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代的声诗是一门集乐、舞、声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到了宋代,唐代歌诗之法逐渐不传,音乐与诗歌创作逐步分离,它不再是一种大众娱乐方式了,而这项任务由大量的词来充当。于是大量的脱离了音乐的纯文学创作的诗歌出现了,音乐对诗歌创作有着内在的规定性。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分离对唐、宋诗风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诗歌形成初期,诗和乐是不分家的,它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诗歌之中。唐代的声诗继承了这一传统,集乐、舞、声、容于一身。到了宋代,唐代歌诗之法逐渐不传,音乐与诗歌创作渐趋分离,出现了大量的脱离音乐的纯学创作的诗歌,而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方式的功能由词来充当。与此同时,唐、宋诗这两种不同风格诗歌也形成了。诗歌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和诗歌所处的政治、经济、化环境,其中音乐对诗歌创作的规定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诗歌的发展就与音乐密不可分,优秀的诗歌往往具备极高的音乐性。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叙事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最高。他的两部长篇叙事诗名篇《长恨歌》、《琵琶行》和部分讽谕叙事诗叙事晓畅,易于传唱;体现叙述的节奏感与叙事语言的韵律美;叙事过程中强化抒情因素;精彩绘声,以声写乐。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达且国力强盛的一个朝代,当时统治者对于音乐的崇尚以及时尚的引领使得音乐在当时的地位比较重要,赋予了唐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及生活态度,诗歌创作所需的审美境界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因此,创造出很多精美优秀的诗歌,诗歌的不断盛行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音乐的发展。现代音乐在创作中考虑到古今语言、音乐的差异及情感表现方式的不同,取其意境,用其意向,使之与现代音乐结合起来,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一道特殊的景观。  相似文献   

5.
王梵志和寒山都是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代表,而且二人都是唐代著名诗僧。僧人大量地创作诗歌,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僧人以特殊的身份、思维方式与文化背景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由隋入唐的诗僧王梵志开创了一条与文人诗歌风格截然不同的白话诗派。王梵志之后的寒山,继承了王梵志的诗歌特色,创作了大量诗作。寒山诗和王梵志诗无论是在内容还是风格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寒山诗对王梵志诗还有发展和超越的地方,使得寒山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推动了唐代白话诗歌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杜甫旅居陇右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主要包括一些遣兴咏怀诗、边塞山水诗和咏物诗,陇右诗无论同唐代其他诗歌相比还是与其前期作品相比,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是其诗歌创作生涯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唐代女性围绕着爱情与自然创作了数量较多的诗歌。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下 ,这些诗歌一方面是唐代女性情感的真实记录 ,另一方面对后代女性诗歌创作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音乐诗不仅是唐人对诗歌题材的一次拓展,而且是唐人从审美角度,对唐代音乐化的一种透视,这些以音乐生活为创作题材的诗歌,艺术地表现或再现了唐代乐器,乐曲,乐工的演奏情况,传达出听的感受和感想,在表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方面,不落常套,情韵俱佳,特别是它以声喻乐渲染诗情,以形状乐传递深情,以典喻乐饱含激情,以感寄乐寓托真情的独特表现手法,尤为引入注目。  相似文献   

9.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杜甫一样,代表了唐代诗歌甚至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王绩是初唐著名诗人,他独拔于流俗之中,大胆对诗歌创作进行革新,融合了山水与田园诗,推动了诗歌律化,对唐代诗歌兴盛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北宋才女李清照写作的一首忆昔词,现代著名作曲家张宏光依据这首诗词谱曲,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开幕式上由台湾歌手蔡琴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场景中演唱了这首作品,其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堪称为古词新唱这种艺术形式的杰作,通过对这首作品音乐创作和演唱特色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为古诗词谱曲以及把握其演唱特色,以更加完善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复雅是南宋词坛的一个重要观点.随着时代的变化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演变.大致有三种:政教之雅;诗化之雅;醇雅.从时间上看以开禧北伐为断,前期以诗化之雅为主,后期以醇雅为主,政教之雅则贯穿其中.南宋人对种种不同的雅词的提倡中也包含着一些共同的趋向,如尊词体、典雅化等等.  相似文献   

13.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致力于词创作的作家,为宋词的发展开创出了新的局面。本探讨了宋词发展兴盛的成因,并通过对《雨霖铃》一词的分析,阐述了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刘克庄是我国南宋后期的重要文学家,虽然他的诗作远远多于词作,但人们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词作,尤其是关心人民疾苦和国家安危这一类词。历来认为他是南宋继辛弃疾之后的又一位爱国词人,词作主调是爱国的,激情高昂,风格豪壮。事实上,受其生活经历和思想影响,他的前期词作壮怀激扬,志深意长,而后期词作则低吟消沉,遁迹避世。  相似文献   

15.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是较早的宋人注宋诗的本子,体现了江西诗派的阐释特色,也影响了任渊、李璧等人的诗歌注释。苏诗百家注完整集中地体现了江西诗派的诗歌创作理论,如"以才学为注"的阐释方式是"以才学为诗"的最好诠释,"一字綮切必有来处"的理念是"无一字无来处"的直接表达,发掘诗歌中的"断以己意"之处则是对"夺胎换骨"的敏锐察觉,这些都最终体现了江西诗派"以故为新"求新求变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16.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的谏官和爱国诗人,其《诗评》一文集中阐述了他的诗学观。他师法多家,尤其受李白、杜甫沾溉最多。其诗克服了白体的率易平熟、西昆体的藻饰雕琢及江西诗派的奇谲瘦硬之弊,既有白居易的平易、杜甫的骨力、李白的豪放,又有宋人的健朗,表现出雄浑俊逸、自然天真的主体风格。而由于题材、思想情感、历史背景等的不同,风格又呈现出多样性。南渡之前的诗作更多地追踪李白,充溢着难以抑制的狂情豪气;南渡之后的作品则侧重学习杜甫,显得沉郁顿挫,而对陶、谢的推崇又使其诗时时呈现清远平淡、天真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宋代杂体词有集句、隐括、回文、嵌字、药名、曲名、联句、独木桥体多种.现存数量虽不是很多,但在当时却是比较流行的.刻意发掘词的娱宾遣兴的潜能,将"以才学为诗"推广到词坛,和杂体诸形式自身的魅力,这是宋代杂体词产生、风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禅理诗。其中苏轼的禅理诗创作最具特色。本文试图从"以禅入诗,借诗遣怀"、"以诗说禅,空观自省"、"诗禅融通,随缘自适"等三个方面对苏轼的禅理诗创作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冒头”指诗歌发端未切诗旨,有大量琐语铺叙,这一现象在应制诗中表现特别明显。晋宋时四言应制诗发端多颂圣冗语,数韵方及主题;在四言和五言祖饯应制诗中,诗人突出帝王在送行中的地位,隐去自身,以颂圣代替违恋之情,和“冒头”同一机杼,至唐甚至发展为在饯送诗中抒酬恩报恩之念。应制诗具有的意识形态、文化资本、仪式化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冒头”的成因,表现出应制诗的政治功利性和工具性。同时,“冒头”也反映出应制诗人对君权的策略性妥协及其屏营于人格独立和依附间的焦虑和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