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中音乐作品鉴赏课是对学生音乐情感、艺术内涵的培养,通过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学生能够率进入高雅艺术氛围,接受先进音乐旋律的熏陶,然而,由于音乐是一门艺术课,其学习与欣赏需要一定的艺术天分,这就要求高中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情感与热烈的音乐欣赏兴趣,进而使学生在兴趣与情感的带动下主动融入教学课堂,塑造良好的音乐情感,带动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人们越来越重视美育,高中音乐教育更是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欣赏既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投入以及其在日常学习中的知识积累,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成为能真正听懂与欣赏音乐之人。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要明确培养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使学生成为音乐鉴赏的主体,以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高中音乐教学中,鉴赏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它有利于学生对于音乐更深层地感知,有利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加以探索,提高鉴赏教学有效性。故而,本文将从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使学生音乐鉴赏兴趣被激发出来、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主题与情感、实施互动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倾听的状态这三个层面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课程教育背景条件,其中音乐课程教学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教师关注。高中音乐课程具备培养学生艺术品位以及欣赏能力的作用,高中生在经过基础音乐课程学习之后,在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更加重视对个人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的未来艺术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可以从西方古典音乐欣赏角度出发,提升高中生的音乐感知与品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黄宏 《家教世界》2013,(8X):86-86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把音乐与美术相融合,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作品,欣赏作品,感悟作品。通过音乐,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想象空间,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体验艺术情感,活跃思维,深入理解作品,发挥艺术创想。音乐的渗透,必然提高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对这门课程建立较强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丰富学生鉴赏的资源,并能够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专业性的体现既包括抽象的音乐知识,也包括音乐承载的情感情绪功能。教师要抓住关键点开展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高中生在过重的学习压力下,都喜爱音乐,但他们大都喜欢的是流行音乐,而不是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歌曲与乐曲音乐,教与学形成了一定的反差。本文对一些流行音乐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对音乐兴趣,挖掘歌曲内涵,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分析音乐,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音乐鉴赏是大家通过一定的媒介和艺术形式,逐步深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扩大视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这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知识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通过激发兴趣、适当引导、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辅助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黄玉松 《广西教育》2013,(18):95-95
音乐能带给人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欣赏音乐,人们能提高个人艺术修养,修身养性。音乐教师应该以高中音乐鉴赏课为平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学生学会多角度鉴赏音乐。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上好音乐鉴赏课呢?在此,笔者介绍一些自己的教学经验。一、课前准备开设音乐鉴赏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更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并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门艺术,给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音乐能唤起人的心灵震撼,提升人的艺术修养。高中音乐课程的学习,是提升高中学生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时期,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目的,帮助学生感受、鉴赏、体验音乐美的享受,并通过音乐艺术的欣赏与对美的享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本文结合多年的高中音乐从教经验,总结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很多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而是要通过音乐教学的环节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音乐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励与唤醒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感受乐曲带来的魅力时情感和心灵能够得到感染和净化。"为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育核心,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可以蕴含深厚的感情,可以展现一种高昂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温暖。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尤其要注重音乐赏析教学,"把音乐还给学生,把艺术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拨动学生的心灵琴弦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艺术活动来表现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让听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盛淑娟 《天津教育》2020,(2):151-152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这个世界的简单认知,他们更愿意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高中阶段进行班级成员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他们的心理发育,同时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在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中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丰富自己的情感。在这一阶段,声乐课的重点将不再是教会学生如何发声,如何把握曲子的结构,而是要培养学生对不同曲子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品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繁重的学习当中收获片刻的轻松。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将培养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作为重点。笔者认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师应该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和需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灵活把握音乐鉴赏教学课堂,从教材中挖掘出能扩展学生艺术视野的素材,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想法,多尊重他们的爱好,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进而大大提高音乐鉴赏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谈文彬 《文教资料》2012,(21):83-84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作者从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6.
音乐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开展音乐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还能让学生接触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个人艺术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鉴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的关键.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效....  相似文献   

17.
花蕾 《学周刊C版》2014,(2):215-215
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很多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而是要通过音乐教学的环节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音乐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励与唤醒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感受乐曲带来的魅力时情感和心灵能够得到感染和净化。”为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育核心.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崔霞 《中学教学参考》2014,(24):128-128
<正>我是一名从事音乐教学多年的教师,感触颇深的是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最基本的不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基本技能,而是培养其音乐兴趣。首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处处体现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我把兴趣培养置于突出位置。有两个出发点:第一,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心灵与时间的艺术,是情感与素养的艺术,对美化生活,陶冶性情,端正生活态度都有重要作用。高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衔接、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音乐与德育、音乐与生活的交融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法,指导学生从宏观、体裁和情感方面进行比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研究,有利于全面提升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效率,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本文具体分析比较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