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简析:两步应用题教学,从知识体系看,一步应用题是基础,两步应用题是关键,多步应用题是发展。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解答过程是一次质的飞跃。因此学好两步应用题是学习简单应用题到多步应用题的过渡。可见两步应用在应用题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理解掌握两步应用题难点和关键是找出题中隐蔽的“中间问题”,所以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中间问题”,还要适当穿插结构训练,移变“中间问题”。  相似文献   

2.
朱滇生 《云南教育》2000,(11):30-31
中间问题是沟通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的桥梁。一步应用题通过增加一个中间问题,转化为两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又通过中间问题的解答化归为一步应用题。在两步应用题教学初期安排一些中间问题的专项训练,深化学生对中间问题的理解,无疑对两步应用题的教学有重要的意义。认识“中间问题”的专项训练,比较有效的有如下几种形式。一、将连续两问的一步应用题去掉第一问,认识中间问题例1:果园里有桃树40棵,梨树比桃树少10棵。梨树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5棵,苹果树有多少棵?在学生独立解答之后,教师提问:如果去掉第一问(…  相似文献   

3.
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应用题实际上是由两个有密切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它实际上隐蔽了第一个题目要解答的问题,即中间问题。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恰当地提出中间问题。所以,教学两步应用题,  相似文献   

4.
张和巧 《学子》2013,(6):28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对应用题进行合理改编,帮助学生熟悉应用题的组织结构,弄清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改编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改变应用题条件、改变应用题问题和改变应用题的  相似文献   

5.
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应用题实际上是由两个有密切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它实际上隐蔽了第一个题目要解答的问题,即中间问题。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恰当地提出中间问题。所以,教学两步应用题,必须切实抓好一步应用题向两步应用题的过渡训练,并且要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那么,具体教学中,教师如何搞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呢?一、沟通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强化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教学学生正确掌握两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听障学生因为语言缺失,对现代汉语的学习非常困难,加上数学语言的简练,聋生在学习应用题时显得尤为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中.我们对于应用题问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心力,还包括一定的策略。以下是我对解决应用题问题的一些尝试,和大家一起切磋。  相似文献   

7.
审“问”     
"审"即审问,"问"即应用题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对应用题中的问题句进行审问,发现隐含的信息,即"通过问题知道什么",并对问题解决的方向和可能性进行预估和判断,即"对问题进行追问",从而认识到问题里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审问问题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审"问"打开了应用题教学的一扇新窗。  相似文献   

8.
两步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从简单应用题到两步应用题,除了要有简单应用题的扎实基础外,还需找出题目中隐藏的中间问题,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在教学中应做到“两抓两促”。   一、抓特点促迁移   要学好两步应用题,学会找中间问题,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中间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怎么来的。为此,用简单应用题引入,把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明白它与一步应用题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中间问题,将一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迁移到两步应用题中。   1.把一个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解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能准确地提出中间问题,对于学生正确地解答应用题有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应用题中的中间问题 中间问题,又叫过渡问题。为了有效地解答应用题,从隐蔽的条件中找出回答应用题本身提出的问题前先作出回答的问题,叫中间问题。如:食堂原有大米50千克,又买回4袋大米,每袋100千克。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千克?原有大米数加上又买  相似文献   

10.
两步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从简单应用题到两步应用题 ,除了要有简单应用题的扎实基础外 ,还需找出题目中隐藏的中间问题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是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 ,在教学中应做到“两抓两促”。一、抓特点 ,促迁移要学好两步应用题 ,学会找中间问题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中间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怎么来的。为此 ,用简单应用题引入 ,就能把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明白它与一步应用题的关系 ,以利于学生理解中间问题 ,将一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迁移到两步应用题中。1 把一个条件扩充…  相似文献   

11.
要教好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找出“中间问题”,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找出“中间问题”呢?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在“组合”两步计算应用题中找出“中间问题”。 1.抽去。就是引导学生将连续两问的一步计算应用题改成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抽去哪个问题,哪个问题就是所成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碧琴 《辅导员》2013,(Z1):41-42
"倍比"关系的应用题,即几倍多几或几倍少几的应用题,此类应用题在小学低段常常是大数是小数的几倍问题,用算术方法并不难理解。然而进入五年级后,尤其是学习简易方程之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一章以例题的形式出现了"倍比"关系的应用题,而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又和"倍比"问题有诸多联系,因此,列  相似文献   

13.
质量分数问题又称"浓度问题",是初中数学继行程问题、工程问题之后的常规应用题,现将其基本类型归纳如下.一、自编题自编应用题一直是提高应用题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同  相似文献   

14.
王碧琴 《辅导员》2013,(14):41-42
<正>"倍比"关系的应用题,即几倍多几或几倍少几的应用题,此类应用题在小学低段常常是大数是小数的几倍问题,用算术方法并不难理解。然而进入五年级后,尤其是学习简易方程之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一章以例题的形式出现了"倍比"关系的应用题,而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又和"倍比"问题有诸多联系,因此,列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课程的经典板块,本次课程改革打破了历来将“应用题”作为独立教学板块的格局,把相关内容融入四个学习领域之中,其名称也改为“解决问题”了。更名,是对“应用题”的否定吗?名称变化了,内涵有什么变化吗?相关的概念会发生变化吗?教学内容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课堂教学会发生哪些变化?本期,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分析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变化,帮大家厘清认识,明确方向。我们还将继续围绕“解决问题”教学,就数量关系的教学、应用题类型与模式等问题进行讨论,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6.
"情境应用题"是以一段生活实际情形,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或一场趣味横生的游戏,寓数学问题、数学思想和方法于情境中的应用题.趣味性、益智性是"情境应用题"的显著特点,"情境应用题"以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人们,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探索和研究欲望.  相似文献   

17.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一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个小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都是本单元的数学重点。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是本单元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其中的“相遇求路程”问题又是相遇问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认识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和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并会用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分数应用题中,经常出现像这样的一句话:"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类应用题归成"比"字句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  相似文献   

19.
开放型应用题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能促进学生从“怕学应用题”向“想学、会学应用题”转化。设计开放型应用题 ,可以从应用题的叙述、题型和问题入手。一、让应用题的叙述“活”起来教材中的应用题叙述一般过于平淡 ,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 ,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学应用题时 ,有意拓展应用题的叙述内容和范围 ,赋予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景 ,不但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如 ,在教学“整数连乘应用题 :学校买来 5箱热水瓶 ,每箱 1 2个 ,每个 1 1元 ,一共要多少元 ?”时 ,我把“…  相似文献   

20.
简要说明: 这是第五册第一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片断。这组应用题仍是直接给出三个条件,体现了与第四册所学应用题的衔接。中间问题在复合应用题教学中居于关键地位,它既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连接起来,又把所有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