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中,现实主义既有作为创作方法的意义,又有作为艺术精神的内涵。作为艺术精神,它强调的是创作主体的现实精神——直觉与勇气,它注重的是文本的现实精神——真实再现。“莎士比亚化”是艺术精神的形象化表述,是主体的现实精神与文本的现实精神完美统一而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在莎士比亚那里,现实主义从一种艺术风格、一种艺术方法深化为一种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论到现实主义问题的时候,我们习惯于到别林斯基那儿去找最亲近的血缘关系。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以对别林斯基现实主义理论的肯定代替了对他的整个美学理想的考察,夸大了他的现实主义的自觉性和先进性,对这一理论同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美学观的必然联系却讳莫如深。对别林斯基政治思想的转变及由此对他本人的美学思想的影响,也缺乏辩证的研究。本文并非论述别林斯基的现实主义,而是试图在阅读别林斯基原著的基础上,对他的美学理论作一个大致的描述,以阐明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理想以及这一理想同俄国现实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别林斯基经过了思想转变的后期虽然得到一定的克服,但远不是完全的消除。  相似文献   

3.
在论到现实主义问题的时候,我们习惯于到别林斯基那儿去找最亲近的血缘关系.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以对别林斯基现实主义理论的肯定代替了对他的整个美学理想的考察,夸大了他的现实主义的自觉性和先进性,对这一理论同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美学观的必然联系却讳莫如深.对别林斯基政治思想的转变及由此对他本人的美学思想的影响,也缺乏辩证的研究.本文并非论述别林斯基的现实主义,而是试图在阅读别林斯基原著的基础上,对他的美学理论作一个大致的描述,以阐明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理想以及这一理想同俄国现实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别林斯基经过了思想转变的后期虽然得到一定的克服,但远不是完全的消除.  相似文献   

4.
鲁迅《野草》,除了受到波特莱尔、屠格涅夫和尼采“散文诗”的影响,象征主义、现实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也受过佛教文学创作和佛教美学思想的影响。他所主张的“发扬真美,以娱人情”与佛文化的美学思想“妙悟说”与“神韵说”关系密切,《野草》的艺术追求价值取向与佛文化艺术实践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旭宇先生从一个鲜为人们关注的“蝉蜕”现象切入,以深厚渊博的传统文化为内蕴,从艺术美学或日书学美学的视角着眼,揭示并阐发了一个书家应当如何反省、突破、解放和超越自己,打破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束缚和桎梏,达到由“量变”到“质变”,亦即在弃暗投明、破旧立新乃至脱胎换骨等诸种艺术实践意义上进行“蝉蜕”,从而“羽化登仙”,成为真正意义的书法家这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规定内涵。无疑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和理论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于“新美学”的建构,德国当代美学将其称为对鲍姆嘉通关于美学作为“感性认知”这一最初构想的再次复兴,其深层意旨在于,突破美学在近代之后的发展中伴生的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复杂纠葛,在对美学本色的回归中彰显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梳理作为学科门类的“艺术哲学”与“美的艺术”之间的纠缠可看出,“艺术哲学”被用来取代“美学”,源于理性思维对感性逻辑的排斥,而后者恰恰在“美的艺术”中得以呈现;审视作为逻辑方式的“感性认知”与现象学之间的交错可明了,美学能够成为第一哲学,显示的只是二者作为感性思维的共同前提,却不意味二者拥有全然一致的致思方向。伴随这一剥离与区分,“新现象学”展示出通向“新美学”的可能路径:通过区分不同于“躯体”的“身体”存在的空间性维度,新现象学阐明了空间维度所蕴含的知觉之外的情感因素,而新美学正是在身体情感空间的现实化中开启美学复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巴尔扎克对伏脱冷形象的审美评价,作为现实主义大潮涌动时的一股潜流,对于现代派美学原则的确立发挥了艺术实践方面的奠基作用。文章试图通过对巴尔扎克塑造伏脱冷这一“恶之花”形象的原因的解剖以及它与当时美学思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揭示“恶之花”类型艺术形象与现代派美学原则之间的连通关系。  相似文献   

8.
印度佛教,自汉代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与中国传统文化斗争、渗透、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铸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起着或正面的渗透融汇或反面的刺激作用。因而任继愈指出:研究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不研究佛教,是不堪设想的(见严北溟著《中国佛教哲学简史》“序”)。佛学作为一份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今天加以研究和批判吸收的是其“心性之学”(这也是其落后思想的核心所在)、“因明学”(逻辑学)和辉煌灿烂的佛教艺术。近年来对佛家美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势头,有的从佛教哲学同佛教艺术的相互关系着眼研究佛家的美学思想,如严北溟《论佛教的美学思想》(见《中国佛学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相似文献   

9.
象征主义诗歌植根于唯灵主义思潮,并受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影响。所谓现象世界、本体世界和自我不过是三位一体的东西,唯一的实在是“自我”。无论是表现现象世界还是表现本体世界,最终都是表现自我。象征主义诗歌这一思想轨迹延伸到现代主义文学其它流派中,形成了现代主义文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而自我的生存状态、生存感受、生存命运、是象征主义诗歌乃至整个现代主义文学最基本的主题。抓住象征主义诗歌的精神实质后,就比较好把握它的美学主张与诗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主张和诗艺大致可以概括为象征、恶美和神秘美。先说“象征”。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是象征主义诗艺的根本,是它赖以区别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的标志。而“象征”作为一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则是古往今来各种艺术所共有的。这种关系犹如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和浪漫主义的“抒情”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中期以来的所谓“新现实主义”小说存在反美学趋向.这种趋向表现于创作客体方面忽视人的超越性;创作主体方面缺乏审美导向;创作目标方面缺乏典型创造;创作手段方面缺乏叙事艺术.这种反美学趋向与社会转型、文化心理、文学思潮、作家自身等四个方面有密切联系.但“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这种反美学趋向并不排除其某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对哈克奈斯《城市姑娘》的批评,集中反映了恩格斯现实主义文艺观,既不系统,也非定论。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恩格斯认为作者没有写出无产阶级的"积极面",结论就是没有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然而哈克奈斯的创作初衷并不打算涉及阶级斗争。恩格斯从"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方面对《城市姑娘》进行了比较勉强的批评,这种独尊现实主义的文艺批评态度,为社会主义文艺批评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在开始流行“代际”命名之前,最后一个有特色的命名就是“个人化”写作。而从1993年之前的创作情况看“,个人化”写作与“新写实”小说交叉互动,占据了当时文学创作主流。后来“,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陈染的写作日益陷入困境,而“新写实”的干将都纷纷投诚影视。仔细考量,陈染与“新写实”小说之间的现实联系、与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历史联系千丝万缕。“个人化”文学思潮成为反思当代文学批评、反思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3.
印象主义是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基础上产生的。1874年,一群被排斥在官方沙龙展外的画家们,以“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的名义,举办了一次群体展,被讥讽为“印象主义画家”,正是这一有嘲讽意味的名称,却准确地凸现出这些艺术家们的艺术特征,并使它成为西方艺术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和左翼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被倡导于不同国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个体,但相同氛围产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有明显的一致性。二者的现实主义学说都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有渊源;坚持艺术“反映论”原则,把现实主义艺术反映论理解为对现象和本质进行综合认识、整体反映的总体观。卢卡奇关注人的整体性,认为文学创作是生活的再度体验;左联注重文学的阶级性,认为文学应为阶级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15.
二胡亦称南胡,深含乐器的变迁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二胡艺术的"苏南现象"的形成受到了江南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有着它形成的时代契机,再加上苏南二胡艺术家的推广传播和大量江南风格的二胡作品的出现,让二胡艺术有了它的地域性特征。二胡艺术中的江南音乐风格及其技法表现特点,充分显现了苍凉的胡琴和柔婉厚重的江南文化的结合,从而产生了独特的"苏南现象"。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艺术批评随着现实主义的演进,尤其是在当下后现代相对强势的文化语境下,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根据恩格斯提出的“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对演进状况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现实主义艺术批评在审美的角度更加关注人文,文化和叙事性的探讨,而在历史的角度上,它的意义则更加倾向于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对素材的化特征的不同关注,显示着流派与传统和西方化的不同组合关系。在素材处理上,鲁迅既不同于“人生派”的学研究会,也不同于“为艺术”的创造社,而是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因此,把鲁迅划归“人生派”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8.
在"乐"之"和"中,"美"和"善"达到统一。乐即艺术的"和",或称之为"和美"。《礼记.儒行》说"歌乐者仁之和也。",可见"仁者必和,和中可以含有仁的意味",我们可以称之为"仁和"。于是,"乐与仁的会通统一,即是艺术与道德在其最深的根底中,同时也即是在其最高的境界中,会得到自然而然的融和统一,因而道德充实了艺术的内容,艺术助长、安定了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主义是俄罗斯文艺史中使用时间最长、争议颇多的创作手法。通过对其各流派的梳理分析 ,可以对其发展历程作一了解 ,以便确定其真正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北宋理学开山周敦颐,提出了一个以“无极“为本体,以“诚“与“中“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内容,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欲观于一体,把自然观与历史观结合起来的“无欲“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