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振 《科教文汇》2013,(24):122-122,124
中职体育教学,发现学生原本很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在体育课教学中,只要体育教师按教学工作计划,按教学常规要求学生,学生就情绪不高:相反,对学生的训练不加约束,让其自由活动,他们就特别开心。有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自己玩”比“老师教”更开心。对于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既有学生的认识问题,更有教师的工作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完善措施,实现体育课上教与学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教学内容的现象。有些学校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确实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却只是做形式上的创新,忽视了实际的学生兴趣的培养,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清楚地知道导致这种局面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本人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针对初中生对体育课所教内容兴趣不高的现象,分析产生"厌学"的原因,提出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喜欢体育运动,不喜欢体育课"不光是中小学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大学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年来,传统教育中的"应试教育"模式牺牲了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情感和才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和约束学生,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明确提出:"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如何更好的响应国家的号召,使体育课堂活跃起来,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通过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大学生喜欢谈论体育赛事、喜欢打球、喜欢体育旅游、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那么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谈话,试图从学校、学生、教师、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环境、教材等几个方面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学生在内心深处对体育课有些抵触情绪,从而不利于体育课的开展,感受不到体育课的快乐,学生也不会获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成就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将结合体育课和学生的特点,从如何让学生喜欢体育课和在教学中适当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两个方面入手,简单分析怎样让体育课堂充满成就感和快乐,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实的体育课堂现象却是: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要上好体育课,除了要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外,还要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紧密相关。本文旨在通过笔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为体育课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李永丰 《科教文汇》2009,(27):211-211,225
体育课上学生猝死,体育课女学生为救老师被标枪击中,体育课铅球伤人案,体育课跌倒脾脏破裂案等有关体育课上的运动伤害事故在新闻里时有报道。由于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得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为了安全而“因噎废食”的现象。因为怕体育课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得很多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害怕心理,不敢做动作,上课就请假;  相似文献   

8.
花玲云  杨湑 《科教文汇》2011,(36):149-150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高校教学中的必修课,公共体育课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体育健身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观。体育课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当前体育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希望能为体育课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浅谈新课标下的田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径运动是各类运动的基础,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而不喜欢上田径课的问题。我们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采取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积极探究,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董亚会 《内江科技》2012,(10):106+9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河南省多个高校的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从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原因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以此提出了建议为学校及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内江科技》2016,(6):143-144
通过比较中国、日本和美国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发现中国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重视老师"教"的过程,忽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而日本和美国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享受体育课堂。所以,中国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追求高效的体育课堂目标,出现了体育课堂教学诊断这个概念。体育课堂教学诊断的目的是要及时发现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虽然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师资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与改善,但是,学校体育的效果--学生的体质水平、体育能力等并未因此而得到较大的改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观的束缚下,教师强行教、学生勉强练的教学方法给上体育课的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出现了随着年龄增长年级升高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呈下降趋势的现象.不少学生上体育课时消极怠工、无精打彩,而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却生龙活虎、乐此不疲,两者成鲜明的对照.出现这么强烈的反差的原因何在?我认为,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必须看到,要学好体育,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后者起着重要的推动、维持、调节学习的作用.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满足孩子们的运动欲求,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越明确,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会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教师强制性的,而必须是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基于这样的因素,让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佟琳琳 《今日科苑》2010,(6):284-284
长期以来,学生中一直存在着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这大概与沉闷、单调的体育教学有关。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通过课程改革,并实行升学体育考试制度,以此来促进中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学校响应教育部要求,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场地。但是日益增加的升学压力始终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不愿"浪费"时间在锻炼上,大部分中学生选择在大课间或体育课上仍抓紧时间学习,或者不参加老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只是"成群结队"在操场上散步来消磨时间,缓解压力。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兴趣的降低已成为中学生体育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主要探究了体育教师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语言上好一堂课的问题。多年的教学经验使笔者体会到,要上好一堂体育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必须科学地运用教学语言。体育课的教学语言力求准确、简洁富有可接受性。还要生动、形象、节奏感强、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学生从运动中找到乐趣,就会喜欢体育、喜欢体育课"。这是清华大学张威老师对体育教学目标下的一个结论。毋庸置疑,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保证优质教学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主要探究了体育教师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语言上好一堂课的问题。多年的教学经验使笔者体会到,要上好一堂体育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必须科学地运用教学语言。体育课的教学语言力求准确、简洁富有可接受性,还要生动、形象、节奏感强、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中体育课教学教材内容,教学形式单调,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些方面的问题已受到国内外教育、体育工作者的重视,高中体育课型的改革就成了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问题。高中体育选项课是课型改革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体育选项课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体育选项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可行性,更有必要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孙建 《内江科技》2009,30(2):171-171
中职学生中有大多数女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她们不喜欢体育课,对体育没有兴趣,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师如何培养中职女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制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充分调动中职女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大多数的同学看来,体育课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而且还是一门非常累的课程,所以大部分的中职学生都不喜欢上体育课,对于体育课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低。所以,本文就探讨一下中职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