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的“二级结论”是一系列由教材中现有的物理规律推导得到的,可以在物理解题过程中直接使用的结论,由于它是由现成结论推导得到的,所以称之为“二级结论”.针对高考理综卷试题题量大,知识点多的特点,应用“二级结论”来巧解,  相似文献   

2.
在解数学问题时,我们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联想与之类似的题目,看看有没有共同的规律?从中总结出解一类数学题的策略,从而达到“就题论法”的高度,这就是“多题一解”或“多题归一”.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三的物理学习中,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观察、思考同一物理概念、规律.从而提高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运用物理概念、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经常坚持一题多解,能够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请欣赏:  相似文献   

4.
1.研究高考原题,明确考点所在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我们发现其中“不变”的内容是很多的.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其中的规律,自会找出鉴赏诗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题多解”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一种教学手段,但为什么要“一题多解”,“一题多解”后怎么办,似乎更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6.
自从课程标准降低对圆的要求后,近年来,与四边形有关的问题在中考中出现较多,分值呈上升趋势,很多地方在四边形考查上作了创新,一类“新定义”问题异军突起.浙江省台州市2009年中考数学试题第23题是一道四边形中的“新定义”问题,是一道创新型的中考好题.下面我们就循着台州考题的踪迹,看看此类问题的特点以及命题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做物理题时,有时会发觉题中条件“不充分”,即题中虽然已知了某些物理量的信息,却未知与其相关的物理量的信息,而这些未知物理量的信息又是解题需要的重要条件.于是很多同学就觉得无从下手.其实那些未知的物理量很可能就是可消变量.只要大胆地将它们设出来,通过物理规律列式和一系列的运算、化简等处理后,这些物理量就会消去;但如果不将它们设出来,就很难解决问题.所以可消变量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桥梁,我们要善于看到这座无形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高考试题之所以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是因为命题人对原题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经过加工创造后的试题,看起来熟悉,可做起来棘手.要想顺利解决此类问题,我们要找到这些题的原题, 就像找“孩子”的“父母”一样,弄清它姓啥名谁,来自何方.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所谓创新题,是由一般题演变而来的,具有结构形式新、问题情境新、设问角度新、表达方式新等特点.解答创新题,一是通过转化,化“新”为“旧”;二是深入分析多方联系,以“旧”攻“新”;三是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以“新”制“新”.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在高考中我们一般会“遭遇”哪些类型的创新题呢?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类似如下的“怪题”而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在解这类题目时,我们可借助看似平常却神奇的“1”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案云南师大附小赵占国教学内容;“九义”教材第七册第109~111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五第1~3题。教学自的:1.使学生理解“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的运算规律。2.会利用这...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说“多题一解”、“一题多解”是有条件的,如果不认真分析题设条件,那么解题过程将会出现错误.如果我们能对解题过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并能阐明理由.那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决定了数学读题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反复斟酌过程.要解题。就要先读题,学会读题.正所谓“读‘题’百变.其义自现”.我们应该如何读题?在读题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到“慢读”“精读”?  相似文献   

14.
陈鑫民 《高中生》2010,(1):43-44
同学们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题目看起来似曾相识.轻而易举就可选出“正确答案”.结果却发现自己错了。这些题目就是我们所说的陷阱题。它们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解答。出题者往往设下“陷阱”,如果大家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就会误选答案。近年来,高考试卷中也常有这种性质的试题出现。当同学们遇到这种题时.同学们既不可轻易下手.也不可不知所措.而应做到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条件,它不“显山露水”,如果我们忽视了它的存在,那么我们的“损失”就大了.因此,我们应当学会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将题设条件中的字母变成数据后,题目的物理情景将会收敛,得到的解答将是一个具体的数字结果;反之,将题设条件中数据变成字母后,题目的物理情景将可能会发散,得到的解答将可能是若干个不同的结果,甚至还会导致题目要素之间的矛盾.值得一提的是,将题设条件中数据变成字母后,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为开发“开放性试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下面通过具体题目探讨一下题设条件中的数据转换成字母后的若干情景.  相似文献   

17.
林少安 《新高考》2004,(4):22-23
在解析几何的解题过程中,常有一些若暗若明、含而不露的条件.隐藏在题设或结论的背后,在我们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将我们的解题思路引向歧途.如何躲开题中预设的“陷阱”.得到正确的解题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对常见的“陷阱”做到心中有数.笔者整理出了解析几何题中的各种“陷阱”,同学们如果在解答解析几何题的时候,对照这些可能忽略的条件.一定可以得出更全面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复习)中,学生往往会忽视一条重要的规律——次序规律.为此,在解答涉及这一规律的问题时,往往不能挖掘题中隐含着的这一重要规律,且无法将这一规律与“量”联系起来,造成解题中出现思维障碍及难点.本文从铁、铜反应的角度来阐述这一规律与“量”的联系及运用。  相似文献   

19.
刘磊森 《学周刊C版》2011,(4):199-200
高考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题历来是各省市高考卷中失分较高的一道题目。除了考生对一些语言材料没有把握准确、语法知识不熟悉等原因外.还有高考命题者在命题时往往避开常规题、常见题.常常来了一个不小的“脑筋急转弯”.我们如果不认真分析.不懂语法规律.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第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2.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