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中国当代诗歌与政治、经济、化、教育、社会诸问题联系紧密,其基本走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至70年代末是“以政治为本”的诗歌;80年代至90年代是“以语言为本”的诗歌;进入21世纪以来转向“以人为本”的诗歌。多元共存、兼容自由、关注人性和生态环境,已日渐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当代彝族汉诗”是中国当代汉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当代彝文诗歌”共同汇成了“当代彝族诗歌。”“当代彝族汉诗”起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它经历了诞生、发展、壮大,现在正逐步走向辉煌。本文试从转述、融合、重生三个方面来对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当代真正的“女性诗歌”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女性意识作为书写中心。而“母亲”这个光荣的传统社会的角色在与当代女性意识相冲撞的过程中发生了流变。当代女性诗歌中母亲形象由崇高到被彻底解构的过程也是女性意识由朦胧到觉醒到蓬勃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中国女性文学始终贯穿着女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主题。在这近百年的探索过程中 ,女性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 70年代未探寻“与男人一样”的作为“人”的价值阶段 :二是 80年代探寻“与男人不一样”的作为“女人”特有的价值阶段 :三是 90年代以来探寻“与别人不一样”的作为“个人”的价值阶段。从不同阶段的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 ,可以透视出 2 0世纪女性作家在崛起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当代女性文学与精神分析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复归并取得辉煌的成绩,首先应归功于女性作家,她们在性别意识觉醒的同时找到了弗洛伊德主义作为自己最为契合的理论资源。当代女性文学的料神分析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黑暗大陆“的守梦者;创伤经验与童年固结;变态心理的艺术聚焦。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21,(1):14-20
新诗百年以来,内蒙古诗歌始终处于"失范"和"离场"的状态。重塑内蒙古诗歌形象,重构内蒙古诗歌内核,成了摆在当下内蒙古诗人思考与创作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对内蒙古诗歌与女性诗歌的考察,以《内蒙古女子诗歌双年选》为蓝本,剖析选本价值与内蒙古女子诗歌的特质,并从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性别"特质的凸显、塑造一个新的诗歌地理,完成本地(本主文化)与异域的精神突围、生态女性主义的女子诗歌书写的觉醒与可能三个方面,指出内蒙古女子诗歌在当下诗歌大潮中突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被边缘化,诗歌边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诗歌边缘化将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消极而长期的影响。当代诗歌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应该重新定位,诗人们要从生命的本真出发,对诗歌进行认真的探索,以发挥诗歌在提升和坚守民族精神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以来的五六十年中,人类围绕着“发展”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发展观不断演变: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第一代发展观”可以概括为“发展=经济增长”;经过改善的“第二代发展观”可以概括为“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第三代发展观”可以概括为“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世纪之交的当代前沿发展观则是“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并不是对国外发展经验的简单承续,而是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辟概括使科学发展观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国际发展理念中融进了更加科学的内涵,提升了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种提升集中体现在“三个创新”上:第一,创新“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要务”;第二,创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创新“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被边缘化;诗歌边缘化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诗歌边缘化将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消极而长期的影响;当代诗歌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应该如何重新定位以及诗歌在优化和坚守民族精神方面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代诗歌的历史传统与分期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当代诗歌的历史传统,有一些过去的定见需要纠正,“天安门诗歌”并不是当代诗歌的起点,这个起点,也即现代性的诗歌源流,应22 60年代算起,其代表主要有活跃在6年代的“贵州诗人群”,以食指和“白洋淀诗群”为代表的地下的和非主流的知青诗歌,关于当代诗歌的分期,应该特别重视1978年前的“前朦胧诗时期”,并在1978至1985年的“朦胧诗”主潮时期之后,区分出两个时期,即以1989年为界,分为“第三代”或“后朦胧诗”的蜕变期,与所谓“90年代”的弥散期,另外也要看到诗歌在进入世纪之交时期“70后出生的一代”崛起之后的新局面,关于当代诗歌的基本评价问题:一是强烈的现代性向度与启蒙主义情结,二是必然的民间性与边缘化同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人化写作”逐渐成为、并将是21世纪诗歌创作的一种常态。在诗歌现实中,“个人化写作”显示出肯定和否定的双重力量,前者保存着诗歌独立精神和艺术超越;后者异化、分裂或消解诗歌的整体精神,使诗歌沦为“物化诗歌”和“时尚诗歌”。基于诗歌发展的现实要求,在诗歌与社会政治的新型深度对话关系上重建一种诗歌精神,将是诗歌“个人化写作”真正的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当代终身教育和学习思潮与新教育理念的确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当代终身教育与学习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教育具有全新的认识和全新的理解,在全球影响广泛、足以掀起世界范围内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的一种浪潮,被誉为当代教育发展中的“哥白尼革命”。 为了符合逻辑和叙述的方便,本文把终身教育思潮和终身学习思潮结合起来,概之以“终身教育与学习思潮”。这是因为终身学习思潮与终身教育思潮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系统;终身学习又是终身教育的延续,它维持终身教育体系的运作。通俗地讲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0世纪60年代后…  相似文献   

13.
“诗道”这一概念,见于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其具体内涵涉及五大问题:一是诗歌意境创造中的言意关系,即如何以简约之辞传达丰厚之意韵;二是强调了作家的想象力在营造作品意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将诗歌意境的创新跟作家对诗史的深刻认识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发扬言志抒情文学传统之根本精神的基础上,突出了诗艺的推陈出新;四是提出了“不试故艺”说,阐明了诗歌艺术之提升,与作家人生境遇的内在关系;五是从鉴赏批评的角度,指出了“知音”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于读者与作者在人生经历上的相似性。这些理论观点,从不同的方面丰富发展了唐代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慰劳信运动”风潮的感召下,卞之琳于1938—1939年陆续创作了20首“慰劳信”体诗歌,合为《慰劳信集》。从原始报刊爬梳慰劳信运动的大致过程和整体景象,可见慰劳信运动对《慰劳信集》的形式和内容产生的深刻影响:运动过程的真实场景、各阶层的意识觉醒被纳入写作题材;在慰劳信运动大众化思潮的影响下,卞之琳在择取口语词、方言词和农业意象入诗的同时,依然坚守抗战前诗歌写作的“纯诗”逻辑和形式自律,为抗战诗提供另类风格;卞之琳延续1930年代“小处敏感”的诗艺,从日常生活点滴窥见西北、华北地区新气象。  相似文献   

15.
牛汉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以诗闻名,曾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的代表诗人,90年代兼事随笔、散文。牛汉的散文较多吸收了五四以来散文的优秀传统,平和冲淡,娓娓道来,颇具情趣和意味。作家善于选择那些散文易于表现的事物落墨,在近于透明、直接的语言描述中,将生活的原生态、人的天性与心灵瞬间的轨迹化合为审美的文字。  相似文献   

16.
从近期文学作品看抗日战争题材变化的趋向严萍60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战争和战争中的“人”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化,作品的抗战主调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奏。从30年代中期至抗战胜利前后的抗战文学作...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诗歌,正处在一种多元无序的迷惘状态。时代需要诗歌论工作者对之作出理性分析,以利未来中国诗歌的发展。为达此目的,不仅中国当代诗歌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关系、中国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的关系需要认真探究,而且中国当代诗歌和中国现代诗歌这一“近传统”的关系也需要详加考察。本刊这里发表的一级文章,集中讨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与20世纪三四十中国现代主义思潮的关系,表达了一代年轻学子对中国诗歌发展问题的热切关注和创新性思考。本刊欢迎国内外诗歌国论工作者继续来稿,围绕中国当代诗歌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9月22日至28日,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庆祝建校60周年活动。呼市二中的前身是私立奋斗中学,由傅作义将军在1942年创办于绥西陕坝;195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作为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重点中学,近年来,二中的高考升学率、重点率、本科率始终名列自治区首位。60年来,呼市二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以“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个性优良”为教育目标,充分尊重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美化校园环境,用优质的育人机制塑造全面和谐发展的劳动者。从该校毕业的四…  相似文献   

19.
日前,新世纪全区首届中小学校长沙龙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来自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海拉尔市、锡林浩特市、临河市、丰镇市的中小学校长围绕“现代学校管理的特点与改革趋向”的主题,结合各自的学校管理实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满达出席了沙龙并发表了讲话。这次校长沙龙发起和承办单位是内蒙古现代教育研究会。内蒙古现代教育研究会经自治区教育厅、民政厅批准于2002年4月成立以来,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于基层,促进全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坚持以学校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0.
毕淑敏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以芸芸众生为关注对象的当代女作家。本文就其近作从三个方面揭示了作家对人的执著“关怀”的独特内涵;(一)借助特珠景遇,灌注作家激情;(二)借助对女性,对爱的叙写,体现作者对人的深层思考;(三)借助“死亡”最终矗立超“人”字大旗。从而,较好地把握往了作家近期创作的独特个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