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1985年—2013年中国境内专利申请数量为样本,采用趋势和结构分析法,分别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利用Wilcoxon 带符号秩检验法对中国专利申请主体行为的市场动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专利法》的修订对专利申请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中国专利申请行为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很快,已逐步转变为市场驱动下企业为主的专利申请;中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量大体相当,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量最多,发明专利次之,外观设计专利最少;中国专利的创新能力提升很快,但仍显不足,发明专利申请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1985—2013年中国境内专利申请数量为样本,采用趋势和结构分析法分别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利用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法对中国专利申请主体行为的市场动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专利法》的修订对专利申请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中国专利申请行为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很快,已逐步转变为市场驱动下企业为主的专利申请;中国的3种专利申请量大体相当,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量最多,发明专利次之,外观设计专利最少;中国专利的创新能力提升很快,但仍显不足,发明专利申请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公民李某于1998年12月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挡土墙的成形方法"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专利申请公开日是1999年6月16日,颁证日是2001年2月10日,授权公告日是2001年4月4日.  相似文献   

4.
专利是技术产出的重要指标,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本文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公开的中国专利数据和世界知识产权局(WIP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开的世界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反映我国专利的发展现状。近十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快速增长,申请本国专利的数量已远超其他国家保持世界领先;但申请国外专利方面与欧盟、美国、日本仍有较大差距,国内和国外专利授权率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有效存量仍有待提高,在PCT和三方专利申请上美国和日本仍遥遥领先。  相似文献   

5.
对2014年广西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广西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提高;全区专利申请总量中个人专利申请量占据的比例高于工矿企业;三种专利类型中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比重大;专利申请授权比例低,实用新型专利是全区专利授权的主体;各市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情况不均衡。并就广西的具体现状对其如何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专利申请与授权状况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申请状况截至2006年12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三种专利申请3334374件,其中,国内申请2727626件,国外申请606748件,分别占总量的81.8%和18.2%;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1089521件、1289868件和954985件,在总量中的比例分别为32.7%、38.7%和28.6%。  相似文献   

7.
专利审查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受理专利申请以后,按照专利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本文中的专利审查主要指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部分涉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审查,不涉及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  相似文献   

8.
7月25日,江苏省沭阳县根据省、市专利资助政策,调整出台了《沭阳县2010年专利资助及奖励办法》。该办法将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激励发明创造、提高全县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根据该办法规定,沐阳县今年专利资助及奖励与往年相比金额更高、涉及领域更广:一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受理资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000元/件、500元/件、300元/件;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奖励分别提高到2000元/件、600元/件和400元/件。二是增加了对职务发明的奖励。对当年专利申请总量40件以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30件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20件以上).并缴纳专利申请费的企事业单位及发明人或设计人给予不同奖励。三是增加了对学生申请专利的奖励。申请人是在校学生.除享受正常专利资金资助外.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6.4万件.比上年同期的14.8万件,增长10.8%;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为16.5万件,比上年同期的14.2万件.增长16.2%;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为13.8万件,比上年同期的13.6万件.增长1.5%。上半年.3种专利申请受理总量累计46.7万件.比上年同期的42.6万件.增长9.6%。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  相似文献   

10.
<正>自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开始施行,我国就建立了囊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专利制度。笔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简称S系统)中,进入CNABS数据库进行查询得出,2014年,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分别获得授权公告的件数为233863、700577、364283,其分别占授权专利总量的18%、54%、28%。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实用新型专利在2014年三种获得授权中所占比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日益改善.近年来国外在华专利申请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截至2010年9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累计达到100.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6.5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6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2.1万件。  相似文献   

12.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2002年,国内申请发明专利39622件,获得授权的为5854件,占中国地区授予量的26.7%。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比2001年几乎增长了10000件。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国内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却几乎没有增加,获权与申请的比例甚至成负增长态势。不仅如此,与国外相比,2002年国内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的比率也明显下滑,还占不到授予总量的三分之一。严酷的国际市场竞争使得国人专利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了,而在国内专利申请数量攀升的时候,我们的获权量却不如人意。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事倍功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国内专利申请呈现爆发性增长势头,专利申请质量逐渐提升,专利审批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21.8万件,比上年同期的16.4万件,增长32.9%;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为24.5万件,比上年同期的16.5万件,增长48.5%;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为21.3万件,比上年同期的13.8万件,增长54.3%。  相似文献   

14.
广东技术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丰富翔实的数据资料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广东产业技术专利申请与授权总量及结构方面存在的各种优势和不足。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逐年递增,授权申请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足主要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比例较低,增长较慢;职务创新专利申请和授权比例较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职务创新能力相对比较差;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申请比率相对比较低;大量的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领域中的发明专利主要依赖国外。并针对上述的分析结果,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常,申请人就一项发明创造提出实用新型和发明两种专利申请,在发明专利申请具备授权前景时,放弃已取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概况 菲律宾现行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及工业品外观设计3种类型。发明专利采取提前公开延迟审查制,自申请日起18个月内与初步检索报告一起在1PO公报上公布,在专利授权后8个月内在IPO公报上公布完整的发明专利授权文本。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12,(18):6-6
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武晓明9月27日透露,截至目前,我国三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累计总量突破一千万件,其中国内30%的专利权人遭遇过侵权纠纷。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概况 日本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类型。发明专利的有效期为自申请日起20年,医药品和农药发明专利有效期可申请延长,但不得超过5年。实用新型专利无实质审查,一般申请日后6个月可授权,有效期为自申请日起10年。  相似文献   

19.
要申请专利需要学习和熟悉专利法及其细则.详细了解什么是专利,谁有权申请并取得专利,如何申请和取得专利,了解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取得专利后如何维持和实施专利等.充分了解现有技术的状况,申请人至少应当检索一下专利文献.因为专利文献包含了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情报.要有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注意保密,不要在专利申请前以出版物、会议,销售、展览等方式将申请内容公开,以免丧失新颖性. 下面阐述一下专利的申请步骤: 第一步:确定专利申请的类型.专利申请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发明专利:针对产品方法或者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可以申请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目前的专利申请量和审查水平,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发明专利的平均审批周期相对于以前有较大缩短,审查的一般原则是根据本专业领域申请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审查,但有的申请可能涉及一些重要领域会对国家的利益或者公共利益有重大影响需要快速授权的,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申请优先审查管理办法》,要求优先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