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护理,减轻糖尿病患者家庭经济和护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需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注射胰岛素的相关注意事项。结果:通过健康宣教,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好控制血糖水平。结论:让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加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糖尿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18例和每日多次胰岛素治疗组(MSII)14例,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血糖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血糖下降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SII组,伤口愈合均良好。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是高中生物最常提到的一种激素,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胰岛素这种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愈来愈被人们所熟知。但胰岛素和诺贝尔奖的关系知道的人并不太多,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苯那普利是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 CEI) ,经临床观察和研究 ,发现对防治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早期糖尿病肾病、扩张型心肌病及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肌血流量等均有明显的疗效。1 防治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1]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使血糖不能有效地从循环中清除。这时机体为了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 ,代偿性过多分泌胰岛素 ,从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产生胰岛素抵抗。其中离子失衡是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血压的关键。小动脉平滑肌内皮细胞发生离子失衡 ,可使血管壁的紧张性升高 ,对血管收缩物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或单独增加胰岛素剂量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应用胰岛素达40~50U,分2~4次皮下注射,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所有患者均有使用胰岛素的适应症并且无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证。血清肌酐水平〈132.6μmol/L。入选患者随机进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和单纯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胰岛素用量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相比.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每日胰岛素用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在需要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有利于提高疗效;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比单纯胰岛素治疗多1.1%,达血糖控制的每日胰岛素需要量比单纯胰岛素治疗时少30%。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干预,研究其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胰岛素水平、血脂、肝功能酶、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2型糖尿病对照组(B组),2型糖尿病运动组(C组),2型糖尿病魔芋多糖组(D组),2型糖尿病联合强度运动组(E组);每组各10只.测试指标包括:(1)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测试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TG、TC、HDL-c、LDL-c、ALT、AST;(2)肝组织中SOD和MDA含量.结果 (1)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干预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指标,联合干预较单一因素干预效果更加显著(P<0.05);(2)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干预均有效降低血清ALT (P<0.01)含量,AST各组均降低(P<0.05);(3)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干预有效升高SOD水平、降低MDA水平,联合干预组抗氧化效果更好(P<0.01).结论 通过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单独或联合的干预方式,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血指标表明:通过干预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减少了脂质沉积,降低了转氨酶含量,提高了大鼠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观察中药葛根、丹参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用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葛根、丹参治疗6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等含量,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葛根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血脂的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葛根通过改善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检测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筛查出成人缓慢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了LADA46例、ICA、GAD抗体阴性的2例糖尿病35例及成人1型糖尿病17例的临床特点,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水平等。结果:LADA组GAD抗体阳性率为93.5%,明显高于ICA(47.8%),除自发酮症外,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无显著差异。随病程的延长,β细胞功能的减退并不显著。结论:LADA诊断虽依赖于ICA、GAD抗体测定,但早期胰岛素应用与否应根据个体化而定。  相似文献   

9.
钟荣 《母婴世界》2011,(6):68-69
所谓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前没有糖尿病,妊娠后出现了糖尿病。也就是说,怀孕也可能“怀出”糖尿病。大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随着妊娠分娩的完成,血糖水平可以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应注意的是,分娩后血糖恢复到正常的妈妈们,5年内发生糖尿病负的危险仍然很高,所以要经常体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已有一部分患者血糖会持续较高。  相似文献   

10.
《老年教育》2014,(8):62-62
<正>血糖稳定6.0,并发症减少80%,远离药毒多活几十年胰岛素是人体唯一降低血糖的蛋白质激素。因此,胰岛素治疗是世界医学公认的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然而,注射胰岛素的副作用,如低血糖、皮肤硬结、瘙痒等,加上患者对打针的恐惧感,极大地限制了注射胰岛素的应用。现在好了!我国发明了一种超级植物胰岛素引起世界医学轰动。这种植物胰岛素可口服直接补充胰岛素,将血糖稳定控制在6.0以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72小时,观察治疗前后血糖数值变化.结果:(1)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波动改善(均P0.05);(2)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明显减少低血糖的次数、幅度、持续时间(均P0.05);(3)联合二甲双胍后胰岛素用量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个体化饮食干预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确诊为GDM的5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等的变化;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hBG)、血糖迭标时每日胰岛素总量及住院期阍出现低血糖次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干预治疗对GDM患者血糖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动疗法是促进糖尿病患者康复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和实验证明,运动可以改善机体代谢功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增强肌肉对血糖的利用,改善血液循环,因而可以降低血糖。本研究对比的形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分组进行运动干预,通过观察其血糖、血脂等糖尿病控制指标以及相关体质状况在运动干预前后的变化,研究两组运动对糖尿病防治的综合效果,探讨安全、有效的运动防治方案,为糖尿病科学运动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攀升。那么,治疗情况又如何呢?临床调查发现,仅有10%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也就是说,有九成以上患者的血糖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加大了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研究当归多糖(ASP)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探讨ASP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机制。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低剂量ASP(20mg.kg-1)、高剂量ASP(100mg.kg-1)以及盐酸二甲双胍(150mg.kg-1)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1天。同时采用正常大鼠为健康对照,观察ASP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肝糖原等指标的影响。发现ASP能明显的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胰岛B细胞修复和再生有关,提示ASP有作为口服降糖药辅助用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42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CAA组 ) ,40例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非CAA组 ) ,检测其血浆胰岛素及血糖、血脂等指标并相比较。结果 两组间InS、LDL、CHO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InS水平与患者LDL、CHOL间存在正相关。结论 HI(高胰岛素血症 )可能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发挥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自2010年5月~2013年6月期间的2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109)和治疗组(n=109),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治疗3个月后,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明显好于甘精胰岛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略高于甘精胰岛素,但均较轻微。可自行消失,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母儿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01-2009-01月收治的2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发病孕周、血糖高低,分别采用饮食疗法、饮食加运动疗法、饮食加运动加胰岛素疗法进行观察分析.结果:9例顺产分娩,6例阴道助产,10例行剖宫产,1例胎死宫内.结论:对26例患者先通过调节饮食结构、适当运动、定时检测血糖,2周后再根据血糖水平加用胰岛素治疗,孕36周左右提前入院观察,适时终止妊娠,与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相比可有效防治和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一旦得了糖尿病,就意味着需要长期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但是,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尤其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就可能拥有一段不用打针吃药而血糖照样正常的美好时光。这段时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像新婚蜜月一样甜蜜,故临床上将这段时期叫做糖尿病“蜜月期”。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为慢性终生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导致多系统并发症或过早死亡,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应用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或抢救糖尿病并发症的最有效的方法,现将临床应用胰岛素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