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真 《中国广播》2014,(2):51-53
危险时刻,共同记录难忘中国之声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10点整.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直播节目《雅安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2.
2002年12月2日开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音乐之声”已经度过了它的初创阶段.开始步入一个成熟发展期。一年多来.“音乐之声”作为一个现象,在频率专业化改革研讨中.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同时也引发了全国广播界新一轮的频率专业化改革。在剥离了成功光环之后,再来解读“音乐之声”的改革历程.侧重评估它对传统文艺广播经验的颠覆.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3.
广播改革一直步履艰难,对于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而言.每一次改革因影响面大.微调微动的谨慎调整一直是改革的主要特色。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改革的步伐不得不加快.力度不得不加大。此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以第三套“音乐之声”.第二套“经济之声”.第七套“华夏之声”为代表的频率专业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中国之声是中国广播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且惟一覆盖全国的广播节目,其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可资借鉴之处,本文从节目内涵、选题、音响使用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之声特别策划的"家书里的中国"的节目特色.  相似文献   

5.
陈伟  柳芳 《新闻前哨》2010,(5):34-36
2009年2月,在一份来自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收听数据报表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格外显眼。2008年12月与2009年1月.“中国之声”的收听市场份额在武汉、成都等25个城市不是占据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北京市场份额也由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当年3月,“中国之声”广告合同签约率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30%。  相似文献   

6.
媒体气质是媒体品牌化建设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一个台、一个频率或频道独特的个性和内在品质的综合,从媒体的发展变革看,"声音"在构建媒体气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个案分析,提出了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应具备的四个基本品格,即:准确清晰的规范之声,真诚和谐的自然之声,分寸恰当的思想之声,富有活力的生命之声.  相似文献   

7.
竹林七贤在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竹林七贤身后"贤"与"不贤"的辨析之声,代有相继.本文从传统伦理道德角度、佯狂嗜酒的骇俗行为、竹林的文化媒介等三个方面对"竹林七贤"之"贤"义进行别样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中国广播》2013,(12):20-2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11月8日揭晓。中国之声苏扬、音乐之声但茹、中国之声庞莹、音乐之声小强、中国之声林溪、中华之声月媚、经济之声王强、中国之声陈亮、文艺之声小马、音乐之声文超等10名选手荣获“十佳”桂冠。音乐之声文超同时荣获“最佳风采奖”,中国之声姚轶滨荣获“最佳新人奖”,民族之声哈萨克语广播主持人阿尔达克荣获“十佳”特别奖。  相似文献   

9.
李涛 《中国广播》2014,(2):54-55
中国之声走过十年,她的荣誉和影响不仅给我们这些参与者带来了自豪,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支撑,自己在中国之声十年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微不足道,但唯一可心安的是:没有做一个旁观者,  相似文献   

10.
今年元月1日.经过全新的打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开播了。开播四个月来.中国之声展示了它准确的定位、海量的信息、厚重的分析和权威的发布.展示了它在节目形态、传受互动、开发新闻资源及低成本运作等方面成功的做法,成为实实在在的中国广播第一品牌.从而为国内广播走专业化道路.为正在推行改革的各地电台就如何办好新闻综合频率创造了范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17,(2):封2-封2
2016《中国声音中国年》(金猴篇)荣获亚广联创新节目类大奖.2017年1月27日(农历大年三十)12:00至18:0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文艺之声、中国交通广播、中国乡村之声九套频率并机直播.  相似文献   

12.
首先祝贺中国之声作为中周新闻广播的第一品牌,已经走过了十周年。十年间,中国之声的台标音乐,古曲《梅花二弄》在听众耳边悠扬播放;《千里共良宵》的情感访谈,陪伴着听众度过了3650多个美好的夜晚。  相似文献   

13.
阮虹  陈怡 《中国广播》2011,(5):8-11
中国之声新闻改革在广播节目创新中具有典型意义,也是主流媒体从激烈竞争中突围的成功范例。本文以中国之声为例,探究国家电台新闻频率如何通过对节目进行持续不断的局部调整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版,使节目设置和编.排呈现出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2004年1月1日开播以来,以全新的内容和形式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以及听众的认可,在业界掀起了一次震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14,(2):9-15
2004年1月中国之声呼号首次响起频率专业化大幕拉开 2008年8月中国之声以速度制胜成为中国新闻改革的一面旗帜 2011年10月立体快进责任至上中国之声再起航  相似文献   

16.
李胜 《中国广播》2009,(3):57-58
2009年春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中华之声、神州之声、华夏之声、民族之声、文艺之声、老年之声等10套节目及中国广播网在《和谐中国年》的大主题引领下,优化节目编排,凸显创新理念,形成整体声势,从1月25日到1月31日,每天以121小时的超大容量,各具特色的节目特色,向全国听众奉献了多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和特别节目。《和谐中国年》节目以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方式,传递春的温暖,营造欢乐祥和,讴歌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辉煌成就,吸引了大批听众网民广泛参与。各频率在《和谐中国年》的制作中也探索出春节文艺节目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做有思想的新闻,做有温度的新闻,中国之声责任至上",是中国之声始终秉持和坚守的新闻理念,也是中国之声在"改文风"活动中着力强化和积极推进的方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些理念成为中国之声报道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源泉。本文围绕中国之声两会报道的具体实践展开分析与阐述,探索主流媒体在重大活动报道中如何践行"改文风"、不断增加民生落点、强化对社会热点的引导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深化改革实现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积极推进“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改革.成功推出了“中国之声”等9套专业化频率.使中央电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在业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2008,(6):58-58
“爱在天地间—百名歌手广播赈灾大行动”于5月14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厅举行。中央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都市之声、华夏之声、神州之声、文艺之声等7个频率进行了并机现场直播,中国广播网同步视频直播。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媒体影响力五个要素的解析,阐述了中国之声从资源、节目定位到传播方式,都为中国之声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之声在2008年的几大事件中得到了受众的高度认可,影响力空前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