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离而不弃     
这两篇相互变格文章为将课堂习作变为应试满分作文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依据高考话题主旨对课堂习作材料的属性作新的选择。例如:“树”的材料,变格一作文因其主旨是“回归”,凸显其“静静站立”;变格二作文因其主旨是“行走”,凸显其“把那枝叶伸向了天空,伸出了墙外”。又例如:对“生活在何处”的回答,变格一答曰“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变格二答曰“在我们的脚下,山那边的灯光微笑着召唤我们走过去”。两位作者能这样做——用新话题主旨去给课堂习作中的材料属性重新定位——思维品质具有变通性。  相似文献   

2.
游乐学园记     
编者推荐:两篇相互变格作文提供了"同材异旨"作文经验——用不同视角观察同一对象。"相互变格一"记旅游者观察乐学园,凸显"‘乐学’资源"之旨;"相互变格二"记校友中的成功者观察乐学园,凸显"笑对生活"之旨。因其主旨有异,材料详略不同——"相互变格一"对《乐学歌》全文照录;而"相互变格二"只提及歌名。  相似文献   

3.
用月球的知识性材料,写“请给予我生存的权利”的作文题——作者思维品质有很强的变通性。此文变格的主要经验是:将知识小品变为童话,将客体“月球”变为主体“我”;缀一个副标题——用“月亮”作为“我”的指代对象。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辨证分析”材料作文,变格措施是:强化“月球毁灭后果”的分析;将副标题变为正标题。  相似文献   

4.
编者推荐:‘相互变格一’与‘相互变格二’——两篇作文论证,所用的道理都是‘以人为本’,所用的事例都是‘六渡桥’,但是,立论相对且都出彩。其原因是什么呢?两篇作文都能根据立论需要选定各自的切入角度。题为‘……势在必行’的作文,从‘名实相符’的角度说理述事;题为‘……慎之又慎’的作文,从‘文化积淀’的角度说理述事。这是两文——用同理同事论证其相对立论——都能成立的原因之一。其原因之一是:两文的标题都未绝对化,都给另一篇留下立论的空间。在论证时,两文都避开对方的锋芒,在其立论未涉及的空间‘大展拳脚’。这两篇作文是两个同学写的,但也可以认为‘它们是同一个人写的‘相互变格’——立论相对——的两篇作文。这启示我们,将同理同事的作文立论作‘质的转换’时,要运用思维品质的变通性,以发现新的立论空间。这两篇作文都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是真正在做文章或作文,而不是‘做作’文章。  相似文献   

5.
真诚的喝彩     
相互变格作文的变格途径是,主宾易位——作文表述主体实现转移。“相互变格一”作文用“说反话”扣题中“喝彩”,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变格后作文《莺莺和张珙大团圆》,它除了契合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江苏卷“凤头、猪肚、豹尾”话题外,还契合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诚信”话题——一篇作文两中全国高考作文话题,其写作经验十分宝贵!变格前后两文的“明说”相同——以张珙与莺莺的爱情作内容。但是,两文的“暗说”不同:变格前作文以老夫人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变格后的作文以老夫人作为不守诚信的代表——其变格方式是“更换‘暗说’内容”。  相似文献   

7.
守而不痴     
变格后作文为将课堂习作变为应试满分作文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依据高考话题主旨对课堂习作材料作辩证分析。例如:运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材料,变格前作文因其主旨是“清醒出走”,故正入反出“愚痛”之意;变格后作文因其主旨是“坚守”,故正入正出“不弃”之义。“愚痛”和“不弃”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材料中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依据作文主旨选准某个侧面,作者运用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攀登     
“相互变格一”作文,在凸显主旨时,给标题“位置”加上“恰当”的修饰语,从而“向下”行文。“相互变格二”作文,将第三自然段中的“上一层”三字由实到虚行文,从而用“扶伤”的事迹来扣“攀登”二字。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张力     
此文“秘密”一词立骨,它有两个层面的意蕴:表层“发财鱼的秘密”;深层“发财鱼的真正秘密”——更大的秘密——逼迫村民求发展。此文还可变格用于“近忧与远虑”的话题作文,变格措施是:将文中——“其中发黄的一张上写着:‘今天我没有告诉他们发财鱼的秘密,这或许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我便有了一个更大的秘密。’”——这句话展开写,对其中的“发黄”“今天”和“这或许是正确的”分别进行铺垫,从而凸显“远虑去近忧”的主旨;变格后作文标题改为“昨天的秘密”或“一张发黄的纸”。  相似文献   

10.
有特色的文章是“我”用心写就的——“我开始留意教室和走廊,尽量多收集瓶子,帮她装在另一个袋子里”。此句还要锦上添花,将其中的“留意”“收集”和“装”的细节写出来,将遇到的矛盾写出来,将背景材料写出来。此文升格后可变格用于“投桃报李”材料作文,变格措施是:强化“相互帮助”,替换“知足的微笑”及相关文字。  相似文献   

11.
一波三折,凸显孝心。从“不卖九枝”到“卖九枝”的转折,源于小男孩发现“阿姨……眼睛里流出一些惋惜的神色”——泛爱众。从“一个巴掌拍到了他的屁股上”到“妈妈流着泪把儿子抱得更紧”的转折,源于小男孩“替爸爸给您送一朵”——不仅有儿子对母亲的孝,更有“子代父”表达爱。此文为“先果后因”结构——“泛爱众”者,重亲情。此文可变格用于“感恩”材料作文,变格的措施是:叔叔买“九枝康乃馨”送给母亲,标题变为“母亲节的康乃馨”。  相似文献   

12.
忘带钱包     
编者推荐:卒章“拿起手机就按‘110’”,是“曲径通幽”之笔——没有结局的结局——给出了未知的内容,还给出了探索的空间!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打假”话题作文,其变格的措施是:整理并补充店主所疑之事,或由点到面安排,或由实到虚安排;细节可从“用假币付账”开始。标题变为“一张假币……”。  相似文献   

13.
这一组三篇作文——第一篇和第二篇属“升格作文”专栏,第二篇和第三篇属“变格作文”专栏。变格前后的作文,其标题只有一字之差,立意完全相反,但所用材料还是火柴姑娘和风婆婆,只是增补了桑塔纳的细节。  相似文献   

14.
两文所用的材料基本相同,而主旨不同。这是怎样办到的呢?第一,表述主体不同。“相互变格一”是老校长和狱方;“相互变格二”是威廉·哈维和塔·布克。第二,强化事件同主旨相关的属性, 淡化其不相关的属性。例如“打死狗”:“相互变格一”突出“老校长一没有大发雷霆,二没有给他任何纪律处分”;“相互变格二”突出“他坦然告诉老校长,自己只是想看看小狗的内脏结构……他的“坦诚”让他从老校长那里得到一项正合自己心意的“嘱托””。此文被强化的属性到彼文中却淡化了。  相似文献   

15.
四季雨     
作者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运用“雨景”材料;在运用现成材料时,能依据新的主旨对材料作微调——变格成功的关键。两文写的是“四季雨”——各个季节都有其独自的特点,从而凸显了“全方位的幸福或休闲”。但是,对“雨”还有难度更高的写法——将某个季节雨的特点写透,以点带面,给人遐思。文中“踏着雾湿的小路”的“雾湿”应改为“湿润”;“在适当的时候伤春或悲秋”和“叹一叹年光逝,惜一惜韶华落”两处,在变格前作文中可保留——辩证说幸福,但在变格后作文中,对“最休闲”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6.
记叙事件,旁敲侧击。正面写过生日之“喜”,侧击爸爸不归之“悲”——其“悲”,用“小白花”出之。此文可变格用于“盼和睦”材料作文:删除“小白花”及其有关的文字,增补“爸爸接通电话”的情节。标题变为加上双引号的“爸爸,我和妈妈好想您”。  相似文献   

17.
怀念长头发     
变格前作文以头发之“轻”承载亲情之重,很有特点。全文用“头发”组织材料,跌宕起伏。“忽然看见一个‘男人’在照镜子’——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出彩之笔!变格后作文为凸显变格后的主旨,其变格的方法还有:①变换“要钱”的背景。变格前是“我要买词典”,变格后是“任课老师要我买复习资料。②变换“我”对妈妈剪去长发的“感受”。变格前“我欣慰”,变格后“我心渗血”。③改变了标题。“头发伤痕”,无理而妙,发人深省。④卒章“豹尾”,入木三分。“下星期,交15块钱”一笔,将变格后作文的主旨向纵深开掘。  相似文献   

18.
二娃成亲     
荐评者对此文章法与主旨的评点,甚当!还可喜的是,此文主旨多元,也可将其定位于“真情”——文章一波三折,一折之前“小翠和二娃非常要好”,二折之前“他们一起跪在小翠父亲面前”,三折之前“在小翠的一再鼓励下,二娃决定到深山里去找一个叫成智的高僧,请求他帮助”——“三前”的情感基点均为“青梅竹马,真心相爱”。为此,本文可变格为“真情”话题的作文,变格的措施是:以“情”贯串全文,结尾用“情”字取代“逼”字;变格后作文的标题宜更换为“二娃与小翠”。  相似文献   

19.
空座     
变格前后两篇出彩作文,都采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凸显主旨。变格后作文变换了升格前作文题目中的动词,且在行文时围绕变换后的动词描写新的细节——变格方式。变格后作文中的“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宜更换为“现在怎么还有年轻人”。以更加凸显全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20.
“我听朋友说这几天可能要下雨,便回去给你带了件外套和一把雨伞”——这一母爱的超常之举,是用“途中偶遇朋友”背景材料托起的。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2006年高考安徽卷“读”的话题作文,变格措施是:将“母亲”作为一部书,将其各项举动,作为“章节”。标题变为“读‘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