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古今文献的认识看文献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宁 《图书馆》1998,(4):10-13
文献一词源远流长,有关文献的解释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问题。本文概述了文献概念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古今学者不同文献观的分析,从文献内容的信息性、符号的识别性、载体的固态性、形态的呈现性四大基本要素的构成揭示了文献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
文献数字化理论研究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在文献数字化过程中,应关注数字化文献的选取、数字化方式、相关技术、著作权等理论问题和国外文献数字化的一些进展,同时指出了文献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献载体演变对文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文献类型发展演变过程中,文献载体经历了三次重大演进。本文就文献载体的每次演进,文献类型的每次变革,对文献基本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揭示出文献类型的每次演变都是为满足当时社会科技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4.
汉代用校勘法系统地整理文献 ,使校勘成为文献整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奠定了古代校勘学的基础。终汉一世 ,政府和私人文献校勘绵延不绝 ,尤其是刘向校理秘书、东汉建立校书制度和郑玄的校注群经 ,不仅厘定了文献正本 ,而且创制了一系列校勘方法和术语 ,成就突出 ,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文献数字化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认为在文献数字化过程中,应关注数字化文献的选取、相关技术、著作权等理论问题和国外文献数字化的进展状况,同时指出了文献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献载体演进过程述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文献类型发展演变过程中,文献载体经历了三次重大演进阶段。文章从文献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的角度,对不同阶段文献类型演变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指出第一次演进阶段是中国文献形成的演进过程;第二次是文献类型转型的演进过程;第三次是文献类型向高密度化、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演进开端。并且揭示了文献类型演进过程中每次重大变化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满足需要的客观规律,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7.
在磁带文献的保存过程中,往往出现噪音与失真现象。噪音是指磁带文献在重放过程中,除了所记录的信号外,还会出现原始记录中没有的其它干扰信号,这些信号称为噪音。如磁带录音文献在重放过程中出现原始记录中没有的声响:沙沙声、串音和回声等,磁带录相文献重放时出现雪花点等。失真是指磁带文献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不一致,出现信号的畸变现象。如磁带录音文献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文献传播中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霞 《晋图学刊》2006,(1):11-13,17
本文通过对数字化文献的界定,分析了数字化文献在传播过程中涉及的侵权行为以及国内外对数字化文献传播中的法律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数字化文献方面的立法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共享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对非文献资源共享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阻碍了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进程。就非文献资源共享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阐述,着重分析了非文献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非文献资源共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献引用延时效应及文献老化模型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文献的发表过程存在明显的延时,本文分析了文献发表延时对引文统计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在各种老化模型中都应进行延时修正的观点,并通过SCI引文年代分布统计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文献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和财富,它反映了各地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自然资源及风土民情等情况。襄樊学院图书馆在建设襄阳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过程中经历了文献收集和文献揭示两个阶段,总结了建设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结合襄阳文献的总体特点和规律归纳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规范的文献编制方法,尤其对分类编目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闭合式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在中文文献中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基于Swanson的闭合式与开放式知识发现法具体算法过程的基础上,以中国期刊网医药卫生大类的数据为测试集,采用的闭合式和知识发现方法,在中文科技文献中重现了"雷诺氏病和鱼油"、"偏头痛"和"镁缺乏"两对概念的知识发现过程,验证了Swanson的基于非相关文献的知识方法中的闭合式方法在中文文献中同样可行。  相似文献   

13.
最近,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卿家康先生的《文献社会学》一书,该书构造了一个包括文献的社会实质与功能、文献的社会源流、文献的社会生产、文献的社会传播、文献的社会消费、社会文献组织、文献的社会效果和文献的社会控制等范畴的体系,读后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该书主线乃作者所称的“文献的社会过程”(即文献的社会历史过程,或曰文献的社会源流)和文献的社会共时过程(即文献的社会生产、社会传播、社会消费与社会控制)。将文献与社会的关系直接放到文献的社会过程中去阐发,避免了平面、静态地论述这一关系,也正因为如此,使全书之内容更为生动丰富。该书的内容特点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数字化文献的界定 ,分析了数字化文献在传播过程中涉及的侵权行为以及国内外对数字化文献传播中的法律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对我国数字化文献方面的立法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文献信息系统历史演变过程的分析,说明文献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使文献信息系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质的飞跃,而每一次飞跃又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图书馆文献采访过程中文献信息的组成及其作用,通过分析比较,对如何组织管理文献采访信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文献传递过程中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作了一些研究,探讨了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的隐性知识,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的隐性知识转移的必要性、转移与共享的保障、转移和共享的途径,并同时探讨了借以一典型案例验证了文献传递过程中隐性知识转移的显著绩效。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献传递服务是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延伸和补充,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方式。在阐述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主要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期刊文献发表过程的机理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描述期刊文献发表过程的机理模型—差分方程及其边界条件,通过一个最简单情况下的特解例示了该方程在揭示文献发表内在物理本质方面的有效性,为定量地研究文献发表过程提供了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图书文献遗产保护的范围、现状以及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加强图书文献遗产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