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问题呈现]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生:水要清,要干净。师:对。除此以外你还想到什么呢?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师:是呀,安全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生:我认为不能。因为“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看见过石笋,长长的、尖尖的,在这样的池里游泳就会有危险。生:五彩池根本不能游泳。文中说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池怎么能游泳呢?生:(不少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在下面应和)是的!师:你很会读书,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同意!师:(面对提问的学生)现在,你还想去游泳吗?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想。师:还敢吗?...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于对“生成”本质的理解偏颇,引导缺乏智慧点化,致使一些语文课堂步入迷茫,甚至走向极端,这就需要寻求和把握课堂“生成”的平衡。举一个课堂现象来阐释生成性课堂的平衡。课堂现象: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的描写充分体味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议论,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我想,…  相似文献   

3.
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4.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第一教时。(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新词呢?生:我理解了“敬重”一词,意思是恭敬尊重。师:那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后羿。生:我理解了“奸诈”一词,意思是虚伪、狡诈。师:你读这个词想到了谁呢?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贪婪“一词,意思是不知满足。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接济“一词,意思是从物质上支援。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嫦娥。师:能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适当归一下类吗?生:“敬重”是与后羿有关的,“接济”…  相似文献   

5.
李卫明 《云南教育》2003,(28):37-37
师: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岳,黄龙归来不看水。看来,最美的还是五彩池的池水。我们共同来读一读描写池水的这一部分,然后来交流一下感受,好吗?生:好!(课件出示课文描写“池水”部分的文字,学生和老师自由读,大约2分钟。)师:我想来说说我的感受可以吗?生:可以。师:学了这一部分,我的感受是五彩池的池水颜色特别多。你们同意吗?(学生有的表示同意,有的在思考,有的表示不同意。)师:我这样讲,是有根据的,你们听一听。(老师读: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生1:我觉得五彩池…  相似文献   

6.
一、组织教学,创设环境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音剪辑,请大家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播放录音剪辑)生:我听到了自行车的铃声、汽车喇叭的声音、救护车的声音,还有其他许多嘈杂的声音。师:你听得真仔细。谁能来模仿一下这些车的声音?(分别请3位学生模仿自行车、汽车、救护车的声音,教师进行随机评价)设计思路:注重实践和感性体验,让学生探索声音、模仿声音,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其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师:大家听了录音,你想到了怎样一种情境呢?生:我想到了早晨爸爸妈妈送我到学校时,马路上车水马龙的…  相似文献   

7.
屏幕上出现一条没有尾巴的小壁虎 ,学生观察。师问 :同学们认识这种小动物吗 ?生 :认识 ,叫小壁虎。生 :老师 ,这只小壁虎怎么没有尾巴呀 ?师 :你看得真仔细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 :《小壁虎借尾巴》。师 :问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 :我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生 :我想知道它向谁借尾巴 ?生 :我最想知道它借到尾巴了吗 ?评析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引导学生发出问题、大胆质疑 ,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老师的一句“你最想知道什么”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师 :请同学们自…  相似文献   

8.
师:小朋友,课文我们已经会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稍过片刻,有两三个学生举手) 生:为什么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呢?在海洋里睡觉行吗? 生:为什么不在小溪里奔跑呢? 师:对呀,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能互相交换吗? 生:老师,我知道,海洋里  相似文献   

9.
师:夏天同学们爱游泳吗? 生(齐):爱。 师:谁能说说当你站在水深齐胸的地方有什么感觉? 生:水有压力。 师:你说水有压力是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到水要淹过我似的。 生:我觉得水对胸部有压力。 师:你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感觉? 生(齐):是。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导入师 :请同学们看看课桌上植物 ,你认识它吗?生 :认识 ,它叫苋菜。师 :对 ,这种植物的学名叫“马齿苋” ,请同学们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子并动手摸一摸 ,有什么感觉?(学生观察触摸后汇报)生1 :我感到扎手。生2 :我看到叶子边缘有齿 ,摸上去拉人。师 :从这种边缘有齿的植物你能想到哪个故事呢?生 :我想到了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师 :你能具体讲一讲这个故事吗?生 :鲁班有一次上山砍伐木头时被一种植物的叶子划破了腿 ,他回到了家就仿照这种植物的叶子制成了锯。师 :鲁班是一位木匠 ,经常需要砍伐和截断木头 ,在没有锯子之前 ,他感到怎样?…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心理辅导技术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位班主任老师与一名打算退学的学生对话的案例。生:老师,我不想读书了我想退学!师:你怎么能这样想呢?生:我觉得学习一点用处都没有……师:谁说学习没用?你看那么多人都在努力学习,准备考一个好点的大学,以后找一个好工作生:考大学有什么意思?您看报纸上说,读了大学,很多人连工作都找不到!师:那你的意思是,不考大学就能找到工作啦  相似文献   

12.
师:请同学们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师(多媒体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师:同学们,读了以后有问题要提吗?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生:(沉思了一会儿)生1: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生2: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生3: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位军神?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围绕句子内容一下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再读读,看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学们又会有什么问题呢?生4:(学生读后一脸兴奋)老师,这儿为什么一连串用了三个感叹号?师:你真有一双慧眼,能…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师:你们听到老师说话吗?生:听到。师:现在老师正在讲课,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课,那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生:四面八方。师:你的判断真不错。在说话我们都能听到这个很平常的生活现象中,包含了许多的科学道理。要想了解这些科学道理,我们首先必须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个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好吗?(学生交流汇报。)生:我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传到我耳朵的?生:声音遇到物体还能传过去吗?生:我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生: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生:我为什么会听到…  相似文献   

14.
【问题呈现】案例一:这是一位教师教学《乡戏》(苏教版第8册)的片段: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城里的夜很是熟悉。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乡村,领略一下乡村晚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兴高采烈地齐读课题:乡戏)。读了课题,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戏。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村的戏。师:在你眼前到底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描述描述吗?(生沉默)师:比如说,看戏的人怎样?舞台怎样?演戏的人怎样?生:老师,乡戏与我们在剧院里看到的戏有什么不同吗?师:那当然不同了。生:老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是乡戏。生:老师,乡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简单的计谋     
记得是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学生。下面是我们简单的对话。生:老师,请问你什么时候过生日呢?师:你怎么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呢?生:因为我想在老师过生日的时候送礼物给老师。师(很感动):你们还是消费者,好好学习就是最好的礼物。生:老师,我想和你交朋友,可以吗?师:当然可以。生:那么,朋友之间是不是没有秘密的?师:是的,朋友之间要坦诚,不能有所隐瞒。  相似文献   

16.
先来看一位班主任与一名参加集体斗殴的学生的谈话案例(片断)。师:你为什么要参加打群架呢?生:因为我朋友被人欺负了,他让我帮忙去打回来。师:看不出来,你还挺讲哥们义气嘛!生:老师不是经常告诉我们: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啊。朋友  相似文献   

17.
教学实录一:教师首先出示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问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第3节中描写雪松的语句进行教学。师: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读书)生:老师,我觉得雪松很聪明,它不断地弯,再反弹。师:你还能读出什么?(学生再读)生:雪松不断地反弹,反复地……师:你觉得雪松有什么特点?生:不怕困难。生:雪松很有力量。师:你们再读读,不要放过每一个词。大雪压雪松,它会怎么想呢?相信你们还会有别的发现?(学生又一次读书)生:老师,雪松太了不起了,它不断地反弹。它是想先退一…  相似文献   

18.
正案例描述:《一份大礼》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同学们,前段时间咱们练大型操,大家一定很辛苦,所以老师要犒劳一下你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大礼"。师:猜猜看,会是什么?生1:我猜是一本书。生2:我猜是棒棒糖。……师:我很佩服你们丰富的想象力,可是很遗憾,都不对。这可不是一份普通的礼物,它一定会带给你一份神奇的体验,想不想要?生齐:想要!师:想要的请举手!(学生全部举手)师:特别想要的请高高举起你的手!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老师提着一个纸箱到教室。)学生自念: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向右静息好,等待老师把课上。(老师将纸箱放到讲台上。)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评:对未进行过学前教育的一年级学生,将行为要求“儿歌”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2游戏导入师唱:现在邀请一个人,现在邀请一个人。生对:老师邀请哪一个?老师邀请那一个?师答:老师邀请贾永仪,老师邀请贾永仪。(学生自豪快速走上讲台。)对唱:同学要我干什么?同学要我干什么?生对:我们请你开火车、摸一摸、唱首歌......。师:我听出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需要,我请要贾永仪同学摸一摸的说说理由。(请贾永仪同学摸一摸的学生唰唰地举起小手。)生甲:昨天,我们开的车,今天再开火车就不好玩了。师:甲同学是从游戏的新鲜性想到要摸一摸,有道理。生乙:好久都没有做摸一摸的游戏了,我很想摸一摸。师:把自己喜欢做的事,让给同学做,很大气,真不错!生丙:我看到老师提了一个箱子进教室,我想知道箱子里到底是什么,所以我请她帮我摸一摸。[评: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对歌”形式自然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又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因素。]3感知...  相似文献   

20.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将这一基本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上,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最近在我校组织的研究课活动中,我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一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一课。下面就结合这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看法。[片断一]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到花果山玩好吗?生:好!师:仔细观察这幅图(右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有小猴。师:很好,还有呢?生2:有桃子。师:很好,还有呢?生3:有小朋友。……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