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关注人类的幸福、力量与最佳机能,现已发展成为一场世界性的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对二战后心理学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提倡独特的心理学观点.虽然积极心理学以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出现在心理学领域,但其与传统主流心理学并非完全对立,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与传统主流心理学的关系可以看出其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继承、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那么应当该剩下的是什么呢?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心态!我们的积极心理学关注的就是幸福与力量的学问。  相似文献   

3.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信念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它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应从过去对心理问题的过分关注转向对人类积极力量的关注,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找到帮助所有人在良好条件下获得自己应有幸福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     
《宁夏教育》2009,(7):160-160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发起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心和美德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性中的幸福、优势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力量。心理健康课堂是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鉴于此,在介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探讨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的内容,以及积极心理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学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信念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它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应从过去对心理问题的过分关注转向对人类积极力量的关注,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找到帮助所有人在良好条件下获得自己应有幸福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积极心理学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主张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而获得幸福。我们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在积极心理学以及孟万金先生所提出的"积极心理健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一场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它是利用心理学已经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抛弃了传统的"主流心理学"过度关注消极、病态的研究路线和模式,转而关注人类的积极力量和品质,注重普通人潜能的发挥、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帮助人们更快乐、更成功、更健康.它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关注疾病或者健康的科学,同样也是一门关注人类幸福、快乐与发展的科学.从"消极"到"积极",可以说是心理学界的"弃暗投明",指引着每一个普通人都尝试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提出的。积极心理学倡导用一种积极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激发每个人所固有的、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其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基于积极心理学与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的一致性,笔者将积极心理学引进课堂,在培养学生积极品质、诱导学生积极情绪和增进学生积极体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们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身上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本文就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心理学领域中研究幸福的新的分支学科,其核心目标是帮助人们理解并获得幸福。200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内尔·诺丁斯教授在《幸福与教育》中,从教育哲学的高度论及了“积极心理学”,提到“幸福最好不要被理解为一种寄希望于未来而获得的一种状态。当前的幸福与未来的幸福之间不是互不相容的,它甚至可能对未来的幸福产生重要作用。因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当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们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身上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本文就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和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等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从而帮助所有人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下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从共同养育的积极模式、积极的文化编码、积极心态、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发起是美国当代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心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诚信是一种美德,是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元素,是当今时代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进行了探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主张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是帮助人们走向幸福的一门科学.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看,积极心理学的价值意义体现在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学会并保持乐观以及使个体形成积极人格.下面根据笔者近一年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实践,从中挑选了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充满希望、走向幸福的科学研究,对于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有着重要启示。助力教师体验积极情绪、引导教师保持希望、点燃教师心中智慧,让教师期待校园精彩、追求美好未来、获得职业幸福的能力和方法,从而让教师耕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一种新的思潮,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各类现象作出新的解读。积极心理学为改进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新的理念。积极心理学认为,高校德育工作应努力塑造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养成积极认知方式,帮助大学生获得幸福体验,从而使大学生以一种积极心态投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陈玉坤 《成才之路》2013,(15):48-49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方法是,运用积极心理学,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运用积极心理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心理学注重人类的消极面不同,积极心理学主张挖掘人性中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地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使人类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高职学生的身心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