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龚轩 《科技风》2012,(10):8+13
为明确高强度综采中至坚硬覆岩裂缝带在发育过程当中的一般性规律,本文以某煤矿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工作面实际开采地质条件,借助包括现场实地测量以及相似材料模拟处理在内的两种技术手段对高强度综采背景下中至坚硬覆岩一次综放采全厚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参数予以了确定,在结合裂缝带发育高度参数实际观测资料的前提之下,对作用于高强度综采中至坚硬覆岩裂缝带在发育过程当中的一般性规律的经验公式加以了详细分析与说明.本文同样证实了该经验公式能够作用于类似地质条件及综采条件下覆岩开采状态破坏高度参数的预计,进而为矿井井下综采工作面保水采煤作业措施的确定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高强度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分析、高强度综采工作面实测结果分析、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结果分析以及高强度综采中至坚硬覆岩裂缝带发育规律分析这几个方面入手,围绕以上方法与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姚桥煤矿7706工作面微山湖下安全开采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面浅部区域开采后覆岩破坏高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数值模拟计算,工作面开采后,导水裂缝带高度均达不到强含水层-第四系底含,更不能波及湖水,论证了7706工作面湖区下安全开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工作面开采覆岩破坏UDEC数值模拟及井下打仰上孔测漏水量方法对山东某矿3上207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了计算,进而对比三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导水裂缝带高度与隔水煤柱的计算,结合《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及《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规定,对龙煤集团鸡西分子公司正阳煤矿一采主运道下压煤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导水裂缝带高度为58m,远小于主运道与煤层的间距,开采具有可行性,既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又对推动煤矿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陕北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移动规律,本文采用F-RFPA2D软件对煤矿某工作面煤层覆岩破坏进行数值分析,得出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破坏特点。研究还表明覆岩在破坏过程中通过充填离层空间实现对导水裂缝高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下岩层变形破环理论,研究三带发育规律,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虽然开采会引起红岩河水库底界面出现一定程度下沉,但是由于导水裂缝带不能波及至水库底界,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对水库坝体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7.
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发育复杂的的成分影响,且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精确的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发育对保水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对西部水资源缺乏的地方更是重要。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发育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矿井的自身条件,选择相对比较适合自身的方法进行预测,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经过理论分析计算,得出丁家城煤矿上下2组煤开采后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以及理论破坏形态预计。并且通过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研究分析了上下2组煤开采后覆岩破坏规律、顶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及覆岩沉降规律,得出导水裂隙带最大值。相似模拟实验中观测1、3层煤开采后的覆岩破坏高度,得到模拟导水裂隙带高度,再与理论值对比,综合分析分组上行开采覆岩破坏与运动规律,并确定了1煤、2煤上行开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运用粒子群优化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的思路与方法。利用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模型的权值和阈值,克服了神经网络容易收敛到局部最小值,以及收敛速度慢的缺点。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更快地收敛于最优解,且预测精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了显式拉格朗日差分软件FLAC3D进行覆岩变形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主要研究综放开采条件下,浅埋煤层顶部覆岩的变形破坏规律,利用FLAC3D有限元法模拟分析了石圪台矿典型工作面开采后1-2煤顶板覆岩沉降规律、应力特征和塑性破坏特征,并确定了煤层顶板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大倾角锯式采煤工作面随首采工作面的不断向上推进,悬顶面积不断增加,工作面回采期间顶板可能发生破坏断裂,使顶板导水裂隙带向上逐渐扩展直至沟通上覆小窑采空区水源和地表水源。同时在水压力的作用下导致煤柱破坏失稳和塑性区增大,降低了煤柱的有效防水高度,增加了沟通水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及相似模拟实验发现,工作面的开采范围影响上覆关键层的稳定性,关键层的运动决定导水断裂带的高度。以沙曲矿24101工作面实际地质及回采条件为工程背景进行验证,发现一次采出煤层越厚,地质资料数据的精确性越高。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在对比分析矿井钻探、物探与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杨庄煤矿5煤层顶板砂岩发生的突水特征,得到:两带发育高度、砂岩含水层富水性、煤层覆岩结构、矿压显现规律与褶皱构造5种因素为杨庄矿5煤顶板砂岩突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利用以上因素可以对待开采工作面砂岩突水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危险区域圈定。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4)
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是矿井防灭火基础工作之一。根据井工二矿11煤21103工作面实际情况,沿采空区回风巷布置3个测点测定采空区气体成分,依据采空区氧化升温带长度,划分自燃"三带"范围,确定工作面最低推进速度,为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5.
林丽丽  张杰  刘梅 《内江科技》2011,32(1):141+119-141,119
前期研究认为:由于高低渗透率差异、裂缝导水、构造差异等问题,局部注采井网可适当调整,高渗透水淹区有通过卡堵水、分注等技术调堵高渗透带,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水驱波及体积的潜力。本文以目前区域井网基本格局为基础,在目前工艺和措施水平下对杏北区潜力进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龙门峡南矿+623m回风巷在施工中,揭露被黄色泥沙和夹杂物密集充填的溶蚀导水裂隙破碎带,采用高压水射流冲洗技术先对溶蚀导水裂隙破碎带进行弱强介质清洗,再采用帷幕注浆技术对溶蚀导水裂隙破碎带进行封堵,有效保证封堵材料的固结体积和质量,彻底解决了煤矿井下含弱强地层介质溶蚀导水裂隙破碎带采用直接注浆无法治理的技术难题,同时,也有效消除了煤矿井下长兴岩溶水害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7.
II6采区抽水资料较少,本文在合理利用采区内、外各种资料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充水水源、充水途径三个方面论述,正确掌握了II6采区的充水因素。西部为进水边界,东部为进水边界,南部F2断层为补给边界,北部F1断层为隔水边界。6~8煤间砂岩裂隙含水层(段)富水性弱~中等,10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段)富水性中等,均为采区直接充水水源。充水途径主要有构造裂隙、垮落带、导水裂缝带、断层及岩溶陷落柱以及未封闭好的钻孔等。最终达到了为采区涌水量计算、水害的防治及采区设计提供可靠地质资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渠道砼板衬砌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在保证渠道输水安全、防止渠道渗漏,增加渠系水利用系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渠道混凝土板衬砌中细石混凝土填缝,除应满足正常的混凝土强度和表面的平整度外,还应注意原材料中的水泥、砂子、石子以及外加剂的用量.分析了填缝裂缝产生的三种原因与原材料的用量和施工方法有直接的关系,防止裂缝的产生就是要加强施工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冀中能源天泰煤业具体生产实际,进行了上行开采技术条件分析,应用理论分析以及UDEC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15号煤层上覆岩层和工作面回采后顶板破坏区域进行研究,得出15号煤层上覆岩层的冒落带高度为11~14m,裂隙带高度40~50m,上部的8、9号煤层位于上行开采15号煤层产生的弯曲下沉带内,矿井进行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6)
为确定采煤工作面采空区三带范围及动态移动情况、采煤范围内着火隐患源头面积及采煤的允许回采工作进度。推断采空区在不同速度推进时的自燃危险性和实际条件下的自然发火期,以及对相似工作面的防灭火措施提供依据,做到超期预控,需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三带"观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