超现实的境界。他的诗钟情于原始苍凉的生命存在,对充满了各种世俗欲望的现实生活作了悲壮的摒弃,转而深情地歌颂死亡。这种情绪在《春天,十个海子》中体现得相当强烈。下面我们试从该诗解读海子。佛家把人间世称作“欲界”。在这个欲界中,欲望生命力强大,时时生长,处处生长,无孔不入;它使我们的世界生机勃勃,同时也使我们的世界混乱不堪。在海子的精神家园里,“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了。而现实生活里只有一个海子,哪来的“十个海子”呢?诗中的“十…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02,(2)
对于去年已经订阅下半月刊的读者而言,海子已经是一个老朋友了。而对于今年刚刚订阅下半月刊的读者而言,海子还是一张新面孔。那么,请允许海子在此再作一下自我介绍吧。去年第九期下半月刊全新改版以后,杂志隆重推出了海子并这样介绍道“海子系本刊形象代表与发言人。此虚拟人物热爱孩子,热爱生活,有一颗充满充满阳光的心。希望读者和编者一道来丰富海子的形象,让海子像《中国少年报》里的‘知心姐姐’、‘小虎子’、‘小灵通’一样,像《童话大王》里的‘舒克’、‘贝塔’、‘鲁西西’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员。”当时,海子主要是对一些文章作些点评,统一称为“海子点评”。到第十期时,鉴于许多读者对第九期的积极反响,编辑部挑出了一些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由海子出面,统一作答,形成了《编读往来》栏目的一个特色小栏目《读者与海子的对话》。在第十期的“对话”中,海子在回答安徽读者吴竹灵关于海子的问题时,对海子的形象进一步描述到:“海子是你,海子是我,是所有热爱孩子、热爱生活、有一颗充满阳光的心的编者、读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员。海子不哗众取宠,不特立独行,不故作姿态。海子是个平常人,与我们生活中的善良、勤劳、正直的人们没有什么两样。”也是从第十期起,编者们接受浙江读者李非的意见,把“海子点评”改为“海子点点”。(因为李非说,“点评”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有裁判之意,仿佛一定要有对错,而改为“点点”就好多了。) 这样,《读者与海子的对话》就保留了下来。此外,按辽宁陈海林等读者的建议,《信息速递》栏目作了些改变,在信息后加上了编者的点评,成为另一个新栏目,就叫《海子点点》,从这一期推出。讲了这么多,老读者们一定觉得海子太啰嗦了媸潜浮?还要啰嗦的是,因为2001年第12期发刊较晚,与这一期间隔较短,到发稿时,上一期的反馈还没有收到,对于上一期的意见和建议,只有放到下一期一起发了。仍然用这个“对话”节目的口号作为开头:让我们在这些思想和情感的火花的照耀下,阅读这本能让我们敞开心扉的杂志吧。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一切哲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在尼采哲学中,道德哲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尼采的道德哲学是以“一切价值重估”为出发点,并以对“道德的重估”为重点的。本文主要从尼采对基督教思想的批判切入来阐发尼采的道德思想,并对他的道德哲学进行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阅读海子的诗篇,扑面而来的是那一地芬芳的麦子:麦子和庄稼,和野花,和村庄,和土地以及雪山,草原等在我们眼前交替呈现,那一地芬芳的麦子衬托出了海子斑斓的生存背景。“麦子”应该是海子诗歌的核心意象。“麦子”对于海子正如凡高之笔对于向日葵,是“沉默的爱”,是痛苦燃烧的人生,是炽热的艺术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水、土、火是海子诗歌的基本元素。海子凭借这些元素实现“对实体的接触”和“大诗”的追求,寻觅他也是心灵浮躁的当代人寻觅的精神家园。把握海子的诗歌,理解海子的精神,必须从其诗歌“元素”开始。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人的重要代表,海子的存在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意象群落。“麦地”“村庄”曾一度成为海子的代名词。本文认为,除了“麦地”“村庄”外,“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也是海子诗歌意象群落中的重要主题。笔者结合海子的诗歌创作,对海子诗歌中存在的浓郁的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重读海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本切入海子诗歌,同时解读海子本人。海子诗歌内洒从命题和意象两个方面得到呈现:命题足海子对世界的假定和命名.意象则作为求证的结果消解命题,最终从诗的本质上观察到海子理想的毁灭。  相似文献   

12.
海子的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他“以梦为马”,驰过80年代中国诗歌的疆场,全速冲击诗歌的极限,最后在对“大诗”追寻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力。时值海子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之际,各种纪念海子活动的举办,从侧面印证了他诗歌的价值和持续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水意象与海子的诗国理想之间存在若密切联系。“海子”的笔名包含诗人以“海之王子”身份坚持抒情化创作道路、建立纯净诗歌王国理想的涵义:海水、河水、湖水、雨水、泪水、血滴等各种水意象,或隐或显地象征着海子毕其一生所坚持的“诗国理想”。  相似文献   

14.
海子的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是比较陌生的,但随着新语文试验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编选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秋》之后,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热情地关注起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来了,甚至有众多的诗人和读者建议把海子的忌日———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结束了一个诗歌时代,也开启了一个诗歌时代,他成为了一个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又一个象征。本文试图对海子的诗歌精神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并以此参与关于海子诗歌精神的讨论。一、海子的死和不能承受的精神之殇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  相似文献   

15.
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诗歌意象丰富,在这些意象群中“麦子”意象较突出,它不仅给诗人带上了“麦地诗人”的桂冠,而且影响了一代诗人的创作。“麦子”作为粮食不仅喻示了生存,与“麦子”相关的意象“麦地”则与北方土地的干涸等苦难相通,而“麦子”本身所具有的阴性的特质与女性的某些特质相似。主要借对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的分析,从而加深对海子及其诗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大地”与“太阳”作为两大元素,构成了海子诗学坚硬的底座。早期,海子在生命的“远游”与“归乡”的冲动中谱就了有关大地的诗篇;后期,他裹挟着粗糙的生命直入“太阳”的烈焰,从而成就了有关太阳的华章。从“大地乌托邦”到“太阳弥赛亚”,处处流溢出海子直面深渊的迷情。这种迷情就是现代语境下的浪漫灵知。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海子的诗歌创作及其“殉诗”行为在知识分子与文化界引起了广泛而复杂的文化反响,海子的史诗作品遭到了范围极广的质疑、误解甚至嘲讽,不少人认为他的史诗在艺术特性(特征)上不符合“史诗”的要求,不具有“合法性”。为了消除为数不少的人对海子史诗的误解,也为了还海子一个公正的待遇,本章将从传统史诗的性质和诗体创新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辩驳、澄清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以哲学为理论视角,以海子及其诗文为现实依据,解读海子。海子的精神困境从四个方面得到呈现:焦虑、异化、孤独、作为存在勇气的基础和前提的信仰等。  相似文献   

19.
海子的许多诗歌都是一种哲学的诗意表现。海子通过创造新的意象——亚洲铜、麦子麦地、太阳来表达自己的哲理观念以及最高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论海子诗歌的太阳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子诗歌的意象自成体系,其中“太阳”意象豁人耳目且贯穿海子诗歌始终,形成一个自足的意象系列,有着相对稳定的内涵,太阳作为一个核心意象,还派生着“火”、“光明”、“血”等变体,共同构成了一条超越“此在”之路。“太阳”是海子内心充满创造活力和疯狂气质的另一极,是与土地母体相对的父本的象喻,是海子倾力完成的最有张力与深度的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