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女性诗、咏侠诗对两性形象大量、广泛的展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性别研究的个案.女性诗中的各类女性存在暴露出一种性别规范的暴力.而咏侠诗中对侠客形象的暴力操演则构筑了普遍性的男性主体.性别与暴力的逻辑转换,有效说明了两者深层的同构.因此颠覆男/女二元逻辑的前提在于,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性别身份仅仅是一种建构性、开放性的集合.  相似文献   

2.
作为家庭、社会活动中重要参与者的母亲群体,是父权社会着力讴歌的对象,在女性自觉意识的感召下,20世纪末女作家表现出了解构"母亲神话"、重塑母亲形象的渴望.以颇具代表性的女性文本为切入点,追问"恶母"的成因,梳理母亲形象的新变,有助于揭示女性自身在宏大叙事中强烈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咏春拳日字冲捶动作的运动学分析,为咏春拳技术要领科学化阐释提供数据支撑,并探讨咏春拳的发力特征.方法:运用VICON红外三维运动学分析系统对5咏春拳教练咏春拳日字冲捶动作过程的拳速、拳加速度、膝关节角度、肘关节角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动作开始时拳速变化很小,至整个动作时间的60%快速增加,约在为整个冲拳时间90%达到拳速峰值;冲拳侧膝关节呈现"先弯曲后伸直"角度变化;肩髋相对转动突然但幅度小.结论:日字冲捶仍符合自下而上顺序:下肢膝关节先蹬伸形成"引",腰髋小幅拧转是为"承",最后肘关节迅速伸直是"发",符合传统武术的发力理论.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延续百年的咏春拳传承和练习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影响咏春技术主要有:老师纠正、自我检查、器械纠偏、竞技比赛等,从而梳理出咏春拳传播过程中对于技术的传承方式以及技术在现代体育竞技尝试下发生异化。结论:老师教习、对镜练习、木人桩以及黐手训练是咏春拳传承中延续着固有技术标准;另一方面,现代竞技体育规则下咏春拳竞赛促使对咏春技术在片面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导致咏春技术开始“异化”。  相似文献   

5.
刻板印象是人们社会活动中认识他人的角色图示,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成为了人们形成角色图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所传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受众有着内在的、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或改变着受众的刻板印象。文章以"媒介女性形象"的实地调查问卷为主要分析文本,试图了解受众对当今媒介女性形象的认知状态,并探讨消费主义文化于媒介女性形象塑造过程中在受众心理的映射,以此彰显大众媒介在传播女性形象上的效果问题,为我国媒介改善女性刻板印象报道,塑造真实女性形象提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安德里娅·利维的《小岛》中描述的两位女性一直被看作是底层阶级的代表,她们在当时的社会属于"二等公民"。受到种族、阶级和性别矛盾等复杂关系的影响,当时的女性群体属于不被关注和认知的。文章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对《小岛》中女性形象进行剖析和解读,来揭示在当时多元文化兴起的社会背景下,处在底层的女性群体敢于颠覆传统社会形象、主动选择塑造全新而独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古德曼·布朗》是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短篇小说作品。女主人公费丝从最初的血肉形象到陷入失语状态,其形象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一变化背后隐藏着极深的男权叙述逻辑。"宗教皈依"集会可视为一个社会的缩影,从中可以看出女性群体处于"被看"的状态,这种状态与男权社会的根源、女性群体的个体意识觉醒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杨雅茜 《考试周刊》2015,(18):19-21
文章对金基德电影特有的以血腥和色情为主题的暴力美学进行分析,并对电影"失语"现象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分析金基德借用暴力美学最真实反映人性道德的原因。金基德的电影为什么在本土并不叫好,风格从以往的血腥暴力转向温情脉脉。同时和同类型导演的暴力美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女性形象是建国后中国军事文学中一道瑰丽的风景,从"十七年"军事文学到20世纪90年代军事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一个从模糊走向清晰的演变过程.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日见突显,女性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负载了更为深刻的审美意蕴与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0.
陈姚 《太原大学学报》2015,(2):128-133,140
对2011年埃及"1·25革命"前后的网络传播行为进行回顾,特别是对新媒介在公民参与社会政治过程中的重新审视,理性和深入地思考其在政治动员发生机制中的实质性作用。重点对新媒介场域使用"符号暴力"进行政治动员的符号化过程及政治组织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而发现了场域内符号暴力的滥用和符号效果的凸显,并不能有效推动对公共事务的理性参与和民主进程,反而会出现意识形态盲从、群体意见极化等,对所谓"新媒介革命"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文学发展中,关于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经历过由"扁"到渐"圆"的过程。黑人女性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白人主流文学中的黑人女性"他者"形象,二是20世纪初黑人女性文学先驱者首创的黑人女性正面形象,三是黑人民权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后,黑人女性作家塑造的积极抗争与实现自我的新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传播的过程中凸显了众多特殊的女性形象——"醉妇""荡妇""怨妇",这是被美国文化过滤、构建之后重新塑造的形象。因此,我们应该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形象塑造与译者模式。反思该案例可以看出,"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塑形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与中外翻译家合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韩剧表现的主体是女性.而这其中,韩国传统女性的形象显得尤为突出.这些女性形象主要可以分为"自我奋斗型"、"为国捐躯型"、"我胖故我在型"、"复仇在我型"4种类型.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与受众需求和社会对女性的关怀密不可分.韩剧给中国观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韩国文化,女性形象在韩剧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韩国女性的社会风貌,并由此引发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广告画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广告画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反映社会文化的最佳窗口。自《申报》广告画出现以后,女性形象就频繁地出现在化妆品广告中,从"吉布森女孩"、东方古典女性、新女性、家庭女性,至裸露女性以及女明星等众多美女形象都曾出现过。通过考察化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变迁,不仅可以探索化妆品在近代中国的销售过程,亦可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探究女性美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红日>是一部"红色经典"的代表之作,小说在激烈且规模宏大的战场描写中成功塑造了一批解放军的英雄群像.然而,即便在革命的语境之下在英雄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女性也不容忽视,巾帼不让须眉,从花木兰就开始的英雄形象在这里得到延续.文章试图在革命的语境之下对于<红日>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探讨作者在塑造女性形象过程中文本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与女性形象塑造相对应的是唐爱情婚姻传奇中士子文人的自我关注和自我设计.与女性形象特征相比,男性形象之间虽然遭遇不同、结局不同,但却反映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我们在读唐传奇时,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女性形象更为鲜明、活跃,更多的体现了个体特点,而男性形象在体现个体特点时,则显得模糊、单一,更多地体现了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中国形象"从古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形象影响着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接受。林语堂以其丰富的西方学习、生活经历对西方文化当然也包括西方的"中国形象"非常熟悉。他知道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样,也知道西方人接受中国文化的方式。因此,他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注重对西方的"中国形象"进行吸纳和利用。从小说《朱门》可以看出林语堂是如何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对西方的"孔教乌托邦"形象加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符号学方法 ,通过对传播事实中女性形象符号的分析 ,可以看到当前媒介传播中对女性形象的处理存在着视觉化、简单二元化的趋势 ,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性。而媒介所标榜的“男女平等” ,无论在传播现象中 ,还是在媒介内部 ,都未能真正贯彻。在媒介传播中 ,应当力图营造两性平等参与、共同发展的多元传播空间 ,全面反映女性形象 ,在差异中寻求平等 ,在平等中彰显个性 ,以期建立两性之间和谐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甜美可人的天使"与"阴森妖艳的魔鬼"是达芙妮·杜穆里埃在经典小说《蝴蝶梦》中所塑造的两位女主人公形象。通过她们人生经历中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不仅可以看到男权定义下传统女性形象的消解,还可以感受女性形象由"他人附属品"向"完整个体"的转变。除了对传统的继承与反叛,《蝴蝶梦》中的人物形象刻画还结合了达芙妮·杜穆里埃写作的时代背景与她独特的成长经历。由此挖掘出女性作家及其群体在创作时遭受的来自父权制社会隐形规则的制约和与由此产生的矛盾心理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甄雯 《生活教育》2015,(1):120-123
作为一名关注女性主义的艺术学习者,笔者一直试图寻找一条用女性主义视角阐释艺术史上有关女性艺术形态的道路,以激发人们特别是艺术家群体对当代艺术女性形象的关注,女性主义与月份牌艺术的结合研究便是很好的切入点。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科学观的立场和方法研究月份牌这一特殊时期艺术形式,从对"月份牌女郎"物化的他者遭遇和形象演变的进步性表现两个层面进行重新界定,进而分析月份牌艺术对当代广告艺术中女性形象的影响,折射出女性在艺术作品中的境遇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