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一位中尉推门而入。只见他泥浆糊着眉毛,眼睛充满血丝,全身沾满了泥巴,右手紧推着两盘录相带,对一位上校编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从济南来,连日暴雨造成津浦铁路十二里阁车站路基坍塌,这是我部奉命抢险的全部毛片。”上校编辑感动了。他看完资料,立即动手剪辑。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一路绿灯…··当天晚上,济南军区某高炮旅官兵冒雨抢修津浦铁路的镜头便在新闻联播中播出。这位中尉军官就是济南军区某高炮旅新闻干事马庆军。马庆军1982年从沂蒙山区入伍,祖祖辈辈种地的家庭,并没有给他多少灵气,但他靠着吃苦…  相似文献   

2.
某团志愿兵报道员姜自宇,拿起笔来能写,拎起相机来能摄。1984年9月,从沂蒙山旮旯子里钻出来的姜自宇,坚信凭着庄户人吃苦耐劳的品格,定能干出个道道来、他白天训练,晚上写稿,渐渐掌握了新闻采写基本功,稿子陆续见报。他采写的《绝技献军营》、《“刺头兵”转变记》、《英雄的弟弟是标兵》等稿件,都来源于基层,取材于战士,深受官兵欢迎。这一年,姜自守在军内外新闻单位用稿30多篇,荣立三等功。就在他潜心钻研写作,苦练笔功的时候,部队要配一名摄影人员。他那颗心又不“安份”起来。他找到领导表决心:保证文字与摄影两不误。…  相似文献   

3.
在近日许昌市表彰优秀通讯员的会议上,河南省许昌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张燕军和建行许昌分行办公室宣教干事张国防兄弟俩榜上有名。今年30出头的张燕军比张国防年长5岁,兄弟俩在家中一个排行老三,一个位居老四。张燕军上高中时,一位同学送给他一架廉价相机,乐得他整天不停地摆弄,后来居然用此相机给别人照出一张张像模像样的相片来。1982年当兵后,受部队新闻干事的启蒙,他迷恋上新闻摄影,拍摄反映连队官兵生活的照片,上了《中国青年报》和《战友报》。部队搞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他还被抽调去当摄影教员。真正搞新闻的“黄金季节”…  相似文献   

4.
方仁 《传媒观察》2007,(8):9-11
对贺延光来讲,摄影是一件充满人性和高度理想主义的事情。籍着相机,他有力地叙述事实,并透过客观的事物表达自己的信念和感情。藉着相机,他替弱者说话,传递他们的苦乐与悲欢、劳作与收获。贺延光有着丰富的阅历:建设兵团农民、工厂工人、四五运动英雄、新闻摄影记者,特殊的经历导致了他对社会、对历史一直有着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某炮团政委张晔上任之初,给团报道组提了一条建议:广开言路,每周开一次“线索汇报会”。建议被采纳了,时间为每周五晚_L。张政委只要在部队,每周都准时到会。可不要以为这仅仅是简单的“线索汇报会”,张政委在这上面做的可是“三箭双雕”的文章,并从中得到很多收获:他从“线索汇报会”中,摸准官兵思想脉搏,避免工作中打“被动仗”;一次,汇报线索的话题集中到了新兵不连后的表现上。“广东入伍的叫。老板’刘惠勇在比武中夺得3项第一。”“入伍前当司机qJP文人没进驾驶班闹情绪。”·、·峙B道员。信息员各陈己见。张政委一边…  相似文献   

6.
在96174部队,提起报道员肖金,没有不熟悉他的。担任报道组组长的他,勇于为官兵们鼓与呼,不仅赢得了官兵的欢迎,也为自己争得有一个雅号———“牛组长”。“牛组长”还真“牛”,不信听听他的两件事!一篇报道80万2002年7月3日,部队接到驻地县委、政府打来的求助电话:“6·27”特大洪灾把驻地县城通往璜尖乡的唯一一条盘山公路冲毁了,有2000多名村民已断炊6天,希望驻军部队给予援助,将5000斤大米送到距县城60多公里的璜尖乡。接到求援电话后,部队长领导亲自为官兵们送行。作为报道员的肖金,挂上相机带上采访本只管采访就可以了,但当他看到几名…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在某报读到一则社会新闻,标题是《捡到一包烟 喜得两千元》。报道开篇点题:某月某日对于来我市以捡破烂为生的胡某来说“真是个‘幸运日’”。因为这天他在某处捡垃圾时,意外发现一包香烟。拆封后,“他赫然发现烟盒里放着的不是香烟,而是一根根卷成香烟状的人民币。100元一根,共计 2000元。”“喜得胡某当即给自己‘放假’,回到暂住处请同乡们吃了一顿。” 最后记者没忘加上一句自己的评论:“胡某得到了不大不小的一笔意外之财,只是不知哪位居民看到这则小消息后要后悔不已了。” 记者绘声绘色的叙述里充满了艳羡之…  相似文献   

8.
5年自费2万多元三换相机;发表的130多幅照片,中央级媒体占一半;3幅作品人选济空摄影展并获奖;《中国摄影报》刊发过个人作品选;被多家杂志评为年度优秀作……济空某团三级士官李圣元近年迈步光影世界,一路走过了“闪光”的军旅历程。全团官兵对他痴迷新闻摄影自学成才的事迹津津乐道,并送他“战士摄影家”、“兵记”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在空降兵部队某师 ,你常会看到一个手握相机 ,将镜头对准基层官兵不停忙碌的人。他不是专业摄影师 ,但他却被官兵称为“高产摄影师” :几年来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摄影作品600多幅 ,被8家报社聘为记者、特约通讯员。他并非科班出身 ,但他却是获奖专业户 :仅全国全军的摄影奖就拿了三十几个。他就是空降兵某师宣传科干事倪孝才。他一直把镜头对准别人 ,今天 ,让我们把镜头转向他。聚焦之一 :苦地方 ,搞摄影的好地方画面 :部队野营拉练急行军之后 ,官兵又累又乏 ,许多战士的脚上都打起了血泡 ,到达目的地之后 ,许多战士一屁股坐在地上 ,再…  相似文献   

10.
贾岳 《军事记者》2002,(2):48-48
去年底,我在某报读到一则社会新闻,标题是《捡到一包烟喜得两千元》。报道开篇点题:9月1日对于来京以捡破烂为生的胡某来说“真是个‘幸运日’”。因为这天他在某处捡垃圾时,意外发现一包香烟。拆封后,“他赫然发现烟盒里放着的不是香烟,而是一根根卷成香烟状的人民币。一百元一根,共计2000元。”“喜得胡某当即给自己‘放假’,回到暂住处请同乡们吃了一顿。”最后记者没忘加上一句自己的评论:“胡某得到了不大不小的一笔意外之财,只是不知哪位居民看到这则小消息后要后悔不已了。”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只可惜怎么就没砸…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创作,总根于爱。”电视节目制作就是一种创作。而且在今天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普通的文艺作品。而在众多的电视作品当中人物节目可算是“永远的长青树”。“东方之子”、“杨澜工作室”以及从“今天我上镜”到我们的“现代人物”,可以说人物栏目的生命力就在于人的命运与性格的再现,这其中留住观众的便是节目中充盈着的浓浓的人情味。一、情感交流就是一次动情的过程当一个陌生的人坐在你的面前时,你首先让他感到一种真诚;一个新闻人物出现在你的镜头前时,你要让他感到你是一个平常的人,你和他都有着…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个闪光的荣誉伴随着他:200多幅发表在《解放军画报》等各类报刊上的摄影作品;空军“92护士一日”摄影抓拍赛金牌;解放军摄影函授学校兼职教员—…·提到这些,他总是淡淡一笑:“我搞摄影并不是为了追求这些,而是因为我热爱这光与影的艺术”。1990年,他投身于绿色的军营,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月,他把津贴费全部买了胶卷和药粉,又从班长那里借了一台傻瓜相机,开始了他的苦苦追寻。白天,他去抓拍新闻,晚上,就躲进自己用帐篷搭起的“暗室”里冲卷。在拍了7卷“废片”之后,他的作品终于见报了。望着样报,面对着战友们的…  相似文献   

13.
·我与新闻写作·从新闻通讯员到作家□杨正夫“恒心搭起通天路,勇气吹开智慧门”,这是我奋力拼搏、进取的格言,是我追求人生成功的座右铭。我是唐河县印刷厂职工,业余时间酷爱新闻和文学写作,当记者和作家是我首选的奋斗目标。起初,因为我文化水平低,功底浅薄,写出的稿件质量不高,虽漫无边际地投稿,企盼着自己的作品突然从报刊、电台中跳出来,可总是事与愿违。为此,我哭过鼻子,认为自己不是耍笔杆子的料。有一天,我去拜访著名作家田中禾老师,向他细说详情后,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只管走自己的路,有了奋斗目标就不要一…  相似文献   

14.
《析事明理》专栏创办两年来,在基层官兵中已经拥有相当大的“读者群”,日益受到基层干部战士喜爱。许多干部战士把《析事明理》专栏的文章剪贴在笔记本上,甚至一期不丢。基层官兵之所以喜欢看《析事明理》,是因为该栏目事儿摄取得新鲜,道理讲得明白,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一、通过分析那些似是而非的事,帮助读者明白一个准确无误的理。1996年6月19目的《析事明理》中的事说的是,某团二连副班长王志伟军政素质过硬,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人党却卡了“壳”。原因是介绍人找他谈话时,他一再谦让:“我…  相似文献   

15.
刘万平 《军事记者》2005,(12):11-12
在解放军报社,很多人与徐海均逢面总习惯喊他“徐副主任”.因为他曾在社办公室(政治部前身)当过3年副主任,后调任时事部副末任3年,再后复网政治部任副主任(正师职)达5年之久、“为官”11年,特别是在政治部这个“要害”部门主持工作期间.他一心为公、一身清廉,留下了有口皆碑的“官声”,至今仍被大伙儿不时提起。  相似文献   

16.
7年前,李海从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哨所,大漠官兵勇于吃苦、甘于忍耐、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深深地震撼了他;大漠官兵誓让戈壁变绿洲、敢叫大漠换新颜的豪情成了他写不尽的源泉、咀嚼不完的干粮。时任司务长的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拿起手中的相机拍摄大漠官兵的生活,握着手中的笔诉说感人的警营故事。  相似文献   

17.
一根中华烟     
高中时的老同学刘大发来厂里找到他,说老婆爱养花,求他给焊个花架。刘大发跟他见面时递给他一根烟,掏出打火机给他点烟时火机里没气了,他掏掏自己的火机,竞也没带,这根烟就夹在手里一直没吸。大发说了说花架的大小要求走了,他下意识地看了看那根烟的牌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是根“中华”烟!他是个每月只有500多元工资的焊工,自然没抽过“中华”烟,  相似文献   

18.
武警新疆兵团指挥部专职新闻干事李海,10年前从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哨所。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曾一度让他有些悲观和失落,但是大漠官兵勇于吃苦、甘于忍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深深地震撼了他,大漠官兵誓让戈壁变绿洲、敢叫大漠换新颜的豪情成了他写不尽的源泉、咀嚼不完的干粮。他立志用笔和镜头,在大漠中书写壮美人生。搞报道之初,他利用担任司务长的业余时间,拿起手中的相机拍摄大漠官兵的生活,握起手中的笔诉说感人的警营故事。由于起初没有人指导,他对新闻报道只知点皮毛,…  相似文献   

19.
赵正伟工作照“敬业、勤业、精业”,是武警8690部队摄影干事赵正伟的座右铭。每当他翻看自己写在笔记本扉页上遒劲有力的这6个大字时,心中便升腾起无限的激情与动力。正是凭着这样一种信念,他用手中的相机为部队官兵定格瞬间和永恒,也为自己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赵正伟从事摄影工作10多年来,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用稿2000余篇(幅),其中有30余幅摄影作品在军内外获奖;11部电视专题片、39条电视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子弟兵》、《军事报道》、《中国武警》等栏目播出;两部电视专题片在全军获奖,其中反映基层连队党支部建设的…  相似文献   

20.
40年前,他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拍照,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留下了一张张令人难以忘怀的画面。40年后的今天,76岁的他仍然身背照像机,踏遍驻地军营,用他那精湛的摄影技术,热情宣传新时期人民子弟兵的光辉形象。他就是河南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老八路摄影师”的离休干部马化民。1984年,马老离休回到家乡河南省荣阳县,并当选为县政协委员。作为一名老兵,马化民对军营、对子弟兵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一天,马老外出购物,看到驻军某部的十多名官兵在一家小照相馆前排着长队等待照相。他看在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