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克思在早年和晚年分别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层研究,并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天才预言。从世界历史体系看,人类社会是按照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而个别东方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是对五大社会形态理论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反思,旨在阐明东方社会(尤其以中、苏为代表)的社会形态跳跃的历史必然性,并进一步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特殊性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依次更迭规律的普遍性.跳跃后的东方社会,面对极复杂的现实,存在着理论上的困惑与实践上的盲目.但在探索的阵痛后,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东方社会普遍进行改革,走出了理论窘境,在新形势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坚信东方社会灿烂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古代东方社会的性质问题,是当前历史科学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古代东方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或者别的性质的社会?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仅是古代东方历史本身的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马列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学说是否正确的问题.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经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是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将来还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马列主义历史学在论证这个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苏联史学家B·B·司徒鲁威于1933年曾经论证了古代东方社会是奴隶社会,这是很有见地的.但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起,苏联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史学家对古代东方社会的奴隶制性质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古代东方是封建社会,并认为古代世界只有希腊的一些城邦和罗马经过奴隶社会,绝大多数的国家和民族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因而经历过奴隶社会是特殊规律,不经历过奴隶社会是普遍规律,故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中不存在奴隶社会这个环节.他们以此为由说承认奴隶社会阶段的学说是一个“教条主义的公式”.由于时间久远和缺乏足够的史料,要像古希腊和古罗马那样清晰地再现古代东方的历史面貌和阐明它的社会性质是办不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再认识,可以对其中两大误解进行正本清源:一是通过对"五种社会形态"教条公式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误解的剖析,还原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发展道路的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的本来面目;二是直面在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存在的争论,弄清马克思晚年关注东方问题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的研究转向和新探索。马克思在深入研究史前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并进一步丰富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东方社会理论,根据时代变化与东方国家实际提出了"跨越理论"。东方的俄国、中国实现了跨越,进入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独具深刻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研究东方落后国家发展规律的学说,是研究不发达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把研究重点转向东方社会,对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有了初步认识。东方社会理论是晚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马克思考察东方社会的历史轨迹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可分为两个时期,各时期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这源于“历史环境”的改变,也与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结构认识的深化密切相关。所以,应立足于历史环境背景,以社会结构为视角,揭示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实质,澄清在这一问题上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8.
《重新审视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及其重要意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研究》(《新视野》1997年第5期冯景源文)针对多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史普遍认为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问题,从马克思早期到晚期的著作,包括《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讨。针对那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按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因而是“早产儿”“畸形儿”,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说法,从而产生两种重新解释或补充:一种认为马克思晚年…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史学界对社会形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五种社会形态说暴露出许多矛盾,究竟怎样认识社会形态问题?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史学界就此进行了大胆认真的探讨,发表了许多引人深思的见解,这对于繁荣史学和指导现实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种社会形态说不符合世界历史的实际。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形态问题,他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说:“大体说来,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继承东方优秀传统道德,沟通传统美德教育信息,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年10月,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国际儒学联合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东方伦理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东方伦理与社会现代化,东方伦理的历史演变及其走向,东方伦理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对青少年进行东方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东方伦  相似文献   

11.
我们需要运用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在“一般社会——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这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中来把握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时,马克思明晰地区分了生产过程的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揭示了资本的拜物教性质,彰显了资本的独特性与历史暂时性。历史发展规律并非外在于人的规律,而恰恰是只有在人的活动中才能存在的规律;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考察社会发展的“似自然性”问题,需要明确哪些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永恒的必然性”、哪些是存在于一些或某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暂时的必然性”。无论“五形态”还是“三形态”的依次演进,都不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本身,而只是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新的考察和审视,可以看出:东方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农村公社的占有制和政治关系上的专制制度并不矛盾,三相辅相成,而土地公有制构成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东方的国家起源于组织社会公共工程的需要;东方社会停滞性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根本原因是其不同的共同体之间缺乏“外部交换”;国家组织公共工程和农村公社的弧立性形成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从两个方面促使东方社会处于停滞7  相似文献   

13.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论证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重点考察典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与综合分析整个人类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四条重要规律:一、一切封闭的社会形态及其所属国家(或王朝)最终都必然走向衰亡;二、封闭的社会形态所属的强势国家(或王朝)都必然经历“形成与确立阶段”、“发展与成长阶段”、“调整与成熟阶段”以及“没落与衰亡阶段”四个阶段;三、封闭的社会形态所属的非强势国家(或王朝)的发展历程不会超过强势国家(或王朝)的上述四个发展阶段;四、人类社会自出现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以来,也必然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文章进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其最新成果认识生成律——对上述规律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就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来说,它最初是被马克思用来表述社会形态演进的起点,尔后由于原始社会的科学发现而放弃了这一概念;就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而言,马克思并未放弃这一概念,而是借助于它的特定内涵,得出了东方社会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结论,使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回答和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对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东方”一词先为地理学概念,后融入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乃至时间和空间等要素。一直以来,历史阐释和书写中的西方中心史观将“东方”设定成一个与西方文化特性、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差异极大的区域。因此,在历史阐释与现实关怀中,为“东方”正名是东方学者的首要任务。经过近二十年发展,中国的东方外交史研究已形成四大特色:拓宽了东方国家外交史研究的时空范围;突破了传统史学偏重文化史和政治史研究的狭窄范畴;以大历史的视角对待和研究东方历史;显示出了开阔视野与锐意创新精神。概括而言,东方外交史研究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阐释东方国家、民族和地区,乃至整个东方社会的历史,是一种使用本土资源,以东方历史研究者为主体叙述东方历史进程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他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东方巨人,有人说他是一个雷厉风行的总设计师。他以东方的睿智、魅力和儒雅,扮演着“本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领袖”的角色。他能在与撒切尔夫人波澜迭起的较量中当仁不让:“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他能在大洋彼岸那片曾经傲慢的土地上掀起一股强劲的“邓小平旋风”;当他重回塞纳河畔,聆听那熟悉的波涛声时,不禁感叹时光流逝的飞速——中国发展得慢了,但崛起的中国仍旧让那块大洲的公民惊呼:“小心,中国来了!”  相似文献   

18.
有一首歌,叫《龙的传人》。“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9.
有一首歌,叫《龙的传人》。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初步研究了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特殊发展前景和发展道路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针对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大国在实现跨越以后该如何建设与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了科学的扬弃与合理的创新,实现了全新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