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朗读在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全国中语会的理事长苏立康先生曾说过:“加强对语言感受的好方法就是朗读。”的确,课文的深沉底蕴和情感不可能只在抄写字词句、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中去把握,更重要的是通过朗读去唤醒沉睡的文字,学生才会有所感悟。有人曾呼吁:“让朗朗书声润泽孩子的心灵,让朗朗书声催生孩子的心志,让朗朗书声打开孩子的心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力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形式的朗读。  相似文献   

2.
不知何时,朗读已悄然淡出语文课堂,语文课堂的朗朗书声逐渐稀落。朗读有其独特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让朗读回归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正>在《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中方裴卿这样说:"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读课文的理解,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我们提倡把朗读的过程变成对课文深入理解的过程,把朗读与其他基础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这样实践着:一、朗朗书声之后要入情入境"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朗书声之后要与"思"结合,要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避免“虚情假意”,达到“情真意切”呢?怎样落实有效朗读的指导训练呢?本文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避免“虚情假意”,达到“情真意切”呢?怎样落实有效朗读的指导训练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最简单、最直接的语言实践活动,真正有效的朗读是需要教师艺术化的指导。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有效地进行了朗读指导,显示出了一种高超的不露痕迹的引领艺术,使学生乐读善读,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使朗朗书声成为语文课堂最美的旋律。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中国特色英语--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傻子英语,就是不会说、听不懂、记不住。我们的学生不愿意开口朗读,原本应该朗朗书声的早读课却是书声寥寥。笔者认为,英语朗读训练对加深学生英语记忆、培养学生语感有着重要作用。〈br〉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中国特色英语--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傻子英语,就是不会说、听不懂、记不住。我们的学生不愿意开口朗读,原本应该朗朗书声的早读课却是书声寥寥。笔者认为,英语朗读训练对加深学生英语记忆、培养学生语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晶 《海南教育》2014,(20):71-71
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低、中、高年段,甚至到了初中阶段都规定了这样一个课程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语也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朗读指导,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书声。  相似文献   

9.
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学生把书读起来了,朗朗书声已回响在美丽的校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朗读指导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影响了读书活动的实效性。笔者认为,阅读课上应该重视朗读,真正把“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正>在当今新教法迭出的语文教改大潮中,朗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被许多人忽视,有人说它过时了,也有人认为它并不重要,还有人认为让学生朗读太"浪费时间",不如多讲一些。其实,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大多浅显易懂,学生基本上能看得懂,老师不必讲得过多。朗读却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应注重朗读,在实施现代语文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语文课堂充满朗朗书声。  相似文献   

11.
朗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朗读对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语感的培养有着显而易见的功效。文章针对当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朗读教学和训练应该纳入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语音教学内容的教学理念,并探讨了朗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朗读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之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巧,努力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朗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现代汉语”教学目的和现状出发,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理论教学为经、以能力训练为纬、以教学内容的创新为内涵、以多种检测方式为手段.课堂教学环节为:创设问题,感知中学;揣摩词句,诵读中学;思考讨论,比较中学;扩展运用,实践中学.模式教学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注重学生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热爱汉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以模因理论为指导,在课堂口语教学中运用"听说模仿与同化""朗读背记与保留""情境套用与表达""实际应用与传输"等教学方法,探讨在课堂语言环境中有效促进英语学习者口语输出能力发展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When read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s may use different methods. W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reading conditions on comprehension. Reading aloud involved reading the text aloud for an audience. Silent reading required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silently. Follower reading involved listening to another student read the text aloud while having the text available for individual reading. Thirty-six fifth- and sixth-grade students read texts under the three conditions and then took comprehension tests. The students performed equally well under reading aloud and silent reading. Follower reading resulted in worse comprehension.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 follower readers focused on their individual reading, making an effort not to listen to the student reading out loud, which consumed cognitive resources. Since reading aloud in the classroom involves not only one loud reader but also a lot of follower readers, silent reading might be the smartest choice.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本学段学生的实际年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自我阅读中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再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关注主题对自己成长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基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经验,将利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大语文观思想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应改变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内外听说读写实践,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掌握、阅读量的积累等的实际状况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距甚远。语文课程标准重视阅读,注重扩大阅读量,倡导课外阅读,为了贯彻这一理念,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给予必要的支撑和引导,如重视教材选文,引导读整本的书,强化课外阅读观念。课外阅读应更多地指向获得型阅读,尽量与课堂教学配合,由课内迁移到课外,与课堂教学进行对比,让学生积累有用的素材,并有意识地运用。教师还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设计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文章本是有情物。朗读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朗读"活"起来。利用情境渲染,促学生动情;通过引导辨析,与学生体情;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抒情。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模因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新达尔文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应用于很多领域如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模因论揭示了文化传承和进化的规律,强调文化通过模仿、复制而得以传播.它为人们探讨语言的发展和进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被学者们广泛应用于语言学、语用学、翻译学和语言教学.在当今英语教学理论多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中,模因论对于优化课堂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使我们重新认识到:传统教学中重视的朗读、背诵、模仿等是语言习得的既有效而又容易操作的方式.本文尝试介绍模因论的由来及特性,分析模因论和语言教学的关系,探讨了模因论视角下的现代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