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女生体育课跑的专门练习——后蹬跑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动作不协调、节奏不对,而出现垫步跑和后蹬不充分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试着采用了由女生普遍都会做的“迈大  相似文献   

2.
<正>在短跑教学中,为了改进和完善途中跑技术,常采用一些跑的专门性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以此发展学生腿部力量,改善步幅和步频,提高短跑成绩。而掌握后蹬跑技术对纠正途中跑中后蹬不充分、坐着跑、步幅过小、摆臂不积极等缺点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练习者提高途中跑技术也有很大帮助。但后蹬跑技术掌握起来相对难度较大,教材内容也较枯燥,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好后蹬跑技术很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3.
对如何提高少儿短跑速度的教法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距离快速跑技术要求可概括为一松,二大,三快,四平直,也就是动作轻松,步幅大,步频快,要平稳,直线性强。要达到上述要求,腿的后蹬前摆要快速充分有力,摆动腿用前脚掌积极着地缓冲。全身动作协调配合,但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少儿后蹬跑的教学结合要求逐渐做到快速有力的后蹬,同时注意身体的平稳性,摆臂正确。也可增加对摆动腿积极下压善地的要求。 一、短距离快速跑教学训练中采用的方法: 1、快速的高抬腿跑(低年级)、有力的后蹬跑(中年级),有节奏性的小步跑(高年级)。 2、中速跑30米,注意动作轻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体育课后蹬跑的教学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就没有兴趣和动力,后蹬跑练习的质量和效果就不好,不容易体会进行间的后蹬跑动作。我在教后蹬跑练习时,采用“三层目标”教学法,让学生有目标地体会后蹬跑身体动作,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1 对后蹬幅度的认识1.1传统观点认为后蹬幅度小的原因传统观点认为后蹬幅度小,主要是依据在后蹬结束时,我国高水平运动员膝角大于外国的高水平运动员。如1996年的一篇文章《现代百米跑技术——屈蹬式》中这样说道“美国运动员后蹬动作幅度小,不充分,后蹬结束  相似文献   

6.
<正> 途中跑是快速跑的主要部分,是中、小学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易犯的错误,分析原因,进行纠正呢?现阐述如下: 1.“坐着跑”。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后蹬不充分,特别是伸髋不够,身体重心提得不高。纠正方法:练习双手叉腰上的跑,后蹬跑,上台阶跑,使身体重心提得高,并体会后蹬动作,也可以做一些增加大腿力量的练习,如立定三级跳和负重下蹲起跳。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短跑100米水平与世界100米的差距引发思考,通过查阅资料和对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后蹬跑"作为100米后蹬技术的专门性练习,随着后蹬技术的改变(后蹬充分蹬直技术向屈蹬技术改变),已不再适应现代100米技术的要求。继续沿用后蹬跑作为100米的专门性练习对现代100米后蹬技术的形成有负影响(阻碍作用)。通过对现代后蹬  相似文献   

8.
“后蹬跑”是传统的跑的专门练习之一,要求后蹬腿充分伸直,是传统上改进跑的技术和提高后蹬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屈蹬跑”是新式短跑技术,其后蹬结束时不象传统跑那样后蹬腿完全伸直,而是在膝关节处有一定的角度(膝夹角为150度-156度)。世界短跑名将刘易斯等都采用“屈蹬跑”技术。  相似文献   

9.
50米跑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是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跑完全程。培养学生跑的正确姿势和跑的能力练习,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技术教学的开始阶段,必须十分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常见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和纠正方法:一、后蹬不充分,“坐着跑”产生原因:1.对正确的后蹬技术概念不清,缺乏肌肉感觉。2.髋关节力量及柔软性差,后蹬时髋不能前送。3.摆动腿前摆不积极,幅度小。4.腿的快速力量差,蹬腿动作慢。纠正方法:1.讲清后蹬时髋、膝、踝三关节蹬伸的顺序,体会肌肉用力的感觉。2.加强腿部和腰腹部力量练…  相似文献   

10.
<正> 后蹬跑是将途中跑后蹬阶段的动作加以强调和突出而形成的一种专门练习。后蹬跑对发展学生的协调性、腿部力量有积极作用,对纠正途中跑时后蹬不充分而造成“坐着跑”、步幅过小的缺点也有较大帮助。 一、动作要领 (一)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有力摆动。 (二)摆动腿积极向前上方大幅度摆动,带动同侧髋充分前送。  相似文献   

11.
<正>短跑中的200米跑和400米跑,有一半以上的距离是在弯道上进行的。为了让学生能适应弯道跑,在跑的过程中少走"弯路",200米跑作为近年来我市中考体育的必考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正确身体姿势和脚蹬地的用力部位及后蹬与摆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重点: 1、短跑途中跑应抓好轻松自然跑的技术。 2、在途中跑教学中应抓步长和步频,在一定的步频的基础上增加步长。 3、在整个途中跑技术教学中也要抓好两臂的正确摆动的技术。二、教学环节 1、掌握途中跑的后蹬技术,而在后蹬技术中应抓住蹬地结束时快而有力的充分伸直髋、膝关节的技术,因为后蹬是产生推动人体前进的动力。 2、掌握摆动腿的送髋和膝关节有力的向前上方摆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途中跑技术是短跑技术中最精华的部分,开阔的步幅、良好的节奏、快速的步频,正确有力的摆臂是途中跑的技术特点。一、防止“坐着跑”途中跑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跑动中,步幅不开阔、上体过于前倾、重心后坐,形成“坐着跑”,给人的感觉就像“丑小鸭”。常见错误产生的原因:1. 后蹬不充分,即在后蹬没有蹬伸完毕时,就着急做下一个动作,从而使整个技术环节不能够流畅完成;2. 腰腹力量不足,从而不能够很好地保持身体适度的前倾,在跑动中越想提高速度,就越用力,从而更加难以控制身体,最终导致错误动作更加严重。纠正方法:1. 给学生讲清…  相似文献   

14.
对百米途中跑后蹬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途中跑是百米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段落,其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百米跑的比赛成绩。因为百米跑运动员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其水平位移速度的快慢上,而不是在其垂直位移速度上。运动员通过提高水平速度来提高百米成绩。所以,短跑项目的教学和训练都以途中跑为重点。不论起跑、起跑后加速跑,还是途中跑,后蹬阶段都使人体获得向前的动力。腾空阶段人体重心抛物线轨迹也是由后蹬技术所决定的。在整个支撑阶段,后蹬时间和工作距离都比缓冲时间和距离长。  相似文献   

15.
在田径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跑的技术要领,必须通过“小步跑”、“高抬腿”、“蹲跑”、“后蹬跑”。这四步循环练习教学,否则,在教学时数少的情况下,就很难提高跑时快速的技术,也难以完成教学要求,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如果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进行行进间后蹬跑练习,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并且在跑动中不容易体会空中的后蹬跑动作.我在教后蹬跑练习时,采用手扶栏杆给学生一个辅助点,便于体会后蹬跑的空中动作的教学方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而且跑得轻松、技术合理,必须抓好以下五年环节。 一、抓关键技术 后蹬、前摆和着地是途中跑的关键技术。后蹬要求大、快、直、前,即蹬地力量大,蹬离地面速度快,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整个动作向前用力。前摆要求摆动腿的大腿积极向前上方高抬,步幅均匀。着地要求大腿积极下压、小腿顺惯性由前向下后做积极的“扒地”。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分解教学,着重学习后蹬、前摆、着地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专门练习,如加速跑、重复跑、起跑交替、定时跑、变速…  相似文献   

18.
短距离快速跑在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都出现,是跑的重点教材。除跑的距离要求不同之外,在技术要求上是一致的。其技术要求可概括为一松、二大、三快、四平直。就是动作轻松、步幅大、步频快、重心平稳、直线性强。要达到上述要求,腿的后蹬前摆要快速充分有力,摆动腿用前脚掌积极着地缓冲,全身动作协调配合。但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应有所侧重。一、二年级可重点要求跑的直线性,抬腿充分和摆臂正确。在这个基础上,三、四年级与后蹬跑的教学结合,要求逐渐做到快速充分有力的后蹬。五年级可增加对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的要求。低年级可采用自然站立式起跑、高年级采用前腿弯屈、身体较大前倾的站立式  相似文献   

19.
直道途中跑是短跑技术教学中的主要 部分,其对短跑成绩起着关键的作用,故在 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一、原地摆臂练习 要求自然、放松、协调;前摆后摆到位。二、小步跑练习 要求大腿积极下压、鞭打、扒地迅速有 力,步幅小、频率快、动作放松。三、高抬腿跑 要求摆动腿大腿充分高抬,支撑腿三关 节充分伸展,上体稍前倾,不能后仰。四、后蹬跑 要求支撑腿三关节充分伸展;摆动腿髋 关节充分前送;两大腿夹角尽量加大。五、中等速度跑50~60米 要求跑的动作自然、放松、步幅开阔。 摆动腿折叠、高抬、带髋前摆;支撑腿充 分后蹬,蹬摆配…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经常会看到学生在进行途中跑练习时出现“坐着跑”的现象,就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身体重心的问题。上体后仰重心偏低,极容易产生“坐着跑”的错误动作。2)后蹬发力效果不好的问题。后蹬发力动作和角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