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呼唤国家软实力与竞争力的增强,被赋予时代使命与重要功能的高校教育智库应运而生。系统把握高校教育智库研究的知识网络和演进路径,有利于助推高校教育智库的高质量发展。借助科学前沿图谱分析,揭示高校教育智库研究的基本特征、热点演化与发展脉络,发现高校教育智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相对分散;高校智库、智库建设、大学图书馆、新型智库、教育智库等研究热点备受关注;形成突出“研讨共话”、聚焦“政策源流”、强调“联盟服务”等发展脉络。聚焦智库“共同体”、社会“服务性”、研究“融合性”、对标“精准性”提出高校教育智库研究展望,为推动高校教育智库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空间作为高校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战场和第一线,是高校“立德树人”、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场域,关乎大学生成长健康和国家网络的安全稳定。文章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体系、“三贴近”原则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三个维度展开论述。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以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使政治理论落地到实践;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体系是完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奠定基础;通过“贴近学生主体、贴近具体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高校开展“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紧跟时代脉搏,把握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内容,与大学生党建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旗帜的原则,使高校思政理论课、大学生党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思政教育成为加强“中国梦”教育的五大平台和方法途径,增强高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行业动态     
为了促进中国教育及科研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的发展、加强中国高校与先进国家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教育科研信息化进程,由教育部科技司、国际合作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02中国教育及科研计算机应用与网络研讨大会”于2002年3月27-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司司长李连宁致开幕词。教育部科技司袁成琛助理巡视员就中国教育信息化展望作了专题报告。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  相似文献   

5.
徐妍 《神州学人》2008,(7):48-49
2008年5月17日.由神州学人编辑部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主办、中国教育在线协办,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网聚海外优秀人才”为主题的“神州学人2008年海外高层次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乌克兰、韩国、中国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留学人员300余人,以及国内15所高校人事处的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网络视频招聘会。  相似文献   

6.
信息库     
国家投资9亿元建设西部高校校园网《中国教育报》报道:国家投资9亿元的西部高校校园网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投入巨资,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目前西部高校的网络环境、网上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严重缺乏熟悉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师资。为尽快改变这一面貌,“十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动西部高校信息化,以此带动西部教育的现代化,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加快西部地区校园网建设是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此后还将进入数字化学习和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校园内网络教学使高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所谓“网络时代”的到来,电脑网络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消度闲暇时间提供了新的一维空间,也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是,面对网络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和化侵略,以及“网络黑客”、“网络综合症”等的出现,如何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化,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是扩大人文和教育交流的平台,助推中国从高校联盟边缘走向中心。然而,哪些因素导致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合作的形成,对此很少有研究进行实证探讨。基于20个“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的68个“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数据,通过社会网络QAP分析发现:除了政策环境和双边关系等外生性因素外,财力资源、一流大学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内生性因素也对“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的整体合作具有显著影响;不过,内生性因素对“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不同合作主体的影响表现出一定差异,它们对联盟中的“一带一路”国家影响甚微,而当联盟引入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大学时,内生性因素才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党在新时期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利用网络的优势是高校落实“德育为先”的诉求,要切实把“德育为先”与网络有力地结合起来,探索有效的路径,更好的推进“德育为先”科学理念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隐性课程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利用网络媒体爱国主义信息的教育性和感染力,加强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隐性课程的配合,协同学校、家庭、政府、网络媒体形成教育合力,打造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金课”。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网络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还难以满足互联网发展速度与大学生学习需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与时俱进,强化吸引力与时代感,把“互联网+”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紧密融合,革新网络思政教育手段,强化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这一工作面临着多重现实挑战:网络技术的局限性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效果提出挑战,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认同提出挑战,网络空间虚拟性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提出挑战。立足新时代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贯彻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新理念;牢牢掌握主动权与话语权,推进“单向育人”到“师生共建”的教学转变;完善综合实践育人,实现从“学习输入”到“学习输出”的评价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夙愿,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践行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国梦”是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的全面发展的梦,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克服信仰危机弊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当提升“中国梦”的生活契合度,坚持主体性“中国梦”认知教育,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高校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带来更多新机遇、新挑战。高校要适应网络时代,着力建设红色教育云端大课堂,引导师生上好红色教育“一堂课”,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对我国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不仅为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多元化发展的新空间,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展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强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伦理的教育与引导,开发高校网络信息“PICS”标准和“标签系统”,加强网络访问控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应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由于在诸多方面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中国“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沿。以90后为主体的“网络新生代”也已进入校园,“网络社会”的发展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将产生或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本文以长清大学城为例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高校对国家助学金评定的“奇葩”规定有增无减,曾经有一则“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的网帖走红网络,引起了网络舆论对“贫困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热议。 国家助学金能否被高校通过科学评定而分配到贫困生手里,是一件事关教育公平的大事情。本文对国家助学金的设立宗旨、资助情况、评定质疑、评定尺度与评定温度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对于贫困生的关注,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怜悯。 因此说,高校需要掌握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尺度、更需要传递评定温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围绕中国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在把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解读和原因分析;联系时代热点,结合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梳理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基本思路和大体方向;最后就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方向作了简单地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专门强调了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说明了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培育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大学生锻造放眼“总体”的整体性思维、厚植立足“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培育注重“安全”的居安思危意识。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零”与“整”、“广”与“专”、“虚”与“实”三个维度的矛盾。针对于此,应当坚持“守正-创新”结合性教育原则,利用“理论-实践”耦合式教育方法,培育“研究-教学”并重型教育人才,注重“知识-意识”同向化教育内容,四位一体,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