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0月17日,“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钓鱼台芳菲苑隆重举行。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在颁奖仪式上的致词中指出:“今天是世界消除贫困日,我们选择这一天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是希望通过举办这次活动,让更多的媒体和朋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为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发展做出努力。”毫无疑问,这次由新华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起主办的“关注贫困”公益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再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了新华社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媒体的形象,是新华社综合影响力又一次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2011年10月17日,由新华社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发起举办的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颁奖仪式于国际消除贫困日当天在北京举行,评选结果同时揭晓。中国摄影师吴晓凌拍摄的《尘埃中的花朵——南苏丹返乡者》获得最具网络人气奖。这张20  相似文献   

3.
2011年9月14日,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评审工作在北京正式启动。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是由新华社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发起主办的一项全球性公益行动。这是8月22日,在南苏丹,一名从喀土穆返乡的双目失明老人由妻子牵引着行走。他的返乡难民  相似文献   

4.
2011年5月,新华社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全球公益行动——"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随着比赛进入中段,组委会陆续收到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以色列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摄影师的3000多幅作品.7月26日,"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摄影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摄影界、传媒界、文化界的十余位专家对来稿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分析,并围绕"关注贫困"的主题,就大赛选题思路、影响力辐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将围绕这些积极探讨,进一步解读大赛.  相似文献   

5.
举办"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摄影大赛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聚焦贫困、反映贫困问题,将造成贫困的原因、应对办法和收到的成效通过摄影活动反映出来,唤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引起全球媒体对关注和消除贫困问题的响应、支持和参与.本文将评审内幕的情况如实披露,固然可以看到"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这一国际性评奖的公平性与公开性,而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反复甚至"交锋"的过程,也是关于新闻摄影的一次高层次的思想碰撞,希望有助于读者更多地了解评奖的理念、目的与标准.  相似文献   

6.
10月24日至27日,以“迈入21世纪的新华社”为主题、怍为新华社建社7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的2001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北京新华社新闻大厦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华社党组在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过程审确定的。 新华社社领导南振中、马胜荣、何东君、何平、范新德和总社有关方面负责人、特约研究员、论文作者共120余人参  相似文献   

7.
海外媒体评论说,“神六”飞天是中国历次航天活动中透明度最高的一次。对媒体来说,这是一场盛宴,也是一次高手竞技。回过头来看这次媒体大战,的确是高手如云。以新华社为例,他们在报道中体现了三个新特点。一是垄断,“神六”发射现场的许多地方我们根本不可能采访。二是同步,新华社首次以快讯的形式实现同步报道。三是海量,新华社每天滚动发送的海量信息足以撑满所有报纸的“神六”专版。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的资源。在报道实践中,我们紧扣特色,用足资源,做出了自己的个性。精心准备,做好功课,首战抢得先机在报道时效上,平面媒体一…  相似文献   

8.
于跃 《新闻前哨》2010,(1):61-62
2009年10月8日至10月10日.南全球9大知名媒体共同发起、新华社承办的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峰会被称作是“媒体中的奥林匹克”,也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媒体人,提供了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中旬开始,《河南农村报》推出一组“挑战贫困”系列报道。报社派出4名记者组成报道组,我作为其中惟一的一名女记者,与往常一样,爽快地接受了任务,并把这次能下到贫困地区采访作为锻炼自己的又一次机会。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2月2日至3日,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地中海岛国马耳他的马萨什洛克港船上举行“非正式”会晤。“不事张扬”也有2000多名记者采访这次会晤是布什上台后同戈尔巴乔夫的第一次聚首,又是在战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而又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举行的,自然引起国际新闻界的关注。新华社也不例外,莫斯科分社首席记者唐修哲和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采访。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15,(2):129
2015年1月27日世界媒体峰会首届全球新闻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出席颁奖仪式并讲话。蔡名照说,世界媒体峰会全球新闻奖秉承"真实、客观、卓越"的宗旨,涵盖多种媒体业态,鼓励各国新闻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水准、追求卓越品质、勇于创新变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公益使命。此次获奖作品,让我们看到种种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引人入胜、令人震撼,体现了媒体同仁对现实重大问题的敏锐视角和持续关注,对新闻职业精神的坚守,对先进传媒技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盛会难逢由国家出版局主办的“全国图书展览”,于1986年4月20日至5月5日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隆重举行。这次盛会,是对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出版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的一次全面回顾和盛大检阅。  相似文献   

13.
《当代图书馆》2010,(1):68-68
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揭晓,并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10种获奖图书中,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2种,成为今年“文津图书奖”的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独家新闻《天津发现“东史郎日记案”证据》,是一篇由新华社总社和分社密切配合并获得理想宣传效果的稿件。稿件公开播发后,在国内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1998年12月22日,日本东京法院判决东史郎败诉。消息传来,引起国内媒体和广大群众的极大关注和愤慨。曾是日本侵华士兵的东史郎在日记里对南京大屠杀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南京高等法院前,“原上官  相似文献   

15.
期待已久的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于2011年2月14日晚8时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举行。英雄的行为无论是惊天动地,还是平实质朴,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整台节目实现了“感动中国”的震撼效果。颁奖仪式如此“感动中国”的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当然是人物事迹本身,但又不仅如此,还因为中央电视台凭借现代传媒手段为节目进行了成功的宏观策划与精心的细节设计。可以说,颁奖仪式是以2010年度最“感动中国”的人物组合与精彩的叙事构成视觉、听觉和感觉全方位的震撼人心的审美效应。在颁奖典礼中,颁奖词无疑是颁奖仪式的聚焦点和高潮所在,也是最能够实现“感动”效应的刺激点。  相似文献   

16.
4月28日,江苏省直机关举行2017年省五一劳动奖颁奖仪式暨劳模先进代表座谈会.会上,隆重表彰了获得2017年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省档案局利用部主任科员朱振标(前左二)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相似文献   

17.
电视“关注人”的革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媒体语言自身发展的视角,对中国电视“关注”点的几次重要转移,即从“关注事件”──“关注生活流程”──“关注人”的演革轨迹给予了深入的分析与阐述,提出了“电视‘关注人’的革命”这一鲜明而有力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2003年12月11日凌晨2时46分,新华社为改一个句号发出重要改稿电讯。5分钟后的2时51分,新华社又发出电讯:“请注意:《温家宝总理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一稿中有重要改稿,务必改正。”新华社为改一个标点符号两次发出有关改稿电讯是不多见的,足见该社对这次改这个句号是相当重视的。  相似文献   

19.
近一段时期,新华社正在开展“护牌”行动,以维护国家通讯社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据了解,新华社之所以开展这次“护牌” 行动,是因为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假冒新华社名义进行诈骗等各种违法违纪活动,同时社内极少数工作人员也存在违反新华社工作规范的行为,这些都损害了新华社的声誉和形象。由此想到,其它的新闻媒体就不存在上述的类似问题吗?是否也需要开展类似的活动呢? 笔者认为,许多新闻媒体也需要来一次“护牌”行动。因为声誉和形象很重要,特别是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就拿报纸来说,各种报纸…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记者》2014,(5):59-59
近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2014年英国报业大奖颁奖仪式上,《中国日报》欧洲版被授予“最佳国际报纸奖”.这是中国媒体首次摘得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