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可归纳为三类:1、花容月貌、风致韵绝的女性,在男性社会里,属于男性的客体,显示了作者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2、把爱情视为唯一的女性,同样透露出哈代对女性的歧视;3、永远是脆弱的女性,以依靠男性为主,缺少独立的人格。这一切表明哈代是以男性意识去规范和塑造女性的  相似文献   

2.
明清小说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地位有一个嬗变的过程:明中叶以前小说,女性形象主要是作为男性形象的陪衬;明中后期小说为了深入地反映现实,女性形象步入主体人物系列;清代小说选择女性形象为中心人物,并赋予她们以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芙蓉姐姐异化的形象中,男性畸形的女性审美观念暴露无遗;从李宇春的“中性”形象中,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女性的继续突围,不断从正面打破男性主导的女性审美价值;从二者逐渐回归男性主导的女性审美价值来看,男性话语权力和大众传媒的规训实在是太强大了,揭示了女性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的困境和隐含的陷阱.  相似文献   

4.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女性形象是按照男性的审美标准塑造的,充满了女性特质。影片以女主人公玛莲娜的形象为核心,以其他男性形象为支链,体现出丰富的女性主义电影特征。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的称谓歧视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女性多侮称.说女性多侮称首先是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多侮称还体现在女性美称与侮称的不平衡上.第二、称谓以男性为中心,女性为附属.亲属称谓男性为中心;社会称谓男性为中心;两性称谓的使用频率和范围也不平衡.汉语中的女性称谓歧视是汉民族男尊女卑、男主女从文化传统在汉语中的映像.  相似文献   

6.
张园园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126-127,132
在明清时期的绘画中,女性形象以阴柔、忧郁为主要特征。明绘画中女性面容清秀,形象秀美,多为水墨写意用笔,风格洒脱,多有文雅清逸之韵致;至清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更显纤瘦柔弱,削肩长颈,垂目低颐,情趣冷漠伤感,且注重内在意蕴,追求诗的情致和境界。但是纵而观之,不难发现,其实每个时代的女性审美标准都是置于男性的审美视域里。  相似文献   

7.
小说中的女性叙事往往会塑造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拼搏成功的女性形象,借此唤醒女性的性别意识和主体自觉。然而,女性叙事也会陷入一种困境,主要体现为在男性权力场域中,女性试图挣脱男性权力的束缚,但途径是“矮化”部分男性形象,结果是获得男性共识中的权力。本文以《后翼弃兵》为例,分析小说中成为“女王”的女性形象以及被牺牲的母亲形象,讨论小说中女性叙事呈现的困境,并探索小说以国际象棋为媒介反映女性性别困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赵海云 《考试周刊》2012,(91):11-12
余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一直为文艺评论家所关注,而女性形象却很少有人提及,一直被隐藏在男性形象之下,处于遮蔽状态。本文主要从女性形象之一的母亲形象出发,分析余华的女性观,以及反映出来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9.
词汇作为一种体系,属于历史范畴,词所具有的属性,直接反映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指在语言和语言使用中针对不同的性别而产生的偏见和歧视,它既包括对女性的歧视,也包括对男性的歧视。这里主要探讨的是语言中的女性歧视。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可分为弱势男性群体、西方男性群体、特殊时期男性群体以及同性恋群体。这些男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非理想。从时代环境角度以及女性个体心理角度来分析,产生这一类型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在性别和异域文化的双重压迫中产生了必须将男性弱化的心理需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1.
叶松青 《文教资料》2006,(27):88-89
几千年来,典型的女性形象多由男性作家创造。女性在作品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男性作家赋予,女性成为被描述的对象、审美的客体或男性某种情感的载体。女性世界对男性作家来说终究是一个外在世界,本文将从现代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来探讨男性的视角。一、男性作家注视下的内涵现代男性作家通过文学这一途径,试图为现代女性构建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女性观念与意识。男性作家以代言体塑造的女性形象,虽不乏成功的范例,却往往在其注视下,承载了原创者的家国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今天,当我们再次去审视男性作家笔下的女子形…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从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定时期的社会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形态。女性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在文学作品中也同样如此。中世纪的文学主要可分为:英雄史诗、宗教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四类。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作家描述下主流观点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与女性负面形象的大量存在;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和对典雅爱情追求导致的完美女性形象出现;以及城市文学中一些具有初步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女性观与社会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了《简·爱》中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女性的自我反抗意识和她们性格中的弱点以及她们最终的命运———或是反抗至死,像伯莎;或是如同简爱,最终走向屈服与妥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长诗《拉米娅》,发现拉米娅的形象折射出男性文本强加给女性的天使或妖魔的形象传统,从而揭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咏春拳传播过程中以女性形象出现的形式及其意义.主要结论:咏春拳女性创拳说是女性首次"出场",处于弱势的女性自我意识爆发是咏春拳在女性群体中传播动力,文人的美人审美需求则是咏春拳在男性群体中的传播基础,制止暴力而非崇尚暴力是咏春拳国际传播过程中非暴力的"女性"形象,注重咏春拳传播活动的女性特征,可以促进更好地传播与推广咏春拳.  相似文献   

16.
女性形象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源泉以及载体。每个时期创作主体所追求的审美趋向也有所变化。文章将研究的中心时段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及1978年之后,着重探讨了这段时间女性形象在中国油画中的不同表达形式和方式,分析这些女性形象所反映出的不同的社会文化、审美趣味及油画语言。  相似文献   

17.
周迪 《文教资料》2014,(15):63-64
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群体,女性地位近代以来备受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女性地位明显上升,但广告中女性形象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惯性影响,形成了女性刻板印象及歧视的现状。文章主要从儒家“女性价值”、“性伦理”、“男女社会分工”的思想入手,阐述其对现代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刻板定位及歧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长诗《拉米娅》,发现拉米娅的形象折射出男性文本强加给女性的天使或妖魔的形象传统,从而揭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相似文献   

19.
才子佳人小说是清初的畅销小说,其女性形象塑造、情节模式和结局安排是男性功名、婚恋理想的折射,契合了男性的审美期待。其塑造的才貌双全、不嫉妒的女性形象和“一夫多妻”的结局,反映男权中心规范下男性婚恋的理想模式,而金榜题名、衣锦荣归则体现了男性文化价值观演绎的功名富贵理想。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男性的语言歧视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章从性别排他性语言、性别限制性语言以及负面定型化等三个方面探讨语言中折射出来的针对男性的歧视现象,指出歧视在某些语言项目中,要么将男性排斥在外.要么将男性置于消极意象中,要么反映了对男性的不满情绪,并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如同存在女性歧视一样,社会化中也存在男性歧视。这个探讨不仅具有语言学意义而且具有社会学意义,它有助干我们了解并最终克服由语言反应出来的社会化中的消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