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革十年,学校变为政治斗争的战场,是受破坏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深的社会领域之一。学校日常的教学活动被要求以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强调与现实的生产劳动和政治斗争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教学被大量压缩合并,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被各种新尝试取而代之。师生还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文革期间,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丧失殆尽,留给历史的教训是沉痛的。  相似文献   

2.
革命诗词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适当运用革命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深刻领会"三个选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纵观8年抗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并存.他们互相依托组合起来和敌人角胜,同时彼此间又存在激烈的矛盾和斗争,从而导致了中日间军事形势的演变和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两个战场是决定抗日战争的面貌和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杨春花 《林区教学》2010,(11):80-81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的效果。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历史教学呢?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的实践表明:推进创新,提高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效益应该从"教学理念"创新以及"教学方法"创新两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历史现象.尽管两个战场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也贯穿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的配合作战,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是在每一学期开学时进行的反思,是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进行一次"定位",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及时、自动地对每一节历史课的具体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又分为"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和课余反思"三个方面,这种反思能使历史教学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是反思的重要部分;教学后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历史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本期历史教学行为进行"扬弃"总结,做到既"扬"其长处,又"弃"之糟粕。如此反思才能使教学经验择优化、理论化,才能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7.
"05方案"实施至今已近十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问题。就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现状来看,需要处理好这样几个基本问题:一是明确"纲要"课的课程性质与定位,厘清与专业历史课程的区别;二是避免与中学阶段历史教学在内容上的重复;三是处理好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关系;四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它经历了由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的发展过程.随着战争面的逐步扩大、形成了几个大的战场:欧洲和大西洋战场(它又可分为苏德战场和第二战场);北非和地中海战场;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中国抗日战争从9·18事变开始.就一直具有反对法西斯侵略和殖民地化政策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中国战场既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要战场,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由独立抗战发展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联合同盟国继续坚持持久作战.始终把日本的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辽阔的战场上.并先予日军以重大创伤.中国人民不仅是战胜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9.
对于抗战文学的研究,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学术界,存在两个审视系统和两种述评结论,原因在于各自秉持"革命斗争"理念或"反共斗争"理念,从而造成各自研究成果在所难免的种种缺陷与偏颇。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是中国捍卫民族生存、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避免人民遭受异族奴役命运的国家行为,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和国家要求。因此,研究抗战文学应当树立国家主体理念,科学、完整、准确地展示中国抗战文学的伟大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10.
刘福金 《文教资料》2014,(18):169-170
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讲授的实际效果,是教学思政课的一线老师孜孜追求的永恒课题。作者从事"纲要"课教学实践工作多年,认为应从深化对教材体系深刻理解、把握中国近现代化主题的历史推进的主题、影视资料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展现、对历史事件深度的反思挖掘、对历史人物独立人格的深刻剖析,以及对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的关注等几个方面,提高这门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学生普遍反映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课程中较难掌握的一部分。主要由于社会性质、阶级成份、斗争内容、历史事件都比较复杂。如何教学这部分历史,应该认真考虑。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近代史中的两条线索和九个大事件,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在对口高考升学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作文基本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套话连篇的新"八股文",一种是原生态作文。一、新"八股文"的特点1.选材万能性。不论是什么题目,都列举近几年来被大量重复引用的材料,总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事例,如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引用的也是已经被用得烂熟的名言警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革命自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就抗日战争整个过程来看,自始至终贯穿着国共两党的合作、斗争、对抗、分裂等一系列矛盾,本文试就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相互关系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 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是由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特点和多方面历史条件决定的。自从日本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不懈的做出努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党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当局由其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  相似文献   

14.
胡桂珍 《考试周刊》2012,(5):143-144
多媒体教学通常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超文本的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形成合理教学结构的过程,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历史教学的预定目标的实现。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目标主要有三个:"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来说,是指"通过普通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赵琳 《文教资料》2014,(35):171-17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设讲授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其作为"05"高校"两课"中间桥梁和社会历史背景的地位作用、不是政治的历史而是历史的政治的性质定位、课时内容设置的"巨大张力"及与其他政治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重置都是有迹可循的课程特征,由此呈现的教学特色必然是突出线索阶段教学、着眼历史国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类比教学法就是把同一类型或类别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通过类比,可以清楚地区分同一类型或类别的历史事物。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类比教学方法,对近代中国各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三种模式进行阐述,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人民是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审视十年以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国课堂教学正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观点、模式或"范式"。深入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问题,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策略,真正实现我国课堂教学的"转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的关键。我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流行的教学观或教学改革"热点"的判断依据,是我对世界百年来教育民主化运动所诞生并不断成长的"民主教学"的理解。人类教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发展有两个重要"分水岭":一是十八世纪"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18.
高中历史学科是承载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文章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从创设情景,感悟历史;模拟角色,演绎历史;借用文学,体味历史;走出课堂,走近历史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体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学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本质发展为准绳,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同时,中学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纳和借鉴优秀文明成果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高国民 《现代语文》2014,(11):84-85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精华,是祖宗先贤攻城略地、出奇制胜的法宝。这一智慧结晶也早已引起国内外人士,特别是日本及欧美人士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人们将它广泛运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经营、外交谋略、现代战争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取得了显著的实效。然把该兵法的精髓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颇为少见,笔者认为"商场如战场",课堂亦"战场",如若能把该兵法创造性地运用于现代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