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充分地合作交流,建立和谐的友情关系,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功能.班主任作为学校与家庭沟通的主力军,在家校沟通中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科任教师和自己,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从而增加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就不能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工作,还必须重视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因为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程方平 《班主任》2021,(2):61-64
在通常情况下,家长是学生的背景或影子,在班主任和家长缺少有效沟通时,家长与学校或班主任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学生维系的。而中小学生在很多方面不可能成为教师和家长充分理解、沟通与配合的纽带,所以,家长和班主任良好关系的建立,还需要二者之间更多地直接交流。如果班主任感觉家长对自己设计的教育工作不配合。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就不能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工作,还必须重视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因为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呢?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而且各个教育形式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微、复杂的任务”。这充分说明对人的个性化培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在这其中班主任工作可称之为二者沟通的桥梁。在教育目标上,家长与班主任其实是一致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希望把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材,而班主任按照职业和道德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负责的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这其中说明班主任与家长的合力教育是科…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协调一致,相互支持与配合,才能产生教育合力。要让家长了解学校,支持学校,最好的办法是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尊重家长,教师要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家长.所以,在与家长的交往中,班主任的言行是否得体,工作方法是否得当,就会影响对学生的教育能否适时、适当地进行,就会影响到家长是否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和学校的教育,就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在家庭、学校与学生之间建起一座心桥,才能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不容忽视,但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只有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家校教学相长是我校创造学生美好未来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陶曼华 《宁夏教育》2008,(12):27-27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为主体。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然而,要得到家长积极而有效的配合,教师首先需要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那么,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呢?一、树立"平等"意识,充分尊重家长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与家长无  相似文献   

11.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重要方式,孩子的成长与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不断地关怀和沟通,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目标一致,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孩子才能顺利地健康成长.而家长会是加强家校信息交流、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平台和桥梁.召开好家长会是学校、教师对学生家长进行集体工作的方式,也是学校同家长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职责.怎样开好学生家长会,是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老师比较头痛的问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在这里提几点建议仅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在管理学生中处于核心地位。形象地说,班主任的作用好比是“气筒”与“桥梁”。一个班级有好几位科任教师执教,班上的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来自不同的社会和家庭。这样,科任教师、家长、社会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班主任常常会听到任课教师发出的埋怨声,甚至还会碰到有的家长有意或无意地在学生面前贬低学校,贬低教师,贬低班级的不良言行。我认为此时班主任不能针锋相对,而应冷静听取,换位思考理解。首先,要当好“出气筒”。…  相似文献   

13.
家长难道还不了解他们自己的孩子?其实很不然。学生在校学习、交往、活动等方面的表现有时他们并不是十分的清楚,而这些又正是家长们十分关心非常想知道的,也是需要让他们知道的。家庭是学校教育的保障和延伸,学校教育非常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双方应常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家长出于对子女的特别情感,对老师谈及关于自己孩子的看法会十分敏感而在意。因而,善于亲切、合理、科学地向家长“介绍”其子女在校的表现,是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一。为了能深层次地沟通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使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家访     
肖红 《家教指南》2003,(3):47-48
教育学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教育子女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马卡连柯说过:“谁在教育儿童?是家庭,还是学校?既是家庭,也是学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密切相关的。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既要有科任教师的支持,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访是争取与家长配合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固然起着重要作用,来自家庭成员的教诲与示范也同样易于为孩子们所接受。客观地说,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成才。然而由于一些学校在教育活动上与家长们尚未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得双方的目的相近而手段各异,而恰恰因为没有拧成一股绳,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只有学校和家庭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伙伴关系,共同携手,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创设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和氛围。那么,如何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呢?一、相知法学校利用家长…  相似文献   

16.
笔者是一名从教十几年的班主任,也是一名家长。作为班主任,总想得到家长们的配合,使学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每名学生能各方面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家长,想得更多的,则是多了解孩子在校的信息,同时和老师交流下一阶段的教育方法,使孩子能扬长避短,得到更好的发展。要使两者的要求有机结合,需要班主任与家长很好地配合。一般而言,家长会的目的或是目标是想让教师和家长通  相似文献   

17.
冷玉强 《贵州教育》2014,(13):17-18
正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负责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公民。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间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学校教育管理和调研交流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倾注满腔热情,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其实班主任工作中的学问很大,我们只有遵循其规律,才能事半功倍。一、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肯定要与家长多联系沟通,这样才有利于管理学生。可是,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当学生出了"问题"后班主任才跟家长联系,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老是谈劣势、谈不足,这实际上  相似文献   

18.
当前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困惑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除了在校学习,其余大部分时间学生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生活、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没有家长的配合,学校教育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人们常说5 2=0,意思是5天的学校教育加上2天负面的家庭影响,其结果为零。所以,教育有时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甚至还要针对家长,在班主任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往往反射出该同学的家庭对其的影响,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惑。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要建立统一战线,班主任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一般都远离学校,而现代通讯又比较发达,所以,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形式一般是电话家访、书面联系和召开家长会等.……  相似文献   

20.
家庭、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和生活场所。为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和学校必须互相协调配合,加强联系,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老师要讲究方式方法,创新家校联系的方式方法,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交流学生在学校、家庭的表现。这对于学生的智育、德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家长也可以对学校进行访问,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的上课学习及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以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所以,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新家校联系,步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把班级工作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