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教育学与心理学都滋生于哲学的土壤,同样经历了"伪科学"的命运.选今为止,教育学与心理学工作者为使教育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关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教育学主要存在着自然科学化和社会科学化的两种趋向;心理学主要存有自然科学化、社会科学化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化三种倾向.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的产物,可据皈依的对象不同分为"姓教"的教育心理学与"姓心"的教育心理学,前者强调将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教育,实为"心理教育学"后者强调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的心理现象,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2.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发展历程表明:夸美纽斯的教育心理思想有浓厚的神学色彩:卢梭的思想中舍有率性而为的人文哲学意味;裴斯塔洛齐通过实验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使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得以开始:赫尔巴特首次使心理学与教育明确结合起来;杜威、皮亚杰等人则在心理学不断趋于科学化的基础上推进了教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教育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存在,揭示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和创造合理性教育的学问。教育存在包括教育现象和教育思想。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就是教育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对象是教育现象,方法是实证,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目的是创造合规律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教育哲学是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学问,对象是教育思想,方法是前提反思,任务是反思教育思想的前提,揭示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合理性,目的是形成对教育的整体的和根本的认识及系统的教育观,沟通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之间的联系。教育学的科学化即教育学的合理性,教育学实现科学化必须通过研究教育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创造合理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的科学化是教育基本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近200年有关教育学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建构中,教育学的科学化主要被理解为实证化。与教育学科学化相伴随的,是教育学的非科学化取向,即认为教育学主要是有关价值与规范的应用性理论或有关教育意义问题的人文科学理论。教育实践中不仅有事实问题,而且有规范问题、价值问题和意义问题.所以既需要教育学的实证研究,也需要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不同逻辑的教育问题意味着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对“教育学科学化”这一命题的不同理解,预示着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不同逻辑和方法论,由此产生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科学化不仅意味着教育学的实证研究,而且意味着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我国教育学研究目前存在的实证化倾向,教育学对教育实践中紧迫的意义问题研究的缺失,正在呼唤人文科学取向的教育学回归。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对教育实践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新教育理论中有些整体思想越来越哲学化,而且颇有返朴归真的辩证思想,但是纵观今天的教育学理论却存在异化现象,泛哲学化倾向在教育学理论中不容忽视,文章从教育学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和人们对哲学的理解几个方面探讨了现代教育学理论泛哲学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的《教育学》教材内容对学习者获得全面和深刻的教育学知识有重要意义。中外有主要论述教学问题的《教育学》,全面系统和比较全面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哲学或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学》等。现代中国的一些《教育学》教材则存在心理学化和教学论化、理论化和学术化、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科学合理的《教育学》教材内容组成应该坚持基础性和全面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公共性和有特色相结合等标准和原则,概括阐述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处理好与心理学和教学论、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基础性与最新研究成果等关系,高度重视内容科学化和针对性研究,严格编写和编辑资质和程序等。  相似文献   

7.
守法教育学应当是法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专门教育公民和组织守法的教育学。我国创立守法教育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守法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一切与守法教育相关的问题,需要综合采用哲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守法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交叉学科的某些内容,而且必须围绕其研究对象来展开研究。其理论体系应当是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需要朝着日臻完善的法治方向不断探索与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杜威经验哲学的视界中,教育在经验之中并为着经验,但并非所有的经验都具有教育的价值,只有反思性、连续性与交互性的经验才具有教育的意义。进一步说,教育就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实践。与此相应,存在于教育之中并为着教育的教育学也必然是属于如此经验的理论。教育学是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9.
在杜威经验哲学的视界中,教育在经验之中并为着经验,但并非所有的经验都具有教育的价值,只有反思性、连续性与交互性的经验才具有教育的意义。进一步说,教育就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实践。与此相应,存在于教育之中并为着教育的教育学也必然是属于如此经验的理论。教育学是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0.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新兴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的设立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传播学适应时代发展的共同指向。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的理论架构应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整体发展之中,以学科群发展为依托,吸取模型建构和数理定量的研究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山子 《中学教育》2011,(6):13-15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教育学危机的根源,揭示了教育的一个基本性质,即教育不是一种本源现象,而是一种派生现象;不是一种本体现象,而是一种从属现象。本文简要论证并分析了知识的一个显著特征,由此从各个角度探讨了教育对知识的派生和从属性质。由这一基本性质的揭示,作者对政策取向或政策侧重点做出阐述:教育学只有在揭示教育的真实性质和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公共课教育学的改革应深入到教育学知识结构的优化中 ,为此 ,必须确定公共课教育学合理的课程目标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来选择和组织该学科的知识 ,更新观念和内容 ,使其知识组合结构化。  相似文献   

13.
In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clusiveness it is often neglected how inclusiveness is constructed differently within the so-called Anglo-American and continental educational contexts. In Slovenia,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studies has historically developed within the continental, particularly German tradition, as a discipline called Pedagogy at the Faculty of Arts. Since Pedagogy is fundamentally theorising the processes of becoming a free human being and does not take a particular interest in the issues of vulnerable social groups, a complementary area of tertiary study emerged in today's Faculty of Education (e.g. Special needs Pedagogy). However, recently we can identify a trend of emerging new study programmes, the so-called inclusive education. Because of this separ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fields, this paper is dealing with a question of which of the disciplines is offering a more convincing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of how to conceptualise and implement the inclusiveness. Using qualitative analyses of the concept of inclusiveness and content analyses of Slovenian study programmes and courses related to inclusive education, we attempt to show that discipline of Pedagogy provides a conceptualising of inclusiveness that is more complex through successfully interweaving the humanistic and social paradigm.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学科性质问题一直是教育学界讨论的世纪问题。关于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单一论、中介论、结合论、综合论四类观点。每类观点又有一些不同的具体观点。通过梳理、归纳教育学学科性质的研究,发现教育学学科性质既与对"科学"和"艺术"概念的理解有关,也与对教育学学科任务、学科研究对象的认识有关。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文章提出: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应是研究教育艺术的科学。教育学这一学科性质呼唤其应精加工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研究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但现行教育学体系失衡,忽视了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的研究,教学方法单一,教育意识落后,对思维机制、学习过程等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借鉴不足,教育科研存在误区.为此,分析了造成这一状况的各种原因,并从学习责任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练习和实验研究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堪称形而上学,算不上独创的学问,也不是学科理论。如果勉强称教育学是一种理论,它也是一种坏理论。造成教育学自我封闭腐朽有一定历史和学理上的原因:第一,教育实践的乱象引发的是改良之心而非探究规律之理论动机,因此所催生的是行动规范以及这些规范背后的哲学原理和心理学规律,而不是科学研究。第二,下意识地将教育看作是从教者的行动而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教育实践的其他成分被边缘化甚至剔除,因此教育学很难摆脱价值立场的束缚而对“教育”进行实然的描述。第三,错误地将实践中的基于情境的“如何做”问题提升为与情境无关的理论问题。这类问题天然与真伪无关。被这些理论所引导,教育学自然与学科理论无缘。第四,二元对立的本质主义思维成为习惯。这种思维的排他性引导下的话语自然是独断论风格。第五,提出太多理想化假设。假设过于理想化的条件下,论断自然难以在真实情境下进行检验。第六,误解了科学,将科学简化为正确论断或孤立的实验方法,这使得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无缘。第七,将无法客观化的、无法重现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无法形成可检验的教育学命题,难以通过自我否定实现理论的进化。  相似文献   

17.
Pedagogy was initially imported into China, known as “a discipline imported from abroad”. The introduction of Pedagogy and its Sinicization almost went hand in hand. The Sinicization has gone through six stages, which showed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hinese educational rea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research and ideology. What is more, original research should be advoc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heritage and foreign educational theory should also be handled well. Translated from Gaodeng Jiaoyu Yanjiu 高等教育研究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06, (6): 86–92  相似文献   

18.
自赫尔巴特之后,教育学自身的“裂解”及其与其他学科或主动或被动的交叉,在促进教育学从单数到复数膨胀式发展的同时,也使得维系一种“普通教育学”相对稳定的“公共话语空间”变得越来越艰难.迪特里希·本纳试图接续起源自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传统,他从对人类实践的分化与非等级关系入手,探讨了教育实践自身的逻辑;从行动理论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对教育研究科学性的质疑,使教育研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教育学也因此常常被拒斥在科学殿堂之外,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教育研究最大的尴尬莫过于对其科学性的怀疑、指责与否定。其实,这往往是由于人们对科学及科学性的片面、狭义理解,因此有必要对科学及科学性进行澄清。这既关系到教育学的立命安身,更直接决定着教育研究科学性的方向及水平。研究及学科的科学与否不在于研究的对象及相应的学科,科学应在方法论和方法两个层面理解,科学性则体现在研究的过程与结果中,真正的研究必定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